用心、得法、重效

2020-09-10 07:22刘佳佳
高考·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辩证思维课程评价议题式教学

摘 要:2017年新课标处处强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包括联系的思维、发展的思维、批判的思维、创新的思维。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辩证思维的培养贯穿课堂内外,可通过有效的议题式教学,科学的课后评价,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思想方法和观察世界的思维视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辩证思维;策略;议题式教学;课程评价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离不开辩证思维的培养: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生要具备创新思维,敢于打破陈规成说,敢于转换思维。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学生要学会分清真伪,不盲目从众,不随波逐流。面对现实中综合而多面的个体,学生要懂得全面看待,不偏执,不孤立。面对不断变化的万物,学生要知道用发展的眼光,不拘泥于过去,不停留于现在,不忌惮于未来。

一、高中生应具备的辩证思维能力

恩格斯讲到,辩证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其目的是教人学会思维和思考。笔者认为辩证思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的思维:任何一个事物都由不同元素构成,坚持辩证思维必须坚持事物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是辩证思维认识的基础与起点。坚持联系的观点,要先把事物看成是一个整体,然后再将整体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但各个部分不是孤立的,部分始终是整体的部分。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分解与整合,建构有序而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2.发展的思维: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不断出现新挑战、新问题,坚持辩证思维就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不仅关注事物的现在,也要研究事物的过去,着眼事物的未来。坚持发展的思维,能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不断地去探索、去创造,去寻找最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3.矛盾的思维:任何一个事物都会包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要坚持一分为二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坚持辨与驳的统一。形成矛盾的思维,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思考,去辨析,在碰撞中寻求答案,在比较中正确地把握事物。在生活中,坚持矛盾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处事的深远与豁达的胸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批判的思维:随着内外条件的变化,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也包含着过时的理由。学会批判和质疑,对知识怀着疑问的态度去学习,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会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知识的主动生成者,成为独立思考的人。辩证思维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更新的过程,坚持批判性思维有利于磨练学生批判、质疑、探索等过程的体验,突破思维定势,产生新观点,解决新问题。

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新课程改革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和能力。在学科促进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研究上,多数研究集中在语文数学等教学中,关于政治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政治老师应注意将学科知识和素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政治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1.意在行前——着意培养辩证思维

思想政治作为培养学生道德与素质的课程,在辩证思维培养上尤为重要,尤其是“生活与哲学”中体现的基本观点更是辩证思维的主要内容。但是,一些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意识,只是进行基本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不是简单的理论的讲授,更不是只有讲到《生活与哲学》时,才开始涉及辩证思维,而是将这种思维融入到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在传授知识、讲解试题中都要注意辩证思维的运用、传授辩证思维的方法,训练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辩证思维。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对《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迁移,这样既可以让课堂有哲学的智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遵规重效——实施议题式教学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效果并不好,甚至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另外,一些老师虽然采用情景式教学,但是情境过于简单,不够丰富,也没有设置问题群,不能多层次多角度挖掘情境和教材的内容,这样的情景式教学并不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

新课标指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让学生在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训练辩证思维。可见,议题式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最有效形式。在议题式教学中,议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贴近教材,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发展能力,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一个好的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围绕寻求解决议题的策略,引发质疑、批判、辨析、联想和发散等思辨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形成新的观点、新的思维,并通过思考探索,获得科学认知,提高思维能力。

好的议题是所有问题的聚焦中心,是根植于课程知识与现实情境,引出多个有意义的、指向素养的问题。问题应该是一连串的问题群,而不是直接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发问,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疑问、思考、创造。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才会发展起来。

为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落实好议题式教学,并坚持开放性、学科性、情境性等原则有效设计议题。

3.贵在得法——注重学科内容的整合性

高中政治课程模块化,结构化明显。但很多学生缺乏对知识的系统理解和全面分析,对知识的掌握是散乱的、无序的,这样既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也不利于辩证思维的养成。教师应时刻提醒学生系统化结构化掌握知识,并要求学生独立地对知识进行分析与整合,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中形成科学精神。

绘制思维导图是构建知识体系的有效方法。绘制思维导图就是建立关键词,主题词之间的联系,它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思维过程,实现思维的可视化。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以及有效信息通过发散与整合的方式进行系统表现。在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可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可精准提炼关键词,构建已知信息和问题之间的联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熟悉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发散与整合的能力,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4.重知重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纸质评价为主,强调关键知识点的书面体现,对学生作答過程中的内在逻辑关注不够。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知识评价出现了很多弊端,需要教师更新评价体系。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规定“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要注重学生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价值判断力、法制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等,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评价过程中要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教师可将学生课上发言的内容以及体现的思维品质作为评价的一部分。另外教师在批改主观题时,不仅要以知识点的呈现作为评价的标准,也要关注学生生成答案背后的辩证思维能力,并将其列入到评价标准之内。充分发挥课后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作用。

将评价方式与学生的学科素养联系起来,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推动学生辩证思维的养成。当然,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评价体系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三、结语

辩证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教师在策略具体实施过程要不断地进行创新。这样也才符合辩证思维本身,不断发展,否定之否定。辩证思维的养成要经过长期的训练,需要学生老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宁,梁海礁.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7(3).

[2]黑格尔:《逻辑学》上卷,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作者简介:刘佳佳,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政治教师,厦门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辩证思维课程评价议题式教学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基于辩证思维的高中数学解题再认识
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丰巳的创作路径探寻
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