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场疗法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

2020-09-12 02:59茵,谷丰,徐
护理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负性慢性病穴位

张 茵,谷 丰,徐 蕾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221002)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下降,老年人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的人数逐年上升。由于病程长、易出现并发症、医疗费用高等原因,病人常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调查显示,老年慢性病病人焦虑发生率为26.00%~34.18%,抑郁发生率为24.51%~48.50%,合并焦虑、抑郁发生率为17.35%~20.00%[1-3]。有研究指出,有焦虑、抑郁症状的老年慢性病病人的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4-5]。目前,对病人的负性情绪进行非药物干预的较少。思维场疗法(thought field therapy,TFT)是罗杰·卡拉汉(Roger J. Callahan)在传统中医针灸经络学理论基础上,综合应用人体动力学、神经语言程式学及量子场论于1980 年创立。该疗法通过边想象引发心理困扰的问题,边依次轻敲承泣穴、大包穴、俞府穴,配合鼻吸口呼的腹式呼吸,可以快速释放负性情绪,其有效性得到国外多项研究[6-8]的证实。但目前尚未检测到将该疗法应用于老年慢性病病人的报道。因此,本研究使用思维场疗法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干预,并探讨其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 年1 月—6 月徐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科收治的老年慢性病病人90 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0 岁且有自我照护能力;②确诊患有≥1 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③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得分≥50 分;④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得分≥53 分;⑤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②上肢活动受限;③合并心、脑、肾严重并发症;④长期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⑤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 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接受思维场疗法干预。

1.2.1.1 培训研究人员 干预前由1 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对1 名护士长、4 名护士进行为期3 d 的培训,每天培训1 h。培训内容包括:思维场疗法的理论知识、敲击要领等。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2 次考核均在90分以上者方可参与研究。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1.2 思维场疗法干预 ①准备阶段:病人操作前洗手、修剪指甲,饮1 杯温开水,坐在带靠背的椅子上,要求病人关注与病情相关的主要困扰问题,如血糖高、血压高、合并慢性并发症、经济负担重等,对此引发的负性情绪强度以0~10 分进行主观评分。0 分代表非常平静,10 分代表焦虑、抑郁达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焦虑、抑郁出现后,指导病人进行能量平衡练习。焦虑病人运用“挂钩法”:将左踝关节放在右踝关节上,伸出双臂与肩平行,双手掌心向外,右手放左手上,掌心相对,十指相交扣紧,手臂弯曲,回转置于胸前,闭上嘴巴,舌头抵住上边门齿后侧齿龈,用鼻子深深地吸气、缓缓地吐气,呼吸频率≤8/min,时间3~5 min。然后收回左脚,平放地上,与右脚距离约与肩同宽,挺直腰背,睁眼或闭眼均可。抑郁病人敲三处,即俞府穴(锁骨与第1 根肋骨交接处的骨缝间)、膻中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前正中线上)、食窦穴(第5 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 寸处),用拇指、食指、中指聚拢敲打每个穴位各1 min,力度稍大。②敲击阶段:指导病人食指、中指并拢,用指尖以每秒3~5 下的速度依次有节律地轻敲承泣穴(眼睛瞳孔正下方,颧骨上方边缘居中)、大包穴(腋窝下6 寸,乳头平行处)、俞府穴,力度要小,轻轻触及即可,每个穴位敲击3~5 s,同时进行鼻吸口呼的深呼吸。敲击10 轮后,重新评估焦虑、抑郁程度。如仍在3 分以上,继续循环敲击,直至达到1 分或0 分。敲击过程中和结束后可各饮1 杯温开水,促进身体能量流动。③反馈阶段:病人敲击结束后每天与护士至少交流1 次,告知敲击体会。如敲击效果不明显,由护士评估是否已产生心理逆向动力,指导病人按揉酸痛点(锁骨中点下2~3 指处),然后继续敲击,直至焦虑、抑郁程度明显减轻。

1.2.1.3 干预频次 每日早、中、晚各1 次,每次10 min,干预4 周。

1.2.1.4 操作指导与依从性监测 护士向观察组病人说明思维场疗法的作用与意义,发放穴位图示表,讲解穴位敲击要领及注意事项,指导病人自行敲击,直至其能自主熟练完成。发放自制的思维场敲击日志,由病人每天打钩记录完成情况,每周集中交流2 次。本研究中日志回收率为100%,病人完成率为98%,依从性良好。

1.2.2 评价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由研究小组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慢性病数量、病程等;②SAS:由Zung 于1971 年编制,用于评估有焦虑症状个体的主观感受,SAS 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量表共20 个条目,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每个条目得分相加为粗分,将粗分乘以1.25 后取整数为标准分,分值越高,说明焦虑水平越高。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9]。③SDS,由Zung 于1965 年编制,用于评估有抑郁症状个体的主观感受,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量表共20 个条目,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每个条目得分相加为粗分,将粗分乘以1.25 后取整数为标准分,分值越高,说明抑郁水平越高。53~59 分为轻度抑郁,60~69 分为中度抑郁,70 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9]。

1.2.3 资料收集方法 分别于干预前1 d、干预4 周后采用SAS、SDS 量表对两组病人焦虑、抑郁状况进行测评。研究者现场发放一般资料问卷及量表,病人逐一填写,不能独立填写者或对量表条目理解有困难者,由研究者协助完成,填写完毕当场收回并检查。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例数45 45干预前1 d 54.25±4.37 55.12±3.56-0.721>0.05干预4 周后47.58±3.14 54.27±2.39-4.228<0.01 t 值4.742 1.393 P<0.01>0.05

2.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抑郁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抑郁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抑郁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例数45 45干预前1 d 59.18±5.71 58.82±6.46 0.638>0.05干预4 周后46.33±4.69 55.73±5.13-6.637<0.01 t 值5.838 1.154 P<0.01>0.05

3 讨论

3.1 思维场疗法的理论基础 依据爱因斯坦的E=Mc2质能方程,罗杰·卡拉汉[10]认为,人的思维也是一种能量,当人们去想象或经历令他困扰的问题时,他正调整到一个“思维场”,大脑会出现围绕该问题的想法、情绪、自我对话、声音、画面,思维场信息被扰乱,导致能量在经络中的流动受阻,从而产生负性情绪;依据正确的顺序轻敲特定的穴位,促进能量流动,使其恢复流畅,从而释放负性情绪,重新使思维场的信息变得有序。中医认为,在情志上,脾主思,肾主恐。脾经阴气最盛,能量如果阻滞,人容易抱怨、委屈;胃经与脾经相表里,能量如果阻滞,人容易着急、躁动;肾经能量如果阻滞,人会容易恐慌、害怕。因此,焦虑、抑郁与脾经、胃经、肾经有关[11]。为治疗焦虑、抑郁,罗杰·卡拉汉选择了脾经上的大包穴、胃经上的承泣穴、肾经上的俞府穴,并根据五行生克法确定了承泣穴、大包穴、俞府穴的先后顺序。

3.2 思维场疗法能有效降低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焦虑、抑郁水平 焦虑、抑郁是老年慢性病病人常见的负性情绪,作为一种消极的心理体验,焦虑表现为紧张、恐惧,抑郁表现为心境低落。能量心理学认为,焦虑是身体能量卡在高处,如同脚一直踩在油门上;抑郁是身体能量卡在低处,如同脚一直踩在刹车上[12]。国外研究者以脑电波记录病人采用思维场疗法治疗前后的脑波变化,结果证实,该疗法可使卡在高处或低处的能量恢复到正常的生理范围内[13],这可能与穴位敲击可提高病人自主神经的调节能力,阻断大脑的应激反应有关[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说明思维场疗法可有效降低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焦虑、抑郁水平。其机制可能在于,老年慢性病病人关注与病情有关的问题时,如血压高、血糖高、并发症严重、担心治疗效果、经济负担重、社会支持水平低、可能致残致死等,杏仁核神经元兴奋性增强,使其出现焦虑或抑郁的应激反应。此时敲击承泣穴、大包穴、俞府穴,可通过杏仁核-下丘脑的神经通路激活副交感神经(或交感神经),抗拮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活动。同时,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减少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的分泌,增加释放内啡肽及机体复合胺,从而降低焦虑或抑郁水平[15]。此外,挂钩法和敲三处是能量心理学穴位敲击的常用辅助方法,可快速疏通经络,促进循环,平衡身体能量[16]。有研究证实,前者有利于降低身体能量,缓解焦虑;后者有利于提升身体能量,改善抑郁[17]。

4 小结

思维场疗法能有效降低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焦虑、抑郁水平,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该疗法被称为无针针灸,仅需要依序循环轻敲3 个穴位,老年慢性病病人易于掌握,可从身体层面解决心理压力,简便安全。

猜你喜欢
负性慢性病穴位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夏季穴位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