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发展夜间经济 打造“夜津城”文化品牌

2020-09-27 23:20张玉波
求知 2020年9期
关键词:夜市天津消费者

张玉波

夜市文化伴生于城市居民的娱乐消遣,是体现居民地域归属、身份认同和思想活力的重要物质载体。党的十九大以来,天津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围绕“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依托天津国际化都市定位,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努力打造“夜津城”文化品牌。从当前情况看,天津夜市文化建设速度尚未同步于经济实体的建设速度,需要立足天津文化特色与长远规划综合谋划。为此,本课题组针对我市“夜津城”文化发展现状展开调研,以找准建设“夜津城”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提升“夜津城”文化品牌的吸引力和美誉度,进而推动天津经济良性发展。

一、当前“夜津城”文化发展现状

夜间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城镇商业活力、推进大众消费升级、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次调研共走访8个夜市,分别是:天津意式风情街、天津五大道、天津爱琴海“老门口儿”夜市、天津人民公园、天津滨江道夜市街区、天津鲁能城夜市、天津时代奥城、天津运河新天地夜市等夜间经济区。课题组走访了35人,面向消费者发放问卷128份,面向课题商户发放问卷58份。

调查结果显示,69%的消费者表示:留给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文化活动是“夜游海河”,23%的消费者表示,自己对“夜赏津曲”印象深刻。在被问及与这些活动有关的记忆时,被调查者表示主要是对其中的戏曲、相声、音乐和读书等主题感受深刻。当被问及是否在夜市中体会到本市小吃的特色,37%的消费者表示认同,并表达了自己对天津美食文化特色的赞许。从这个结果看,当前“夜津城”文化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力,体现出鲜明的津门特色,特别是在“津曲”活动中尤为明显。

不过,从消费者文化体验的综合感受看,“夜津城”文化的影响力及其表现并不令人满意。在被调查的消费者中,仅有10%的消费者认为现有夜市的文化氛围体验非常强烈,绝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夜市经济区的文化氛围不足,其功能仅在于为夜间工作群体提供便利条件,满足其午夜需求,并为商家增加收入提供平台。

二、建设“夜津城”文化存在的问题

消费者的文化体验反馈表明当前“夜津城”文化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文化空间结构布局有待优化。从当前夜市的空间布局来看,夜市活动的地点分布相对比较松散,地点因季节或人流影响而无法固定。这表现在,有些地点只是就近发挥区位优势,分流本地日间时段的客流量进入夜市区进行消费;有些地点只是发挥便利优势,解决不同上班族夜间消费需求;有些地点只是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出发,为消费者在特定活动中产生的消费需要提供附加消费,这导致夜市文化建设的空间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2. “夜津城”文化内涵建设着力不足。从当前各夜市提供的物质产品来看,存在明显的文化内生力不足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其一,物质产品同质化。尽管夜市所在的地点不同,但是,人们总会在其中接触到相同的物质产品,比如,相同烹饪类型的产品、相同品牌的消费品等。其二,物质产品无文化主题关联性。由于当前夜市物质产品的设计和布局不是从文化表现的物质载体考虑的,而是从价格和区位优势考虑的,这就使得人们在夜市消费时总会联想到商品的消费体验。其三,文化表現无结构。由于夜市活动主要依托商户完成且文化功能设置缺乏有效衔接,这就使很多夜市的文化布局混杂交错,即便有统一主题的文化活动,也是夜市管理者立足现有品牌进行的品类活动展演。

3.天津地方文化资源挖掘力度有待提升。从当前夜市的功能定位和文化表现来看,天津夜间经济区尚未在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潜力的前提下,将夜间经济与天津地方文化资源联系起来。当然,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节日习俗文化只会在特定的月份出现,不易进行夜间功能区建设;一些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亟待挖掘,实现文化的创新表达;一些硬文化资源有待重新整合,并按功能区重新规划设计。

三、建设“夜津城”文化的对策

考虑到“夜津城”文化的现状,结合天津的文化资源,课题组认为应当在整合和规划城市现有文化功能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天津文化资源的潜力,打造“夜津城”文化品牌。

1.要规划“一核三区”经济功能带。建议规划以鼓楼为中心,向周围辐射至洋楼区、古文化街区和广场(商场)区域的经济功能带。应在考虑这一地理区位特点的基础上,在城市中心区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块,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设置与不同文化相结合的夜市经济区,形成富有特色的“夜津城”文化品牌,突出夜市活动文化主题的鲜明性。

2.要充分挖掘天津各类文化资源,重点研究文化的物质表现路径。天津是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城市,可以将民俗文化样式引入夜间经济,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建设地标性夜市,将“传统民俗文化”与“都市民俗文化”在发展夜市文化中相互交融,开展创意展示,彰显其新的活力和别样风采。要实现夜市经济与文化表达相衔接,打通从文化到物质表达的“最后一公里”。要围绕市民需求增加文化体验,弘扬独具津门特色的传统文化,将现有“老字号”进行文化包装和宣传,树立榜样,引导其他夜市商家朝着创品牌方向努力。

3.要积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到“夜津城”文化的建设中来。当前天津各高校、民间手艺传承人、其他各类市场文化主体在夜市文化建设中均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应鼓励各类主体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在就近夜市经济区进行调研和文化建设活动,从取得成果的项目中,进一步筛选有潜力的项目进行推广和研究。例如,天津工业大学可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旗袍服饰展览和动态表演,映射天津近代经济政治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变革。天津工业大学教师所教授的动画课和陶艺课,也可以成为夜市经济的良好助推器,通过在夜市举办公开课,为热爱动画制作以及陶艺制作的消费者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寻找灵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第五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学员、天津工业大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朱 健

猜你喜欢
夜市天津消费者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没有一个武汉人逃得过夜生活
古代夜市哪个朝代最流行
夜空
《天津之眼》
知识付费消费者
重庆首次授牌市级夜市
3.15打假
天津宝成博物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