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探究

2020-09-16 06:34官彩秀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能力

官彩秀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困难有两个:第一是学生对话题不感兴趣,无从下笔;第二是学生写得不具体、不形象,因而文章显得不生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创设贴近生活的话题,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在生活中学习表达,说与写相结合;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之花”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达到立足生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立足生活;写作能力;作文教学

“作文难,作文难,作文课上不开颜。”谈“作文”色变是语文教学的常态。每次布置学生写作文,总能看到学生垂头丧气的样子。其实,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就是把平常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经过与学生交谈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深深地意识到学生对作文存在潜意识的恐惧心理。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创设贴近生活的话题,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写作能力。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作文难教趣为径,习作难写乐作舟。只有学生产生了内在的兴趣,打开了感情的泉源,点燃了灵感的火花,开拓了思维的闸门,他们才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习惯,培养能力。作文教学中不妨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体验人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立足生活,创设贴近生活的写作情景,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和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一)激發情趣,引导乐学

很多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甚至害怕写作文,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把写作文当成一种沉重的负担,缺少写作的动力。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引导、诱导、点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贵在开窍之工。激发情趣,事事皆可成文;张扬个性,人人能作妙章。这一环节的指导,能比较快捷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抓住写作重点,做到个性化地思考、个性化地体验、个性化地表达。

笔者每天把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发生的事用一两百字记录下来分享到QQ空间,让科代表利用教室电脑平台播放给学生看,还把教室的黑板报设为“PK擂台”,每周挑选自己的一篇文章,每个学生也选一篇自己认为本周写得最好的文章,来和教师同台较量。一方面,有了笔者的范文引领,学生自然热情高涨,倍感新鲜;另一方面,师生“作文大PK”这种形式颇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这能让学生转变观念,意识到写作文并不可怕,反而很有趣。半个学期下来,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明显提高,甚至很期待每周一的“作文PK大赛”。

(二)走进生活,体昧生活

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体味生活,也应该让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捕捉语文的心灵,去感受生活。

比如,有两个人一起走路回家,都不知道突然会下大雨。第一个人淋湿了衣服,一边跑回家一边骂道:今天真倒霉!天气怎么说变就变,然后回家换件衣服就不了了之了。第二个人也淋湿了,但是他一边赶忙跑去避雨,一边想:唉,早上出门的时候要是听妈妈的话带上伞就好了,现在也不会淋雨,不会被困在这里回不了家了……这些经历写出来就是一篇作文。我们的学生应该有一双善于捕捉生活、高于生活的眼睛。

(三)把作文的内容藏在“闲聊”里

我们发现,日常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学生的作文内容却是枯燥乏味的。其实,学生没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他们自然缺乏自觉的“作文意识”,于是便对那些生活中的作文素材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了。如何让学生对素材变得“敏感”起来?笔者设计了两个“闲聊”的活动:一是说说教师的长相,二是问问教师的经历。说长相,就得观察,就得发现特征,就得进行描述,于是自然有了外貌描写的材料;问经历,就得想感兴趣的问题,就了解了教师成长路上的故事,也就自然有了人物描写的典型事例。这些作文材料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对教师的观察、采访后自己获得的。把内容“藏”起来,让学生自己“找”出来,这样的作文课自然多了些游戏的意味,多了些生活的情趣。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会爱上作文课,爱上写作文。

二、在生活中学习表达,说与写相结合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有语言,而动物没有语言。正因为有了语言,人才能参与社会,融人社会,使自己成为一个“社会人”。至于说什么,则完全与一个人的生活相关。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就会说什么样的话。作文源于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所以在生活中学习表达,对提高写作能力大有益处。

(一)以讲故事为契机,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认为必须多写.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但是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作业多,较少每天写日记,与其这样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如换一种方式——以说代写。让学生把每天发生的事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跟大家分享。这样既减轻了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负担,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感,只要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升,写起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

每节课课前五分钟,笔者会让学生按学号轮流上讲台分享自己所见所闻(可以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也可以是在电视上看到的新闻),讲述时间必须控制在三到五分钟,不然就要给同学们唱一首歌,规定时间既防止有些学生应付了事,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这种方式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坚持了一个月,学生的作文当中多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事例,篇幅更长。每次布置写作文,学生的热情也高涨。

(二)借助表演,练习表述

写作文不是为了完成教师或教科书布置的任务,而是有感而发,更是为了交流。当我们批改学生的比较空洞的作文时,往往写上一句批语——请写得具体些。其实,这并没有什么用处。学生也想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但苦于不知道怎样才能写具体、写生动。作为教师,应该尽量少一些简单的说教,多一些实实在在的、学生感兴趣的指导和帮助。借助表演,为学生写好动作和语言做铺垫是个好办法。

比如,在教授《(狐假虎威)续写》这篇作文时,笔者先让学生分组上来表演,为了使表演更生动,表演者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文中的意思,其他学生仔细观察他们表演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表演完毕,再请学生把刚才表演的过程说清楚、说具体,然后趁热打铁让他们写下来,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就写完了一篇作文,而且都写得非常生动具体。

三、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培育创新之花

我们的时代是个充满幻想与创造的时代,教师身负培育一代新人的使命,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力的一代精英。作文教学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放在首位。

(一)重开拓思路、启迪思维

学生思考某个问题的思路可能相对狭窄,比如蛋孵化,相对狭窄的思维就是孵出一种什么样的动物。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从思维训练人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生活资源库,让他们回到可触可摸的具体事件中去,打开思路,大胆想象、创新,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肯定能让人耳目一新。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这个“时”就是现实生活。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写作时应该关注身边的生活,及时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感知力和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放飞想象,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作文是个体精神劳动的思维结晶,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他们拥有写作的主动权,剥夺这种主动权就是违背作文教学规律。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放飞想象,大胆表达。在作文表达形式上,可以是故事,可以是小诗。在评价上,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认识去做出评判。在这样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写作心情中,让学生去书写生活、表达情感,以达到“快乐作文”的境界。

作文即生活,作文教学一定要注重作文的实用价值,不能把写作变成一种纯技巧训练。作文只有同交际结合,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学生才能信手拈来,写出鲜活动人的作文。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写作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三写”结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