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兴趣诱导对学龄前患儿术前焦虑及麻醉诱导配合度的影响

2020-09-12 02:59冯瑞玲
护理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童趣多元化诱导

冯瑞玲,宋 瑞,翟 波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450018)

麻醉诱导是指吸入或静脉麻醉时患儿从清醒状态转为可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全过程。手术患儿进入陌生环境后,因与父母分离、穿刺及各种仪器监测等引发不良情绪,进而造成生理改变,使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手术风险高于成人[1-2]。患儿易出现胆怯、夜尿、焦虑、抑郁、行为转变等后遗症,甚至会延续多年[3]。兴趣诱导是指根据患儿特点,捕捉患儿兴趣,针对患儿心理特点进行护理干预[4-5]。目前,国内外对学龄前患儿术前多元化兴趣引导的研究较少[6-7],本研究对学龄前患儿进行术前多元化兴趣诱导干预,以改善其焦虑状况,提高患儿麻醉诱导配合度。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 年7 月—2018 年12 月在我院外科手术的学龄前患儿64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3~6 岁;②择期手术者;③预期接受全身麻醉手术者;④患儿患普通外科常见疾病;⑤患儿及家长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②精神异常、意识不清或智力低下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 例。观察组:男19例,女13 例;年龄(4.35±1.91)岁。对照组:男21 例,女11 例;年龄(4.29±1.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儿术前20~30 min给予常规护理,由父母陪伴在童趣化等候室等待手术,护士给予常规心理安慰,解答患儿和父母提出的问题,消除其对麻醉和手术的疑虑。

1.2.2 观察组干预方法 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儿的特点进行多元化兴趣诱导。具体实施分4 个阶段。第一阶段(术前访视):手术室护士术前1 d 到病房与患儿见面,了解其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建立信任感。第二阶段(童趣化手术转运):手术当日,麻醉医师和手术护士分别扮演“美猴王”和“米老鼠”,提前30 min 带卡通电动汽车去病房接患儿,患儿驾驶着卡通电动汽车到手术室门口等候;第三阶段(麻醉诱导前):麻醉医师和手术护士根据患儿兴趣特点、不同爱好采用多媒体播放孩子喜欢的歌曲、动画片等视频,还可以教孩子画画,给孩子讲故事;也可以与智能机器人互动聊天,以分散患儿注意力,改善其不良情绪。第四阶段(麻醉诱导期):进入童趣化麻醉间后观察组患儿由父母陪同进入诱导间,伴随着动画片或儿歌,进行穿刺和麻醉诱导,护士适时对患儿的勇敢表现给予鼓励,如:“宝贝,你真棒!”“你是我见过的最勇敢的孩子!”等。

1.3 效果评价

1.3.1 焦虑测评 兴趣诱导前后采用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The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YPAS)进行测评,YPAS 将适用范围扩展至术前等待区患儿焦虑水平的评估,并将年龄范围从2~6 岁延长至12 岁。通过该量表可以在1 min 内判断患儿的焦虑水平总分21~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儿焦虑程度越严重[8-9]。

1.3.2 麻醉配合程度 根据患儿麻醉诱导期间出现的情况进行评价,主动配合,不哭闹为优;患儿有些哭闹,但在医护人员协助下完成为良;患儿哭闹较严重,需要在医护人员约束下完成为差。

1.3.3 满意度 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儿家长对环境、服务态度、技术等的满意度,每个条目有不满意、满意两个选项。满意度=满意人数/总人数×100%。共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64 份,回收有效问卷64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例数32 32干预前31.12±2.60 30.90±4.80 0.287>0.05干预后28.60±2.91 38.75±3.12 13.435<0.05

2.2 两组患儿干预后麻醉配合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后麻醉配合度比较 单位:例(%)

2.3 两组患儿家长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长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比较 单位:%

3 讨论

3.1 多元化兴趣诱导能够改善学龄前患儿焦虑水平 学龄前儿童处于认知水平的前运思期,儿童靠用语言符号、象征性游戏等手段来表达外部事物的看法。思维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单维,不可逆,即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和看待事物,不能理解他人的观点,只注意事物的一个方面,不理解事物的转化或逆向运动,缺乏正确的逻辑能力。因此,患儿对手术治疗的目的和意义不能完全理解,惧怕疼痛、和父母分开,各种仪器检查均会造成患儿紧张,影响手术顺利进行[10]。观察组采用卡通电动汽车代替传统的手术转运车,让患儿感觉不是去做手术,而是开着小汽车去玩耍,减轻患儿的焦虑程度。麻醉师和手术护士扮演“美猴王”和“米老鼠”、手术等待区童趣化的设计、与智能机器人的互动聊天、拼图、儿歌、动漫等使患儿感觉进入了童话世界,充分转移注意力,感觉手术像是在玩游戏,有利于减轻患儿的焦虑程度。国内研究表明,兴趣化诱导有利于调动患儿积极情绪,同时还可有效减轻穿刺或者其他有创治疗的疼痛感[11-12],与本研究结果相同。

3.2 多元化兴趣诱导有利于提高学龄前患儿麻醉诱导配合度 患儿面对术前麻醉常不能主动配合,强制麻醉易带给患儿身心伤害,产生强烈心理应激,影响麻醉及手术效果[13]。护理人员通过与患儿互动,为患儿播放儿歌或动画片,围绕患儿关心的事物,如玩具、卡通形象、游戏等,采用童趣化的语言与患儿互动,使其享受回答问题后的成就感,转移其注意力,以消除其消极情绪,进而缓解患儿的恐惧心理,提高麻醉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配合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针对学龄前患儿的术前焦虑、恐惧,采用游戏方法降低患儿紧张、焦虑情绪[5-6],与本研究结果相同。

3.3 兴趣诱导有利于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学龄前患儿的童趣性逐渐体现,有趣的事物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14]。多元化兴趣诱导能够结合患儿心理特点,因势利导,通过多种方式充分转移患儿的注意力,让患儿暂时忘却手术,缓解其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和对手术的畏惧感,降低手术风险,消除家长顾虑,提高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5]。

猜你喜欢
童趣多元化诱导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姜黄素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Ang Ⅱ诱导大鼠成肌细胞萎缩模型的构建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童趣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