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2020-09-10 07:22王惠琴
红豆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合唱小学音乐有效性

王惠琴

【摘要】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离不开音乐,而且音乐课程教学也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音乐教学是当下教师应该思考和探究问题。其中,合唱又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难点教学部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文章主要结合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具体分析提升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利用有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音乐合唱知识。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有效性;研究

前言:在新课标背景下,强调了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不仅是小学生品德、智力、体能等素养的提升,还需注意小学生艺术审美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那么在小学阶段,音乐是一门不可或缺的教学课程,其具有一定的艺术培养效用,有利于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艺术审美和歌唱能力,符合了新课标下的学生全面素养发展的目标。为了发挥出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文章以音乐合唱教学为研究对象,就如何提高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合唱技能和素养展开如下研究。

一、现阶段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遇到的困难

(一)教学方面

音乐合唱对学生的音准、和谐性要求非常高,但小学音乐教学时间有限,能够对小学生的合唱技能指导时间并不多,使得教师的合唱教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很难开展更为深入的合唱教学,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合唱技能,也使得学生得不到全面的音乐课程教学与培养。

(二)学生方面

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合唱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音乐合唱需要小学生唱准歌曲中的每个音节。其次,不同学生演唱不同声部时,需要学生之间的互相配合,考验了学生的和谐性,这些都对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学习合唱知识时,小学生容易产生退却、不想学习的情绪。如若小学生存在这些情绪,教师则很难顺利开展音乐合唱课程,进而也影响到音乐合唱课程教学的进程[1]。

(三)理念方面

在多数师生心目当中,理论性课程知识的教学与学习十分重要,而对于艺术方面的知识教学与学习重视程度略显不足,这与传统的应试教学理念有关。因此,只要学生自身保留着传统的应试教学思想,就会使其为了考试而学习,而不是为了提升自我素养而学习。所以,如何转变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积极推进音乐课程的创新教学仍是教师遇到的教学难题。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方法

(一)依據校内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音乐合唱教学

由于小学生合唱技能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合理规划音乐合唱教学时间、难度仍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保障每位小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音乐合唱训练,并促使学生懂得音乐合唱的唱法。其中,教师应该积极做到依据校内实际情况,如音乐课程安排的时间、安排的次数、学生人数等,对现有音乐合唱教学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充分运用每一分钟的教学时间。

比方说,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时间,针对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合唱歌曲、合唱技能等内容做充分的了解,并且配合有效的学情、教学调查,以做好音乐合唱教学方面的准备。其中,以“合唱发声”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合唱发声技巧,包括气息掌控、音阶认知。然后,在对班级学生的学情展开初步的调查,包括班级学习的人数、学生的音感、音乐理论基础等方面的调查,从而了解小学生处于哪个学习水平,进而对合唱技巧中的发声训练难度展开适当的调整,最终引导学生学习与掌握合唱发声技巧。

(二)以兴趣引领学生燃起音乐合唱学习的信心

适当加入有趣的音乐合唱环节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其有信心、有动力去学习合唱,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做到对合唱的充分理解和认知。那么在小学音乐合唱中,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方面,融入有趣的音乐合唱故事、适当的趣味比赛环节等,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合唱信心,从而帮助小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

以“幸福花儿开心上”音乐合唱内容为例,这是一首适合小学生合唱的歌曲。其中,教师需要注意合唱教学的趣味性。如根据合唱歌曲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合唱情境图片,包括歌曲中柯尔克孜族的幸福生活场景、歌曲合唱中的肢体动作图片等,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展现,以此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针对歌曲合唱环节,加入一些趣味比赛内容,如教师随意演奏歌曲中的两个音乐片段,让学生用肢体进行表达,并且以举手方式进行。然后,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鼓励与评价,从而激发起学生的表现欲。

(三)利用因材施教理念更加传统合唱教学思维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每一位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水平不同,如果教师都用同样的教学强度展开合唱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压力,也促使学生心生畏惧。因此,教师应该懂得“因材施教”,尽可能将学生的音乐天赋激发出来,但对于一些音感较差、缺乏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利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去影响学生、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使其真正爱上合唱。

紧接着上述歌曲例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自能力,独立引导他们利用课前、课后时间展开歌曲学习,包括音准练习、发声技巧训练、歌曲旋律掌控等。在此期间,对学生较弱的学生,则给予他们适当鼓励和耐心指导,以使其产生学习信心。其次,在正式合唱训练中,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引导学生分声部练习合唱部分,如在歌曲“幸福花儿开心上”二声部合唱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如何保持合唱的和谐性,并结合适当的和声练习,以引导学生逐步走进音乐课堂氛围,进而激发出他们的音乐学习信心与动力[2]。

结语:综上所述,音乐能够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主动发现音乐的美和价值。因此,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结合适当的音乐教学内容,如音乐合唱教学,并且从教学理念、内容以及环境等方面,构建和谐的音乐合唱氛围,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音乐技巧。

参考文献:

[1]徐金凤.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0(13):68-68.

[2]刘静.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14):163-165.

(曲靖市富源县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合唱小学音乐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