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2020-09-16 04:53边亚东纠永志田光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相关者导师

边亚东,纠永志,田光辉

(中原工学院,郑州 451100)

近年来,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更加明显地显露出来,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目前我国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不足,培养方案、学习内容及考核方式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不相符,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大都与学术型研究生采用相同的培养方式。“利益相关者”最早由斯坦福研究所于1963年提出,近年来众多学者将这一理论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分析框架。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探讨适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弥补我国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与短板,以期为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开展及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利益相关群体

弗里曼1984年把“利益相关者”定义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目标实现所影响的个体或群体”[1],本文仿照文献[1]把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利益相关者”定义为“能够影响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及培养目标实现或者被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实现所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陈闻等采用多维细分法将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紧密型利益相关者和一般利益相关者三类[2]。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利益相关者中核心利益相关者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本文将重点针对核心利益相关者展开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仿照文献[2]对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方法,本文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分别为高校、企业、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及联合培养研究生。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中不同利益群体所承担的职责不相同,本文对其进行了总结,如表1所示。

表1 核心利益相关者在研究生联合培养中的职责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

李福华指出,“大学的决策必须综合权衡和兼顾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目标是实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最大化,而不能以某一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否则会顾此失彼。”[3]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都要承担相应的职责,并且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仿照陈小平等[4]对积极利益和消极利益的定义,本文把积极利益定义为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中各核心利益相关者可以获得的利益,把消极利益定义为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中各核心利益相关者存在的顾虑或者不能获得利益的“投入”。积极利益是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顺利实施并保证培养质量的动力,消极利益则是培养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积极利益,平衡或消除消极利益是研究生联合培养效果和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

陈小平等[4]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重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进行了分析,刘琦[5]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中的利益相关者诉求进行了分析,本文在对文献[4]和[5]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在单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经验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中各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利益与消极利益进行了总结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核心利益相关者在研究生联合培养中的利益分析

三、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一)以科研项目为导向积极满足参与方利益诉求

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较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存在与社会需求严重不符的现象,更有甚者,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形同虚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完全由导师随意进行,造成众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较差,再加上毕业资格审查不严,出现了很多研究生为“混学位”而读研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当然有学校研究生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审查不力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则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导师自己研究目标的不清晰,或者本身没有科研需求,进而造成动力不足,对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放羊”式的培养模式。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高校应从专业实际出发,遴选与本校、本专业相契合的企业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定期组织专家进行会谈,针对企业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高校自身条件,由合作双方共同拟定横向项目,并为项目配备相应的研究人员(校企双方导师及联合培养研究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对培养人才、企业对解决实际生产难题、校内导师对科研项目、校外导师对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及科研业绩、研究生对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利益诉求。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对高校与企业导师进行约束与激励的机制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利益相关者中,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是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具体执行者,如何切实调动校内外导师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积极性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顺利进行及保障联合培养研究生质量的关键。目前,很多高校和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尤其针对企业导师来说,指导联合培养研究生大多为其完成本职工作后额外付出的劳动,其劳动价值在工资、职称评定等方面并不能够得到体现,进而使得联合培养研究生对于企业导师来说指导好与坏、指导不指导都是一个样,因此在研究生指导的过程中得过且过或者完全放任不管。对于部分高校导师由于本身实践能力和校企合作经验的缺乏,便把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研究生按照同一培养模式进行培养,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同质化,完全偏离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高校应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职称评审及导师选聘制度,把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承担重大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及联合培养研究生作为职称评审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聘任的重要指标,切实调动广大高校教师参与研究生联合培养的积极性。企业同样应把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及联合培养研究生质量作为员工职称评定及职务晋升的重要指标,以切实调动企业导师参与研究生联合培养的积极性。

(三)建立合作企业淘汰和遴选制度

有些企业为了面子工程,经常乐于找一些高校搞一些形式上的合作,“挂挂牌子、拍拍照片”之后便没了下文。或者一些企业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不对口,即便进行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对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使得校企合作只存在于表面上口头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合作成果可言。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高校应对合作企业的选择制定相应的规则和要求。高校应擦亮眼睛,不能盲目地追求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企业的数量。高校应制定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企业在科研、师资、软硬件条件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并从实际需求出发选择与本专业相契合,并有较大联合培养研究生需求的企业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以避免研究生联合培养流于形式,走过场。同时,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的退出机制,定期对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联合培养效果不明显和联合培养研究生意愿不强的企业及时终止研究生的联合培养。

(四)建立联合培养导师考核体系与淘汰机制

大多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导师都具有较好的师德师风和较强的指导能力和科研能力,但是也有部分导师不负责任,或者只把专业学位研究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强迫专业学位研究生承担大量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方向和论文课题完全不相关的工作,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更严重打击了学生科研积极性,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不到任何作用。较多的企业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存在指导方法不当、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因此,高校和合作企业应加强对联合培养导师的监督,并建立完善的联合培养导师考核体系与淘汰机制。高校和合作企业成立联合培养研究生学术委员会,由学术委员会负责制定联合培养研究生导师选聘制度和推进校内外导师遴选工作,并定期对联合培养研究生导师的师德师风、指导能力和科研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核,及时淘汰不合格的联合培养研究生导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与淘汰机制。

(五)结合高校和企业软硬件条件,统筹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规模和质量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不能盲目追求数量,高校应根据高校和合作企业软硬件条件合理控制联合培养研究生规模,完善培养条件,加强联合培养研究生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管理和培训,加强对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和考核,保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质量。

(六)统筹考虑专业学位特点,建立科学培养标准和评估制度

不同学科之间差别较大,因此应根据学科特点建立与学科相适应的专业学位联合培养研究生科学培养标准和评估制度,应由各学科带头人或资深教授与企业导师共同制定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及学位论文考核制度与方法。针对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要求,结合高校及合作企业现有科研条件与水平,制定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由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根据联合培养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向、高校和企业现有科研实践条件及导师自身科研需求,为联合培养研究生制订详细培养计划,并指导研究生按计划开展相关的科研和实践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考核制度与方法,强化对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及可转化性的考核。

(七)合作企业全方位参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工作

目前专业学位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多由高校单独完成,在培养方案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合作企业的要求条件等,即使考虑了本行业企业的特点,也往往缺乏针对性,使得后期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中培养方案形同虚设,不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专业学位联合培养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结束之后,便主要由导师来指导和安排具体科研和学习工作,由于性格知识背景等各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专业学位联合培养研究生不适合与所选定企业进行联合培养的现象,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不能够顺利进行,甚至半途而废。企业及企业导师全程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选定及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确保联合培养研究生符合企业要求,确保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符合校企双方要求并与合作的横向项目相匹配,保障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顺利进行以及横向项目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相关者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V eraW an g
导师榜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