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德胜蛇药片在鱼蟹刺伤致局部皮肤反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20-09-13 12:52张再重毕亮陈进铿李世官王烈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药片海鲜伤口

张再重 毕亮 陈进铿# 李世官 王烈

(1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普通外科 福建福州350025;2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医院外一科 霞浦355100)

对于鱼蟹刺伤致局部皮肤肿痛反应患者,西医通常给予局部抗感染和抗过敏治疗,但患者症状改善所需时间较长,少数情况下可能无法阻止伤口恶化,导致化脓感染和脓肿形成而最终需要外科手术介入[1]。季德胜蛇药片已被证实在治疗毒蛇咬伤、蜂螫伤、虫咬伤等方面具有较好的解毒、消肿、止痛效果[2~3],但在海鲜刺伤治疗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季德胜蛇药片在海鲜刺伤致局部皮肤反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2019 年10 月门诊收治的70 例鱼蟹刺伤局部皮肤肿痛反应初诊患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皮肤伤口伴局部肿胀、疼痛;存在海鱼蟹接触刺伤史。70 例患者中男11 例,女59 例;年龄24~65 岁,平均(52.9±12.1)岁;海鱼鱼骨或鱼鳍刺伤44 例,海蟹刺(螫)伤26 例;清洗或抓取鲜活鱼蟹时致伤67 例,进食烹饪后海鲜时致伤3 例;刺伤部位均为手部,其中手指23 例,手掌47 例;受伤时间1~7 d,平均(3.6±1.2)d。所有患者均表现出局部皮肤伤口小、出血少、疼痛重、肿胀明显的临床特点,其中伴瘙痒20 例,体温、皮温未见明显异常,局部伤口未见明显分泌物,局部皮肤未见皮疹、水泡、糜烂、坏死等情况。将7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3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n 男(例)(例)女 年龄(岁)刺伤类别(例)鱼骨(鳍) 蟹鱼蟹生熟(例)生鱼蟹 熟鱼蟹刺伤部位(例)手指 手掌刺伤时间(d)刺伤后有无及时正确处理伤口(例)有 无刺伤后有无及时注射破伤风(例)有 无初诊肿胀范围(cm2)初诊疼痛VAS评分(分)观察组常规组t/χ2 P 35 35 7 28 4 31 0.971 0.324 51.7±10.2 54.1±11.6 0.919 0.361 25 10 19 16 2.203 0.138 32 3 35 0 3.134 0.077 9 26 14 21 1.619 0.203 3.4±0.9 3.7±1.1 1.249 0.216 15 20 17 18 0.230 0.631 4 31 7 28 0.971 0.324 8.7±2.6 7.8±2.3 1.534 0.130 6.0±1.7 5.8±1.5 0.522 0.603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海鱼蟹刺伤诊断明确;18 岁以上;轻型局部皮肤反应;血细胞计数、血生化指标未见异常;局部肿胀范围≥4 cm2。排除标准:生命体征异常,伴全身症状者;就诊前已采用药物治疗者;脓肿形成者;合并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可能影响用药效果者;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基础疾病者;依从性差,无法规律随访患者;过敏体质者;具有药物过敏史患者;拒绝参与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1)基础检查:检查生命体征,排除有无合并全身症状。常规行血细胞计数、血生化检测。(2)局部皮肤反应治疗:常规组给予局部抗感染和抗过敏治疗,具体药物为氧氟沙星乳膏和复发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局部外用,将乳膏均匀涂抹于凡士林纱布上,厚度约1 mm,涂抹面积以略超出肿胀范围为准。将凡士林纱布敷于局部皮肤伤口肿胀处,外以无菌敷料包扎固定,2 次/d,连用7 d。观察组给予季德胜蛇药片局部外用,每次6 片研成粉末,加适量白醋和甘油调匀呈糊状,均匀涂抹于局部伤口肿胀处,以略超出肿胀范围为准,外以无菌敷料包扎固定,2 次/d,连用7 d。

1.4 观察指标 (1)治疗7 d 后局部皮肤肿胀面积:用透明薄膜覆盖于局部皮肤肿胀处,用记号笔沿肿胀边缘描绘并扫描,使用计算机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 测量法计算肿胀面积。(2)治疗7 d 时局部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3)局部皮肤反应恢复情况:观察记录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4)其他:有无药物不良反应,有无局部并发症发生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两组均经外用药物治疗后逐渐痊愈,均未并发全身症状,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无脓肿形成,无局部组织坏死发生,无手指活动功能障碍发生,无外科手术干预病例。

2.2 两组治疗7 d 后局部皮肤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7 d 后局部皮肤肿胀面积小于常规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7 d 后局部皮肤肿胀面积和疼痛VAS 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7 d 后局部皮肤肿胀面积和疼痛VAS 评分比较(±s)

组别 n 肿胀面积(cm2) 疼痛VAS 评分(分)观察组常规组35 35 tP 3.2±0.9 3.8±1.1 2.498 0.015 2.5±0.7 2.9±0.8 2.226 0.029

2.3 两组局部皮肤肿胀、疼痛消退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局部皮肤肿胀和疼痛消退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局部皮肤肿胀和疼痛消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比较(d,±s)

表3 两组局部皮肤肿胀和疼痛消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比较(d,±s)

组别 n 肿胀消退时间 疼痛消退时间 伤口愈合时间观察组常规组35 35 tP 10.5±1.8 11.7±2.4 2.366 0.021 12.4±2.2 13.7±2.8 2.160 0.034 13.6±2.6 14.8±3.2 1.722 0.090

3 讨论

海鲜尤其是未经烹饪的生海鲜表面常常附着大量细菌,其中以革兰氏阴性的海洋弧菌为主,致伤后可导致局部皮肤炎症和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引发全身症状[4~5]。海鲜刺伤以中年女性为主,多为家庭主妇或厨师在清洗、处理鲜活的海鱼、虾、蟹时刺伤或螫伤,临床上也有少数儿童病例,多因出于好奇心抓持活海鲜时致伤。致伤部位以手部最为多见,主要集中于手指和手掌,必要时应及时外科切开引流减压,挽救肢体[6~7]。大多数伤者无全身症状,仅出现局部皮肤反应,表现为局部皮肤肿胀、疼痛。

海鲜刺(螫)伤属于中医外科学“咬螫伤、特殊之毒、疮疡”范畴,致伤后毒邪自伤口侵入,大多轻微者局限于皮肤,表现为伤处红肿疼痛;重者可走散,循经脉而入营血脏腑,引发全身中毒症状。其毒之性不外火毒、风毒和风火毒三种。轻型多为火毒,归属血液毒,热盛则见局部红肿热痛,重者肉腐成脓,可见坏死、溃烂。火毒耗血动血,破血妄行,轻者皮下瘀斑,重者全身各种出血。火毒热扰心神可见烦躁不安、神志不清、惊厥、昏迷等危重征象。重型则多有风毒为患,归属神经毒,直中经络、肌肉和脏腑,引发胸闷、头晕、发热、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海鲜刺(螫)伤属于轻型局部皮肤反应者,局部处理可参照“肿疡”初起时治法总则,以消法使肿疡邪毒不致结聚成脓而得到消散。季德胜蛇药片中重楼、地锦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蜈蚣、干蟾皮解毒散结、通络止痛,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毒蛇、毒虫咬伤等外源性毒邪,可口服控制全身症状,亦可外用治疗局部皮肤反应。叶雷等[8]通过现代医学方法,研究证实季德胜蛇药片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效果。何燕等[9]认为,季德胜蛇药片为收敛之药,外用可抑制局部皮肤炎症反应、减轻变态反应,还具有抗感染、抗过敏的作用。Chen 等[10]研究发现,季德胜蛇药片可促进毒蛇咬伤患者伤口愈合,减少局部皮肤和软组织坏死的发生。可见季德胜蛇药片外用可发挥抗炎镇痛、抗破伤风毒素、抗感染和抗过敏的功效,从药理学角度来看具有替代其他抗感染和抗过敏药物在临床应用的理论基础。综上所述,季德胜蛇药片外用可以加快鱼蟹刺伤致局部皮肤反应的消退,明显改善患者肿胀和疼痛症状。

猜你喜欢
药片海鲜伤口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西班牙海鲜饭
为什么浅海海鲜比深海多呢?
救命药片
药片不能掰开服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药片洗头有奇效
海鲜马拉松
药片颜色谁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