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动画电影的发展

2020-09-10 07:22刘贝宁
摄影与摄像 2020年2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融合发展

刘贝宁

摘  要:动画电影对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且附带巨大的社会文化效益。它深刻改变着社会价值观念与电影产业格局,引领着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方向。传统神话是动画电影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的应用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价值相融合的体现。传统神话与动画电影的融合发展尚有巨大的进步空间,应通过自主探索、发掘传统、对接先进、培养专项人才等方式,将我国建设成为动画影视强国。

关键词:动画电影;传统神话;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一世纪以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获得了高速发展,深刻地变革了信息传送方式与经济社会格局。在现代社会,信息量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其无限的传播与覆盖能力为动画电影同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传统神话,作为民族文化之重要载体,其保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了民族凝聚力、历史影响力与文化创造力。动画电影①作为一种日有所新的大众化信息传播方式,对于传统神话之传承及发展起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如何准确定位国产动画电影对传统神话之继承与发展的支持能力,预判未来传统神话与动画电影相融合的发展走势,明确相应方法论和具体策略的取向,是需要我们评估和探讨的重大课题。

1 动画电影的地位与作用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神笔》《骄傲的将军》为代表的长篇动画电影,开创了新中国动画电影的起步时代[1];改革开放之后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的动画电影行业日益壮大,产业愈加成熟;2006年以來,以3D技术、高清画质为代表的动画电影制作方式日益兴起,使得动画电影从情节主导型向情节艺术共同作用型转变。动画电影产业已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动画电影进入了新纪元[2]。

1.1 动画电影是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引擎

动画电影,是当今受众最广、灵活性最强的电影形式之一,当前最尖端的电影制作技术,可以在动画电影中得到最直接、最广泛的应用。也正因此,动画电影往往因其较高的制作质量、较为活泼的叙述方式而获得观众的青睐。与上世纪与本世纪初期相比,当前阶段我国动画电影受众更广、直接经济利益更高,对电影市场表现出更强的贡献力[3]。2015~2019年,我国共制作并上映动画电影170部,占同期国产动画电影的3.56%;2019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收入共计70亿元,占当年华语电影总票房的17%(见表1);2016~2019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年均增长率达到15.6%,对电影市场发展的贡献率达31.7%(见图1)。动画电影对产业进步的推动力明显增强,市场效果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动画电影的发展与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电影时代性与传承性相融合、主题性与娱乐性相一致、儿童模块与大众模块相交接,形成了电影市场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动画电影已然成为电影集合中不可或缺的子集,有效提升了社会各界层,特别是青少年阶层的观影热度,使电影产业的产销速率明显加快,为电影产业链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1.2 动画电影是电影外围产业链的核心要素

电影外围产业链,是基于电影原作、依托其情节或形象而衍生出的周边产品的总称。与零售、广告、游戏等产业相结合,进而形成联动效应,为国民经济中的三项产业创造新的增长点(见图2)。在电影集合中,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及背景更多地具有可视化、艺术化、大众化的特点[4],以之为基础形成的外围产业链占据了整个电影外围产业链的绝大部分份额,并已经成为其核心要素,为电影全产业链的拓展及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自2016年以来,动画电影带动外围产业链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特别体现在观众口碑较好、票房收益较高的电影上:产业链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更加多样化,在电影全产业链中的比重日益提升[5]。以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其依托影院、电商平台,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外围产业链,利用电影自身的热度,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一产业链的存续,可能会相对于电影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电影自身的受关注程度仍然是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3 动画电影是国际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

当今世界,大众传媒是国际间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力军。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可以被无限放大与压缩的传播要素,在履行其传递、沟通、共享的职责时,往往具有更高的灵活与冲击性[6]。动画电影隶属于影视文化大类,进而成为了文化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地,动画电影在国际文化传播交流的领域自成体系。动画电影因其虚幻性,可以在制作过程中更多的融入外来文化元素[7],从而提高了影片的观众基数。境外市场的开发使得传统气息与现代观念等文化要素得以在文化传播与交流中充分发挥作用,对扩大特定文化的影响贡献越来越多的推动力。

动画电影对于文化传播交流的贡献是双向性的。一方面,动画电影可以作为主动输出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也可以折射出对方文化对本国所造成的影响。在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系列中,影片以阿宝的个人英雄主义为内核,却在动画背景、角色造型等方面包装了大量的中国元素[8],这无不体现着中国文化在美国社会生存与繁衍的情状。

1.4 动画电影是公众价值观塑造的重要环节

动画电影也是塑造社会公众价值观念的重要力量。通过传播积极的价值观,再以艺术化的手法进行渲染,可以达到直击观众心灵的效果。公众价值观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为外部力量的塑造而唤醒已有的潜意识观念,从而形成新的价值观。动画电影的革命性发展,使得其自身成为了一种拥有较强塑造能力的工具。作为理性价值与感性思想碰撞的产物,动画电影能够将价值中的刚性转化为柔性。公众普遍愿意接受优秀动画电影所传递的积极价值观,且更容易与之产生多个层面的共鸣。

基于公众对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观看与思考,从核心观念、情节结构、人物设定等三个方面对影片观众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价值认同的角度评判该电影传递价值观的效果。经调查,约有57%的观众认同女主角椿报恩的做法,另有约32%的观众谴责椿不顾大局、只为私利的行为(见图3)。经过综合考量,笔者认为,在价值塑造的层面,无论是从正向激励,还是辩证批判的角度,该影片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5 动画电影是引领思想潮流的潜在动力

作为一种可以跳脱时空、生理等要素的电影艺术形态,动画电影对于创作者的想象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9]。想象力与逻辑性是动画电影制作的核心,也是社会实现思想突破的必要条件。在逻辑的支持下,电影制作者得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其想象力,这为思想领域的突破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舞台。因此,思想的更新与应用速度将会显著加快,传播度大幅提升,影响力度显著增大。当前阶段,动画电影的思潮引领作用尚未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体现,但在未来可能会被赋予更大的权重。

1.6 动画电影是评估电影制作能力的有效标尺

当今社会,追星行为屡见不鲜,“流量”消费日益盛行。就普通电影而言,非常有可能出现因某位名人的出演与否而影响电影票房和评分的事件。作为一种仅仅依靠声音出演、动作模拟与后期合成而产生的电影种类,动画电影巧妙地避开了上述非理性因素的干扰,从而能够在尽可能大的程度上客观衡量影片的情节布局、角色安排、背景设置与思想构造,成为评估电影制作能力的有效标尺。另外,计算机合成等尖端技术被首先运用在动画电影上,这也使动画电影在某种程度上站在了当前阶段电影制作能力与制作水平的最前沿。

2 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现状

文学性、兴味性与艺术性是动画电影发展的三大要素[10]。在现今发展阶段,思想深度还属于观众对动画电影认可度的无关变量,艺术手法是动画水平的内在保证,而观影效果是动画电影成长的必然结果。进入新世纪以来,动画电影发展呈现出高质量、多系列、宽领域的特点,并且持续向着体系化、深度化、聚合化、产业化的目标前进。人工智能与高速计算机的参与,使得动画电影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对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之特征捕捉能力大幅增强,诗意性表达获得广泛应用:制约动画电影发展的隘口正逐步得到放宽。立足当下,动画电影呈现出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发展特性。

2.1 文化要素比重日益提升

当代社会,动画电影产业高歌猛进,正处于发展的快速增长时期。随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兴盛,以及传统文化的复苏,动画电影已进入文化要素主导时代。具体而言,便是文化背景、事物形象与价值观念成为当代动画电影的核心组成部分[11]。在此后的一段时期内,动画电影中的文化元素比重将保持均衡增长,形象时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文化背景日趋多样,核心思想愈加多元,电影可观性、情节灵活性将显著增加。

角色形象朝着时代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电影中的角色或者逐渐摆脱大众对角色的固有认知,或者创建出新的角色,使得电影更贴近现代社会生活,集中引发观众共鸣,展现社会风貌[12]。应当明确,当代价值观念在动画电影中的体现,是借助不同的世界观来传播现代观念的尝试,文化要素正是进行这一尝试的手段与工具。

2.2 目标观众年龄趋于多样化

观众是电影的最终归属,也是决定电影成败与否的最终评判者。在某种程度上,观众的年龄结构,可以体现出电影的深度和广度。相比于2015年的动画电影,2019年上映的影片中,中年及以上年龄段的观众比例有了明显提升,动画电影的全年龄化趋势明显。2013年,动画电影25岁以上年龄观众约占观众总数的32%。2015年这一数值为37%,2019年达到45%。25岁以上观影人群数目增长近91%(见图4)。

新时代以来,成年群体为动画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3]。我国动画电影已经摆脱了单一的儿童模式,转而趋向内涵丰富化与受众全年龄化(见图5)。一些影片在关注儿童市场的同时,通过曲折化的情节或深刻的主题,吸引了中青年群体的观影,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与社会效果。

2.3 动画电影产业已具相当规模

在近年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影响下,社会生活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深刻改变,观众对于影片的偏好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使得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逐步地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动画电影产业的规模化增长与电影情节的虚拟性和电影角色的可塑性有着密切关联[14]。观众对于社会生活的期望与想象,可以借助动画电影而得到释放和表达,社会生活中的压力也可因之得以释放。规模化有助于抵制其他类型电影产业对于动画电影的冲击,提高产业自我稳定与整体协调能力[15]。从发展路径来看,动画电影產业将在短期内持续增长,并逐渐趋于稳定。

2013年以来,动画电影票房与其比重分别维持了持续增长与总体增长,在电影领域内已有相当规模,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同时,前一年爆火的影片余热未尽,便增加了观众对次年或同系列影片的期待值。这种主观因素的渗透,为次年或同系列的动画电影之经济效益提供了重要的增长动力。

2.4 传播网络维持稳定水平

线下传播与线上传播,即院线传播和网络传播,是电影有且仅有的两大传播方式。他们各自运行又相互交织,构成了电影的传播网络。其中,院线传播是最重要且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占据了电影传播方式的绝大部分比重。2009~2012年中国大陆银幕及影院数量超常规增长,此后便逐渐回归理性。2013年以来,我国电影银幕数量年均增长达31.09%,基本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态势,并且与观影人次的增长幅度相匹配,也与当代动画电影的发展水平相契合(见图5)。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电影产业体量的扩大,院线及银幕数量有望继续维持中高速增长的态势。增长的同时衍生出更多的、当前未知的发展空间[16]。

互联网具有范围广、速度高、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也正因此,网络传播是当前最具潜力、最有待开发的传播方式[17]。当然,由于消费者偏好及赞助投资等因素,网络传播在短期内难以企及院线传播。但从长远来看,网络传播将发生供给侧的变革,影片质量与数量会相比于从前而获得空前提升,进而观众需求被拉动,网络传播对动画电影发展之影响与贡献会在总体上提高。

2.5 信息流与物质流深度交融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网络应用与云计算的推动下,能够融合物质世界与信息世界的网络形态——物联网,正在逐步地被应用到公众的日常生活中[18]。由此,物质与信息之间可以实现相对自由的沟通与转换。

电影是一种信息形态,通过信息交易而获取利润。在当代社会,物联网增强了电影业与已有应用服务之间的联系,并派生出了全新的服务领域[19]。电影中的元素已然渗透在餐饮、游戏、住房、交通、零售等各个产业之中,并且创造出产权服务、知识经济等新的就业机会,为产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开发出更充足的空间。同时,从消费者的层面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消费行为,使得买卖终端进一步衔接,可以对现有稀缺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优化配置。物联网推动着生产经营与消费环节的高度对接[20],整合与延伸了电影产业链,高度集成了信息流与物质流,形成更多的二级产业与附加应用。可以预测,物联网将为动画电影的发展与延伸开辟出更广阔的空间,并成为之立足与成长的重要平台。

在肯定动画电影发展中积极层面的同时,应当注意到,动画电影制作与传播中的诸如数量主义、两极分化、版权保护、文化正义等问题,需要扬长避短,具体分析,逐步破除瓶颈,使动画电影获得进一步的良性发展,更好地满足观众对观影日益增长的需求。

3 传统神话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特征

新世纪以来,我国动画电影获得迅速发展;特别是近五年来,一系列高水平动画电影的推出极大地提升了动画电影的市场声誉,使我国逐渐步入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推陈出新、博采众长的动画电影发展道路。近年推出的高品质动画电影无一不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可见,传统神话元素的融入对动画电影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然地,传统神话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特征自有其普遍性与特殊性。

3.1 取材广泛性与运用集成性

动画电影十分注重背景与角色的取材与重构。注重汲取不同时空(传说)中的元素,从宏观角度把握该元素的特性,再按照剧情需要予以重组,成就了元素取材之广泛性与运用之及集成性。

现就影片《大鱼海棠》的内容展开分析。该片选取的背景牵涉到了《山海经》《庄子》《列子》《淮南鸿烈》《列仙传》等数本古籍,还囊括了福建土楼、广西风雨桥、京剧脸谱等文化遗产元素⑦。通过对这些元素的集成与重构,使之转化为海底世界、民众生活等有机组成部分,进而充分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色彩,诗意地展现出浓郁的东方韵味[21]。

这一组特性,对于现有文化遗产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动画电影制作者对于传统文化认知的深度与广度提出了挑战;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将适当的意象安排在合适的位置。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前进,我国动画电影行业已然初步具备达成上述要求的能力——而这也是神话元素能够在动画电影中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根基。

3.2 背景继承性与角色创新性

叙事背景是最能体现动画电影继承性的要素之一。早在远古时期,原始先民就根据其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了解,缔造出不同于自身所处社会的亦神亦魔的神话世界观[22]。这种神话世界观,对于生死、因果抱有朴素的理解与信仰,是先民原始思维与上古生产力的结晶。尽管这种世界观在今天看来是荒谬的,但也正是这种不成熟的世界观创造了流传至今的神话,为民族传承性留下了根据[23]。

鉴于神话世界观可以将观众带入到另一个更契合人类想象与生存环境的世界中,为电影的奇幻化、诗意化提供了现成的平台,动画电影便多数选择沿用这一世界观,并作为故事情节展开的背景,由此体现为动画电影之背景继承性。但是继承并不等于照搬。如果将一成不变的神话角色套入一成不变的神话背景,那便无异于对传统神话的搬运,而非创新。鉴于此,当代动画电影多选择对原有神话角色进行现代化的改编,甚至从根本上创造出一个新的角色。影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小和尚江流儿,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在《西游记》原著中并无此人物,但通过这一形象的加入,使得情节更加丰富和波折,也使得另一个角色——大圣,看起来更加人性化。言而总之,角色创新性是动画电影在当代繁衍生息的必要条件,也是动画电影近百年来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特性,将会在未来不断深化,渐臻成熟。

3.3 价值正向性与观念现代性

价值正向性是动画电影最重要的内核特征之一。通过包装塑造积极的神话意向,大多数动画电影脱离了低俗、庸俗、媚俗,归入了我们所提倡之“大众文化”的范畴。2013年初至2019年底内地票房总量排名前十的动画电影,无一不具有正向的价值引导性。这一特性将有助于受众个体和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塑造。

所谓观念现代性,是指在价值观具体的历史的演进过程中,神话意象所反映的观念,更贴合现代社会生活。从这个层面上讲,多数动画电影不仅是中国传统神话的载体,也是现代社会价值观的体现[24]。诸如女权主义、集体主义、“我命由我不由天”等观念在动画电影中多有清晰而明确的体现。

对于传统神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现代观念博采众长,动画电影在价值传播方面已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这种价值已成为动画电影不可偏废的组成部分。

3.4 进步空间与发展走势

在充分肯定动画电影长足发展的同时,应当认识到,其尚存在着巨大的进步空间,在许多领域都可以有进一步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社会批判与时代反应能力。在价值观方面,动画电影应当更多地关注当下的社会矛盾,将对该问题的思考与个人方案融入電影之中。采用讽刺、批判的手法,在不影响其正向核心观念的同时,提高其社会应用价值。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反映时下问题,对动画电影的制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是动画电影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可行方式。

二是元素取材与遗产保护能力。诚然,动画电影中集成了大量的传统神话元素,呈现以文字、书画、人物、图腾等形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多数被采用的神话意象,诸如福建土楼、南溟天池等,都已然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公众就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业已达成了共识。与此同时,知名度较低的神话意象,却鲜有被提及。可以认为当前动画电影虽对文化遗产的公众认知深度有所贡献,却对进一步开发保护小众文化遗产没有实质性助益。因此,应不断发掘新的、更广泛的神话意象,使之深知于人、广用于人、渐化于人。

三是文化深度与观众接受能力。对神话意象内涵深度的把握,是实现动画电影与传统神话良性互动的关键。这既需要对神话本体有微观的探察,也需要对公众的认知、接受能力有宏观的把握。这就是说,在将某一个角色或背景事物代入影片中时,要对该角色或事物的原本性格和内涵做一定的了解:若观众对该角色或事物的认知程度较低,那就应在呈现时加以充分的解释说明;如果观众对它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认知,就可以考虑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以避免观众乏味。

4 “神话-动画”融合发展战略

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是我国推进动画电影与传统神话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加速推进传统神话与动画电影的特性互补和协同发展,是丰富动画电影文化内涵的可行路径,是继承和传播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选择,是巩固与增强电影产业活力的重要保障。当下,动画电影方兴未艾,民族文化意识不断觉醒,为这一发展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25]。我国动画电影产业已然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信息技术制作手段的运用初见成效,国家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神话资源发展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显著。但是同时,从国内方面来看,动画产业进一步优化提升的任务十分艰巨,且创新能力在各环节不够均衡;从国际方面来看,外来动画电影所带来的创新压力将持续存在,对新元素的挖掘、新领域的开拓还应更进一步。从技术层面来看,信息技术制作手段的运用能力与水平参差不齐,影视制作领域的现代化亟待深入;从政策层面来看,制约传统神话传播发展的体制机制仍然存在。总之,传统神话传播与动画电影制作都需要有新的突破。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我们应以传统神话与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为根据,树立综合思维、全局思维,科学规划、协同并举,中西合冶、学古探微,充分理解传统神话与动画电影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不失时机地促成我国动画电影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化。

4.1 总体思路

要实现传统神话创造性转化,与动画电影创新性发展,就应当秉持自力更生、古为今用、博采众长的观念,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重点,充分发挥传统神话对动画电影的铺垫作用,开辟一条极具本土特色、富含东方韵味的动画电影发展道路。

一是通过自主探索与实践,展现本土特色,开发神话资源。对于我国本土原生特有的资源风物,有必要更全面地了解掌握,做到最大化利用;我国的神话资源,特别是志怪典籍浩如烟海,应当重点挖掘具有历史渊源、文化意义、实践作用的元素,并扶持其发展;抓住当下全民文化热潮的历史机遇,鼓励神话元素传播传承[26]。传统神话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鼓励记录各种神话的内容与其传承形式,重点记录和传播具有想象力与历史意蕴的神话元素;逐步增多与加深神话在动画中的应用,通过背景、角色、台词等方式实现国产动画电影和传统神话的有机结合。

二是应注重对接国际水准,推进制作技术现代化。我国动画电影发展迅猛,但相比于世界上其他动漫产业大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27]。应当系统性地学习和研究国外先进经验,特别是在情节设计、人物形象塑造和技术特效方面。同时注意辩证地吸收其优点,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尽快将一批尖端信息技术投入动画电影的制作实践中,通过对观众喜好的分析研判、制作技术的改进提升,使动画电影进一步走向成熟。要推行神话元素数据化工程,发挥大众传媒传递、记忆、储存的能力,记录、传播与应用神话类文化遗产,使之在物质层面造福于人。

三是应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重点。动画电影是商业行为的产物,必须牢牢把握动画电影的商业性与营利性,最大程度上满足观众喜好,这就需要秉持高质量创新观念,发挥市场效应的最大价值。同时,要以社会效益为导向,注重影片的社会效益,从多个角度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有效方式引起观众的共鸣。青少年儿童是动画电影的主要受众,需要通过引导反思的方式,塑造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起他们对中华神话的好奇与热爱,进而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28]。只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辅相成,才有助于提升动画电影的个体和整体影响力。

四是应加强动画电影专项人才培养,为动画电影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是动画电影制作的主体,是电影成功并取得良好效益的必要条件。要加强人才培养需要,重视人才作用,树立“人才强国”观念,加速人才更新、流动,尊重和保护创新成果;要充分信任、依靠人才,厉行创新,通过人才将公众对动画电影和传统神话的认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9]。国家和社会应当进一步健全有利于吸引、留住人才的体制机制,使他们在动画电影行业发挥最大效用。信息技术、社会科学和语言文学人才,是动画电影人才培养的重点,国家和社会应加强对此类人才的培养。

4.2 具体措施建议

推进动画电影与传统神话的融合发展,是提升动画电影竞争力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从我国文化影视发展的实际状况着手,应当聚焦于经济、社会、文化与科技四个层面,多主体协同并举,为动画电影与传统神话的融合发展添砖加瓦。

一是展现中国特色,坚定文化自信。动画电影当富有中国特色,并且在背景、形象或人物举止中要有明确的体现。着眼于中华文化之传播影响力,在讲述方式和故事模式方面要体现中国特色,掌握本土文化传播的主动权,同时开发和保护特定文化标志、文化遗产,以抢占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先机与制高点。

二是構建和完善传统神话数据库。传统神话元素数量多、品类杂、整合难度大。数据化是使神话元素得以保存的有效方式。虽然国内已经有了对这一提议的想法与初步实践⑧,但是现有数据库仍然在全面性、多样性、便捷性上有所欠缺。为此,要持续发掘和保护神话故事、神话形象,鼓励多形式、多媒介保存与传播,重视数据库的更新、维护与应用,完善分类与检索体系,面向不同需求的主体,以提供差异化服务。

三是有限度地放宽外国动画电影市场准入。与外国动画电影的竞争,是国产动画电影未来“走出去”的必然结果,也是提升国产动画电影质量的一种有效方式。之所以强调“有限度”放宽,是考虑到外国动画电影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冲击力。要在保障国产动画电影生存发展的基础上,适度加大其生存压力,形成市场资源的有效竞争,倒逼国产动画电影提升制作质量。

四是深化数据应用,把握市场风向。动画电影是大众产业,大众的消费行为模式可以通过既有的大数据资源进行一定程度预测。推行电影消费行为量化工程,再从国家或社会的层面进行数据分析与未来预判,有助于增强对大众对商业电影之偏好的理解,进而从理论与实践上对接观众喜好,在既有资源限制下,优化动画电影市场供给,从而使市场效益最大化。要预测市场动向,合理协调时间,分配生产力资源,顺应增长期、拉动衰落期、重振低谷期,最小化由市场因素而带来的产业损失。要在不迷信信息治理主义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信息资源,助力产业发展。

五是提高作品深度,引发观众思考。我国有很大一部分电影作品缺乏深度,动画电影也不例外。优秀的影片应植根于社会现实,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引发观众对现实的思考,进而达到改造人、教育人的效果[32]。部分国产动画电影与优秀外国影片在此方面有过成功先例。如果动画电影仅仅依靠特效或角色形象提升票房,会导致观众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不会对观众的心理产生实质性的震撼。因此,我们提倡影片立足社会现实问题,引发观众思考,为社会治理贡献方案。

六是培养技术型与复合型人才。电影产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国内动画电影能否崛起,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素质,而专项技术人才与行业复合型人才则是竞争的核心要素。造就专项技术型人才,需要培养导演、编剧、技术合成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行业复合型人才,需要增强人才对自然、社会科学相关知识的了解,为此要优化大专院校课程结构,对现有课程拓展深度与广度。

七是支持项目研究,尝试理论应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目的。应当通过实践,其中包括科学研究,系统地认识动画电影与传统神话融合发展的方法论,再通过实施具体策略促进动画电影的创新和进步。应鼓励通过数据化、信息化的方式对动画发展方式、发展前景进行建模和预测,将动画电影之重大项目、精品项目的科研攻关提上日程。要加速既有研究成果在产业中的转化,将科研理论尽快投入动画电影的生产实践中去。要增强动画电影的系统化、理论化、自觉化程度,为动画电影的发展筑牢坚实的技术基础。

5 结语

当代动画电影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树立创新观念,突破技术瓶颈。国产动画电影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我国,动画产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产业规模愈加庞大,因此,有理由相信,我国的动画电影孕育着无限发展潜能。只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发展道路,我国将有望跻身世界动画影视强国之列。

注释:

①若无特别说明,本文所述"动画电影",均代指国产动画电影.

②数据来源:优酷网华语电影及华语动画电影数量;票房数据来自中国报告网.

③数据来源:调查访问,笔者自绘。共发放问卷113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④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公开数据整理.

⑤数据来源:调查访问,笔者自绘.共发放问卷258份,回收有效问卷236份.

⑥数据来源:中國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⑦电影中对一系列神话元素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和模糊化处理,未必以原型或传统形态呈现;尚未找到对这些神话元素进行量化分析的有效方法.

⑧中国知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百科库.http://ctwh.cnki.net/.

参考文献:

[1] 许思悦.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途径的探索———以中国动画电影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J].东岳论丛,2019,40(02):115-124.

[2] 秦旭剑,姬昕哲.浅谈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J].电影文学,2019(23):125-127.

[3] 卢斌,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 金冠军.电影产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5] 牛兴侦,宋迪莹.我国动漫产业驶入快车道——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出版广角,2018(18):6-9.

[6] 徐梦雪.中国动画电影传播效果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7] 孙礼祥.中外动画角色造型比较研究[D].沈阳:鲁迅美术学院,2019.

[8] 王晶怡.论《功夫熊猫》中中国元素的运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9] 刘佳.动画的视觉魅力——与张春谈《大鱼海棠》的美术创作[J].电影艺术,2016(06):55-59.

[10] 窦仲军.论中国动画电影发展三要素[J].电影文学,2011(08):42-43.

[11] 戴云武,邱昌员.从《大圣归来》谈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J].当代电视,2015(10):12-13.

[12] 巩梦鑫.《大圣归来》与《疯狂动物城》文化符号建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7.

[13] 汤梦箫.国产“合家欢”动画电影的类型混融与风格杂糅[J].四川戏剧,2019(10):131-137.

[14] 赵洋.神性重建与传统回归:当下神话题材类国产动画的叙事策略[J].当代动画,2018(02):29-32.

[15] 赵江源.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模式探讨[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30(04):143-147.

[16] 盘剑.2019年中国动画电影观察与分析[J].当代电影,2019(02):27-34.

[17] 徐梦雪.中国动画电影传播效果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18] 张云霞.物联网商业模式探讨[J].电信科学,2010,26(04):6-11.

[19] 程立茹.我国电影产业数字化转型问题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9):55-59.

[20] 欧阳友权,欧阳文风.物联网的形上之思——物联网给我国思想文化传播带来的机遇、挑战和对策[J].求索,2010(09):182-184.

[21] 宋任良.浅谈国产动画的发展——以《大鱼海棠》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9(09):133.

[22] E.E.埃文斯-普理查德.原始宗教理论[M].孙尚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3] 神话元素与国产动画电影的诗意性表达[J].电影文学,2018(10):114-116.

[24] 瞿孝军.中国电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电影文学,2012(18):19-21.

[25] 肖华.国产动画电影发展探讨——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考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12):115-118.

[26] 狄明慧.中国元素在当代动画电影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江南大学,2019.

[27] 孙峰.国产动画影片的选题策略及其局限性分析[J].电影文学,2019(02):120-122.

[28] 穆怀林,王少军.从十年数据看动画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回归与“中国学派”复兴[J].电影文学,2018(16):100-106.

[29] 江泽民.新時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10):1589-1607.

[30] Miri Barak,Tamar Ashkar,Yehudit J. Dori. Learning science via animated movies: Its effect on students’ thinking and motivation[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0,56(3).

[31] Harriger Jennifer A,Serier Kelsey N,et al.Appearance-related themes in children's animated movies released between 2004 and 2016:A content analysis.[J].Body image,2018,26.

[32] N.Mohammadhosseini,A.H.Abdolghaffari,et al.Two Models of Public Educations, Storytelling & Animated Movies: Cons And Pros[J]. Value in Health,2016,19(7).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融合发展
动画电影《阿里巴巴与神灯》9·5开画
动画电影
3D动画电影的发展与美学构建研究
有修养,不任性
动画电影中文学成人化错位与劣化趋势解析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