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问题
——以动词HAVE研究为例

2020-09-16 04:53林曼筠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助动词二语语料

林曼筠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州 350002)

引言

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迁移研究涉及理论语言学、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等[1]。Odlin[2]指出,语言迁移是一种跨语言现象,包括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和母语向第二语言的借用。但国内外大多数研究偏向于关注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20世纪四五十年代,Robert Lado[3]第一个系统阐述了对比分析理论。对比分析理论借用了心理学中迁移和干扰的概念,提出了母语迁移概念。母语迁移主要表现为两种:正向迁移,即母语与目的语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第二语言习得;负向迁移,即母语干扰。Odlin将负向迁移的结果概括为“过少运用”“过度运用”“运用错误”和“误解”(对目的语的误解)。“过少运用”指学习者很少或根本不使用某一目的语结构,又称“回避”;“过度运用”是学习者为了回避某些难的结构而过度使用一些简单结构;“运用错误”包括替代(用母语替代)、仿造(直接翻译)和修改(纠正过度)三种[4]。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对对比分析理论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于是提出了错误分析理论。Pit Corder[5]是该理论的最早倡导者。James[6]把错误分为语际错误、语内错误、基于交际策略的错误和诱导性错误四种类型。虽然这些理论均存在一些片面性,但对于研究母语迁移问题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时至今日,学者们对母语迁移的研究热情依旧不减,从判断母语迁移的方法、母语迁移对二语或外语学习的影响、母语在二语或外语教学中的角色等角度给予充分关注。关于如何判断母语迁移的方法问题,蔡金亭回顾了传统的对比分析法,评述了Jarvis的母语迁移方法框架,继而提出了新的比较—归纳方法框架[1]。关于母语迁移对二语学习的影响问题,王立非等指出国内外有三大流派[7]:第一种以对比分析和对比修辞等理论为代表,认为母语对二语学习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第二种以创造性构建理论为代表,认为母语对二语学习没有明显影响;第三种以深层共享能力假设为代表,认为母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二语写作提高。关于母语与外语教学的问题,郭铭华总结了赞成使用母语的教学法主要有语法—翻译法和认知教学法,反对使用母语的教学法主要有直接法、听说法和交际法[8]。郭铭华认为,学习者在习得二语或外语的过程中,尤其在初期不可能关闭已有的母语知识系统,语言迁移一定会存在,且理解是语言生产的前提,外语理解的基础正是来自母语的知识、能力和经验。

母语迁移与写作成品的结合研究层出不穷,本研究试图验证前人学说并探讨以下问题:就学习者书面表达中的某一微观语言现象而言是否既体现正迁移又体现负迁移?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母语迁移现象是否发生变化?学习者语言输出中出现的错误有何特点?

一、研究设计

英语动词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其在所构成的动词词组中所起的作用分为主动词和助动词两大类。主动词构成动词词组的语义核心,又称为“实义动词”。而助动词的语法功能是协助主动词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或情态意义。助动词可以分为三类:基本助动词、情态助动词和半助动词。HAVE是英语中常见的高频动词,参考《柯林斯高级英语学习词典第5版》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可归纳得出:HAVE既是主动词,又是基本助动词,协助主动词构成进行体和被动态,还能构成半助动词HAVE TO。

本研究试图借助语料库工具,观察HAVE动词在英语专业学习者写作语料中的使用情况。本研究从中国学习者英语笔语语料库(WECCL2.0版)中随机抽取了英语专业大一和大四同题限时议论文(arg26)各50篇作为语料,用Antconc3.4.4软件进行检索分析。研究过程首先考查HAVE一词五种语法形式在两个年级语料中的使用情况;其次检索HAVE一词右语境搭配词情况;最后分析HAVE+N 结构的错误搭配类型。

二、分析与讨论

(一)HAVE的五种语法形式

HAVE作为主动词出现在句中时有五种语法形式:现在时、过去时、不定式、-ing分词和-ed分词。抽取的大一语料类符数为1 884,形符数为36 828;大四语料类符数为2 134,形符数为31 992。在这两个赋码语料中分别检索HAVE一词的五种语法形式出现的频数。详见表1:

表1 HAVE五种语法形式的频数及卡方检验结果

卡方检验显示,HAVE五种语法形式在两个年级语料中出现频数基本一致,没有显著差异。在两个语料中观察到,这五种语法形式中,现在时的使用频数最高,其次是不定式的用法,过去时HAD使用较少(这可能跟作文题有关),而-ing分词形式的使用频数更低。

同许多欧洲语言一样现代英语还保留有少量屈折词缀,如第三人称动词单数现在时标记-s/-es,动词过去时标记-ed,动词-ed分词和-ing分词标记-ed,-ing。汉语中并不存在这样的语言现象,造成学习者不容易掌握英语中的屈折变化,而主动词在英语词典中通常又以原形出现,因此学习者往往只记住了词典中的原形。这是Odlin负迁移分类中“过少运用”的结果。

(二)助动词HAVE TO

为了进一步观察HAVE一词的使用情况,我们逐一观察两个语料中HAVE/HAS右语境的搭配词,详见表2。

由表2可见,HAVE/HAS右侧最常见的搭配是不定式 to和限定词,而限定词后面一般是名词。我们继续对语境和搭配中的跨距进行扩展,观察其右3,右4等位置上的词,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推断:学习者频繁使用的是半助动词HAVE TO结构和HAVE作为实义动词后接名词的情况。

表2 HAVE/HAS右搭配词检索结果

提取HAVE TO结构索引行得到大一语料18条,大四语料25条。《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对 HAVE TO 的

解释是:表示义务或责任、劝告或建议、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等,与情态动词MUST用法类似,但MUST用来表示说话者命令或期待做成某事,而HAVE TO用于表示他人发出的指令或操纵,是一般用词。逐一观察这些索引行发现两个年级学习者基本上能较好使用这一助动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即把HAVE TO 完全等同于MUST,如we have to concentrate on our learning; 以及局部搭配不当,如have to obey the timetable; 还有明显的口语化特征,如haveto say another reason。按照Odlin 对负迁移的四种分类,上述错误是对母语“运用错误”的结果,学习者用母语结构代替英语结构或对母语直接进行翻译。

(三)实义动词HAVE+N结构

根据《柯林斯高级英语学习词典第5版》,HAVE作为实义动词的用法主要是与名词搭配,通过名词表达语义。笔者又继续检索这两个语料中HAVE/HAS后接名词,中间有0—2个限定词的情况,在大一语料中得到索引行75条,在大四语料中得到索引行45条。对这些索引进行诊断,结果显示:大一语料正确索引56行,错误索引19行,正确率74.5%;大四语料正确索引35行,错误索引10行,正确率77.8%。这与王文宇等的研究结果相近,其研究得出高水平二语学习者在写作中使用最多的动名搭配类型是V+O结构,且平均准确率较高为74%[9]。

根据James的错误分类[6],语际错误主要是母语负迁移,学习者受母语影响,按母语的语义、句法等表达习惯来输出目标语,如本次语料中的have strongpower of self-control,havesome words to interpret,为中式英语。语内错误是因学习者对目标语规则掌握不全或有错造成,如本次语料中的have responsibility of their action, have different routine。基于交际策略的错误是学习者遇到表达障碍时使用交际策略造成的错误,如采用近义词、上义词等,如本次语料中的have close interest, have no trouble in affording this。诱导性错误指教师讲解诱导错误、练习资料诱导错误等。本研究采用了James分类法的前三类,把剩下的错误归为其他类,包括拼写错误等。因为对错误的原因进行解释有较强的主观性,有的错误成因不是单一的,类型界限并不清晰,如本次语料中的 have on child, 属于笔误,have a build of an adult,无法判断错误。具体详见下页表3。

表3 HAVE/HAS+N结构的错误搭配类型及频数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对主动词HAVE的用法主要归纳为如下几类:(1)possessing有,如本次语料中的have a house, have friends, have responsibility, have time;(2)experiencing 体验,如本次语料中的have no doubt, have no idea, have the impression, have problems;(3)performing an action 做某动作,如本次语料中的have a walk, have a rest;此外还有(4)showing or displaying 表现或显示;(5)taking or accepting somebody 吸收或接纳某人;(6)receiving or undergoing 接受或经历;(7)producing 生产或产生;(8)causing or allowing something to happen使某事发生;(9)包含口语、俚语、习语等在内的其他用法。学习者能够较好地掌握其中一些用法,尤其是第一类用法,因为母语和目的语的语言习惯相似,汉语里也说“有房子”“有朋友”“有能力”“有时间”等,所以在习得该用法时母语就能产生正迁移作用,促进目标语的学习。然而,对照词典可见学习者鲜有涉及该词其他义项的使用。张琳在研究中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认为中国学习者存在多用和少用某些HAVE的V+N 词汇型式的现象,且与本族语者有一定差异[10]。付玉萍也提到学习者对常用高频动词的基本用法掌握较好,但写作词汇缺乏丰富性[11]。

从对错误搭配的考查发现四种错误类型中语际错误是影响学习者正确使用该词的主要原因,接近半数的错误都来源于语际错误,大一语料占42.1%,大四语料占50%。其次,语内错误是低年级学习者仅次于语际错误的第二大错误类型(占36.8%),高年级学习者这一错误水平稍低(占20%),可见高年级学习者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语内错误逐渐减少。再次,高年级学习者使用交际策略造成的错误与低年级学习者相比较高(分别是20%和5.3%),可能是因为高年级学习者更多地运用交际策略而产生了相对更多的错误。最后,本次其他类错误主要是一些低级错误,因此在低年级学习者中出现稍多。错误类型的诊断显示母语迁移、外语水平的制约是造成学习者语言偏误的两大主要原因。

结束语

本研究分析了HAVE一词在英语专业大一和大四写作语料中的使用情况,研究表明,在这个词语的使用上英语专业学习者整体情况较好,低年级和高年级并无显著差异,但这不能表示学习者已经正确掌握了这个词语的所有用法。学习者使用较多的是HAVE作为实义动词的用法且表示“有”等与母语相似的语义,这是母语正迁移的结果。学习者较少使用HAVE作为助动词的用法,可能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造成“过少运用”或“运用错误”的结果。英语专业低年级和高年级学习者的写作语料中均存在母语迁移现象。从学习者使用的偏误来看,母语迁移和外语水平是造成学习者语言偏误的两大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上我们建议:一是鼓励学习者多使用英语词典,二是教会学习者使用本族语者语料库,三是培养学习者养成多读原版书籍、报刊的习惯。写作作为产出性技能与输入有很大关系,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习者获得准确、地道的语言输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真实语料的观察、分析和归纳,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英汉差异对比,不断调整过渡语的知识,才能不断改善写作的语言输出。

猜你喜欢
助动词二语语料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助动词的用法
语法学堂 助动词怎么"助"?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