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心教育”社团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2020-09-16 06:34朱艳仪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朱艳仪

摘要:“关心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上品教化”的现实过程,是学校教育品牌发展的必然结果。“关心教育”社团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是基于“扬心善…‘促心健…‘启心智”和“塑美行”方面实施的。文章主要详细介绍了“关心教育”下,“扬心善…‘促心健…‘启心智…‘塑美行”等课程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关心教育;社团文化;综合实践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家长都希望子女受到良好的、有活力的、有特色的教育,为学生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几年,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形成自成特色的“美心教育”文化:一是以“关爱他人、关爱集体、关爱社会”的“扬心善”爱心教育系列活动;二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阳光少年团队心理辅导课程”和“快乐体艺2+1”课程及“健康与你科普教育”课程的“促心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是基于启迪智慧的“美术与创作”“科技与创新”“创意与社团”等的“启心智”校本创新教育系列课程;四是基于“塑美行”养成教育的“生活好习惯童谣系列”“学习好习惯童谣系列”“礼仪好习惯系列童谣”课程。

一、基于“扬心善”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胡卫认为:“学会,是指主动积极地去获得,对老师而言,意味着培养和教育;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学习和掌握。负责,是指经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后,对自己做出的选择履行义务。”

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责任”,拥有一颗善心就是学生良好品格养成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让爱传递。对他人的关爱就是“美心教育”体系“向善”的本质要求。它包括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自然等内容。当爱心与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教育精髓后,就形成了爱心教育。以爱心教育为抓手,通过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等系列“爱心教育”活动,培育学生“向善”的品质,达到“扬心善”育人目标。

二、基于“促心健”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吴亚林认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培养主体人格的健全”“基础教育是为青少年打基础的教育,这个基础就是做人的基础,即培养独立的人格主体,致力于主体人格的健全”。

“心理与健康”是塑造、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创建为抓手,“提升心育机制、提升心育实效、培育美心品质、打造心育特色”,凸显“以心育心”“以心育智”“以心育德”“以心育行”的办学特色,实现“促心健”的育人目标。

为了实现“快乐·自信·共融”的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基于积极心理学和“一三四”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德育处牵头,教导处、心理健康学科实施的管理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中,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和工作小组,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地开展,形成了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执行全校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每个学生在专业课堂上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健康与你科普教育课程”“快乐体艺2+1(中国象棋、葫芦丝、校同足球)”等校本化课程实现“促心健”的育人目标。

三、基于“启心智”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每个教师都应以此为普遍目标,力求每名学生学会思考,力求每名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智慧、有知识的人,力求每名学生都成为受到教育的人。

“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都是开启师生心智,培养求真务实精神的“向真”教育实施平台。“启心智”活动就是培养“崇尚真理、探索创新”的教育活动,通过“美术与创作、科技与创新、创意与社团”探索创新活动,达成“启心智”的育人目标。其中美术与创作有“美术与创作”审美課程:美术与摄影、美术与书法、美术与音乐、数学之美、语文之美、电脑绘画。又如科技与创新:问题一策略一推广一应用。首先将征集“我的梦想”中的问题进行筛选和整理,并建立项目集,然后向全体师生、家长征集问题解决方案。学生根据各自喜欢的项目开展探究,学校公布、评选,相处创意之作,并收录成册“我的小发明”。

四、基于“塑美行”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基础教育还要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出发,倡导责任、公正、平等、自由、包容、和解、人性等核心价值观,着眼于培养青少年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能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培养走向世界历史的人,共同致力于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

“行为与习惯”是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童谣是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教育载体,通过“构建童谣体系、创编童谣、传唱童谣、践行童谣”创新德育童谣,达成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塑美行”的育人目标。学校以“一本四生”德育理念(“一本”:以学生为本;“四生”: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等为基础,构建如生活好习惯系列、学习好习惯系列、学校好习惯系列、社会好习惯系列等童谣,并利用少先队组织、语文科组,在全校学生中征集不同系列的童谣,进行评比表彰,学生参与童谣创作的人数达100%,做到全校在不同的领域都有少先队员创作的童谣,形成“一人一童谣、一谣一行动”的良好氛围。

学校利用各种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养成教育大型活动,让学生将童谣带进社区、带进家庭,举行亲子童谣的吟、诵、戏(游戏)、唱、演、画、写、讲活动。学校还利用双学月开展养成教育童谣进社区联谊、养成教育童谣与培智学校手拉手、养成教育童谣进颐养同、养成教育童谣与警民共建等活动,参加艺术团展演、交通安全录音节目、红领巾示范学校展示活动等,将学生的养成教育活动推向高潮。

以“美好人生,从心开始”的办学理念为指引,以“扬心善、促心健、启心智、塑美行”为育人目标,通过社团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的实施丰富“美心、美行、向善、向真”的内涵发展。在“美心教育”体系里,我们奉行“美心美行 向善向真”的校训,努力营造“快乐、自信、共融”的校同氛围,培养具“健全心智、健康人格、健美体魄”的“美心少年”,为学生美好人生的启航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亚林,王学.追寻人格的健全与价值的整全——基础教育目标制导的反思与建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02).

[2]肖本春.让知识开启心智,让智慧成为每个人的生命内涵——读郅庭瑾教授《为思维而教》有感[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

[3]俞晓婷,傅建明.校园童谣与小学校园生活德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06).

[4]杜德栎.爱心教育及其基本策略[J].中国德育,2006(08).

[5]脱中菲.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08(09).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
浅谈提高实践基地综合实践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观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开启“四促驱动”模式,构建高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
浅谈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挖掘探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