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高职艺术生心理防疫对策分析

2020-10-09 10:37卢璇
新一代 2020年23期
关键词:艺术生高职院校

卢璇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的身体防疫,还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高职艺术生其专业学习及身心发展都有相对特殊性,针对高职艺术生的心理防疫也应积极采取有效对策以减少不良心理反应、消除心理危机。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生;心理防疫

一、疫情期间高职艺术生心理状况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各类人群都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应激反应。调查显示,相比大学生在非疫情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负面影响,且大部分学生心理状况受疫情影响的程度为轻度。

针对艺术高职学生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调查与上述研究结果保持一致。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根据3月收集到的3891份数据得出:疫情对约70%的同学其心理状态仅产生轻微负面影响,约20%的同学有一定的应激反应但并不严重,约不到10%的同学心理状态偏差,其中2%相对严重。他们较为常见的心理困惑大多集中在家庭关系、就业压力及个人发展等方面,他们最迫切的诉求往往是尽快返校学习、回归正常生活。根据疫情防控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艺术高职院校复学时间属于相对较晚的批次。事实上除了毕业生之外,大部分学生春季学期未能回归校园。这无疑也给艺术高职学生的心理防疫进一步增加了难度和挑战。

二、疫情期间高职艺术生心理问题分析

(一)心理问题显现的滞后性

根据心理危机发展规律,创伤对人心理的负面影响是缓慢、持久的,心理危机的发生发展与危机事件相比,有着明显的延时性、滞后性。目前我国疫情形势已基本稳定,疫情防控的性质已经由“应对突发的、重大的危机事件”,变成了“常态化的系统管理”。这一方面意味着对人们来说,疫情作为应激源其刺激强度已经下降,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疫情这一负面刺激将长期存在。面对疫情,我们的身心防控都将进入持久战阶段。

(二)疫情与心理问题的叠加性

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负面因素往往会产生交互作用,疫情这一背景与心理问题的交互作用,其效果并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风险的翻倍。调查已证实,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总体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被平均地分摊到每一个个体身上,显然有的个体受疫情的影响比其他人要更严重得多。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疫情很少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新的心理问题,但疫情背景会放大那些原来就存在着的心理问题及心理问题倾向。因此,疫情期间的心理防疫更要锁定易感人群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三)疫情背景下心理问题的现实复杂性

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现实困难,人们整体的生存状态、经济状态、工作学习状态、人际关系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与现实问题的进展密不可分,难以通过单纯心理活动层面的调整来实现改善。如艺术高职学生关心的返校时间、毕业就业问题、家庭经济困难以及家庭经济压力带来的家庭纠纷等,这些问题不应寄希望于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应注重在校内联合就业指导、学生资助等服务部门,校外与学生所在社区、用人单位等机构加强交流合作,通过减轻其现实困难来缓解其心理压力。

三、疫情期间高职艺术生心理防疫对策

(一)积极开展普及性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心理健康课程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主渠道。根据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但往往集中在大一年级。艺术类高职院校具有重专业、轻文化的通病,还由于专科学制的学生在校总体时间较本科生短,其公共类课程常出现压缩课时量的情况。线上课程则可以缓解这些突出矛盾。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线上心理教育成为了疫情防控的刚需。通过云课堂、直播平台等方式,不仅是大一年级的心理必修课可以正常开展,针对其他年级的学生也可开设线上心理选修课程、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辅导和讲座。在接下来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背景下,面向全体学生多层次、全覆盖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还应得到进一步的系统规划。

其次,利用校院公众号、校园网络、各级各班网络群等,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一方面是通过相关网络媒体对心理防疫知识进行专题推送和集中展示,建立常态化的推送机制;另一方面是对以往品牌心理教育宣传活动以线上参与的方式进行改良,开展如525活动、线上心理防疫班会、线上朋辈活动、线上心理知识竞赛、心理作品征集及线上投票、在线心理电影观摩等,促进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二)广泛提供心理支持服务

疫情一方面导致人们对心理服务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使得原本能在線下正常开展的心理服务受到限制。艺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支持服务时,应考虑清楚“提供什么服务”以及“由谁提供”的问题。

首先在“提供什么服务”方面,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全国、各省以及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心理援助热线。但艺术高职院校应根据校情做好开通热线的可行性评估。与综合类院校相比,艺术院校往往体量偏小,相对来说配备的专业心理教育人员总数也较少。此外,线上服务设备条件及管理系统、经费支持等方面的情况也可能不足以保障热线服务的正常运转及援助质量,这种情况则不应盲目开设热线。可根据本校人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本校线上心理服务时段,同时积极宣传其他专业求助途径、畅通各种转介渠道。

其次,在“由谁提供”心理支持服务方面,除了专职心理教师,还有辅导员和学生朋辈队伍可开展心理辅导、各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持。因此可针对辅导员、一线教师、学生朋辈等群体开展疫情心理服务相关的培训与动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更多有需要的同学做好心理支持服务。

(三)做好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

不同个体对待心理求助的态度,往往存在着“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即越是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有正确求助意识、对帮助者有基本信任感的同学就越愿意选择求助,而越是心理状态差、有较强病耻感的,就越不容易主动采取求助策略。后者在学校时往往是由辅导员、班干部等其他人转介至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并非自发来访。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疫情期间应主动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全面排查和科学研判,制定好疫情期间的心理危机工作方案。

首先应充分利用院系、班级、宿舍三级体系,在返校前后、开学前后等关键节点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摸查,重点关注直接创伤群体、高易感群体及毕业生等群体;其次应结合摸查结果评估出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识别区分出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确定重点工作对象;最后,对重点对象应持续关注、通过线上或线下途径做好心理疏导及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必要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四)充分发挥艺术疗愈作用

艺术疗愈是以音乐、绘画、舞蹈、戏剧、雕塑等艺术形式开展心理辅导或治疗,它与传统心理治疗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疫情期间更考验一个人与自己相处的能力,而艺术疗愈方式一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适合作为特殊背景下的个体自助心理调节手段。艺术类院校引导学生通过一些艺术表达的方式来调节心理状态不仅可以舒缓情绪、整合内在自我,还能激发专业学习兴趣、促进专业学习效果。

如通过音乐放松训练、投射性音乐聆听、自己作曲、填词等创造式音乐体验方式,可以刺激人体分泌更多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和酶,使人们身心放松,舒心爽志;通过命题绘画、投射性绘画或简单的涂鸦涂色等绘画创作,一些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得以呈现出来得到释放和宣泄,从而使人缓解压力、获得平静;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可以在舒展身体的同时,让人们更关注自我肢体感受、与身体内在产生连接,从而促进自我表达及自我关怀;戏剧则可以结合表演、音乐、舞动等多种元素,用创造的方式重构生活体验,穿过虚构的情节去看见内在的真实,重获力量与资源,从而疗愈创伤。还有不少艺术疗愈方式都能够起到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自我成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激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马骊,王兴,廖启云.健康研究.2020(06).

[2]论艺术疗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王丽彬.陕西教育(高教).2019(4).

猜你喜欢
艺术生高职院校
高中音乐教学中声乐艺术生的培养
提高高中艺术生英语水平的方法
艺术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探索
以提升艺术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学生活动设计探索
语法翻译法对高考英语艺术生复习探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