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制定小学生年级质量标准的基本方式和达成策略

2020-10-09 10:37任国兵
新一代 2020年23期

任国兵

摘 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相关教育工作标准与要求,在指导学校教育工作中起到了顶层引领作用,引导学校规范开展教育工作。当然,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学校层面有必要把各项标准与要求校本化,尝试通过制定年级质量标准的方式,达到对接培养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提炼核心素养的目的。通过课程建设、课堂实施、评价优化、管理改进的策略落位年级质量标准,提升教育品质。

关键词:国家教育标准校本化;小学年级质量标准;方式与策略

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想大家最熟悉而且还在不断学习和研究的就是教育工作的各项标准和要求了。确实是这样,每一名老师都和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建立的不解之缘。如德育工作者与《德育纲要》;学科教师与《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工作者与《体育工作条例》;卫生工作者与《卫生工作条例》;体育教师与《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少先队辅导员与《少先队工作各项纲要》,等等。还有,每年都要开展的法治教育、国防教育、环保教育、红色革命教育、安全教育等等,构成了学校里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

在减负提质的大背景下,我认为应该把以上各项标准和要求整合成一套校本化的质量标准。

一、构建一套校本化的“年级质量标准”十分必要

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要求学校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上各项教育工作成果“累加”到学生个体身上,确实也构成了一个“全人”发展的基本要求。但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我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各个标准与要求之间的具体内容是否存在交叉与重复,或是彼此割裂。

(二)各个标准与要求的具体素养与能力要求,是否需要细化的年级特点上来,形成年级之间的连续性。

(三)各个领域的教师是否只关注此标准而不关注彼要求,学科之间的教育活动是否具有融通性。

(四)各项教育活动的要求是否需要整合,给学生提供更加综合性的课程学习过程,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各项标准和要求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否能有效融合。

有人说,这么多经过论证而长期实践的标准和要求摆在那里,我们遵照执行就好了,自己在建立一套“标准”不是多此一举吗?其实,我们这些年一直倡导的学科整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其目的不就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吗,学科整合是操作层面的工作,而标准整合才能更加明确学科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构建“年级质量标准”的基本方式是整合

“整合”一词,也是这些年每名教育工作者十分熟悉的,如教育内容整合、课堂教学方式整合等。新时代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整合应该是从重视调结构提升到调意义,不是简单的教育内容的加减法,更应该是核心素养的乘除法。所以,构建一套校本化的年级质量标准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整合,最关键的应该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目标与时代要求相整合,形成年级质量标准的基本框架

每个学校的培养目标都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宗旨,肯定也是经过多次论证和广泛实践验证的,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又能引领师生发展方向。当然更重要的是要落位国家教育政策要求和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尤其是新时代的一些新的教育要求,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教育、劳动教育、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等,都要在学校培养目标引导下,有机融入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

我校在“文化育人,呈现达人”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制定了“4+2”的培养目标:秉承传统美德,学科基础扎实,身体心理健康,具有国际视野,同时具有体育和艺术两项特长。在制定年级质量标准时,依据培养目标和国家教育政策要求构建出各个年级学生的学业质量基本框架包括:社会责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身心健康、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七大素养为蓝图,为整合各项教育内容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勾画出了基本轨迹。

(二)各项标准与要求的内容有机整合,形成年级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

年级质量标准的基本框架搭建完成后,最重要的就是整合各项标准和要求的具体内容了。这个过程重点要解决交叉重复、年级连续、学科融通的问题,是制定年级质量标准的基本价值所在。

具体做法一般是这样,与各项标准和要求建立不解之缘的教师,从自身角度按照七大素养分别提炼关键内容,并具体到各个年级。再组织大家面对面梳理,找到可以整合的关键点,最终形成初步的年级质量标准。如,各学科教学中一些内容的融通,法治教育、安全教育、革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进入相关学科,综合实践课程从学科中来到生活中去,等等。

(三)各项标准与要求对学生核心素养要求的整合,形成年级质量标准的灵魂

在整合内容过程中不难发现,整合教育内容,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教学素材很容易,我称之为教学素材的物理整合,但更有价值的应该是学生素养的化学整合。也就是说把各个学科、各个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素养培育的要求进行融通,这样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工作才能直指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开展自己的教育工作。仔细想想,这种整合之下的教育教学,才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求。

在以上框架和内容整合的过程中,尤其要坚持以下几个基本方向,才能从调结构提升到调意义。

(1)符合年级特点;(2)打破学科边界;(3)形成横纵体系

三、达成“年级质量标准”的基本策略是课程实施

一套校本化的年级质量标准,既能落位国家教育政策,又能体现学校的辦学特色。要完美的落位这套校本化的标准,当然要遵从学校的教育属性特点,通过课程的建设、实施、评价与管理几个关键环节来完成。

(一)建立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是落位年级质量标准的首要基础

年级质量标准解决的是各年级学生全面而系统的素养架构问题,较课程实施层面属于上位的。所以,学校的课程建设要在年级质量标准基础上,完成一系列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的一体化实施。

首先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给学校利用国家课程落位年级质量标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如我校发挥金帆合唱团的教育功能,推动合唱教学进入音乐课堂,在常态教学中整合国家与校本课程;为落位我校年级质量标准中的七大素养蓝图,在全校统一开发并实施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是一个体现学科整合、综合学习、年级之间纵向进阶的实践课程,目前主要包括节日课程、老家课程、游学课程、博物馆课程、创意课程等。在各项课程纲要中会明显体现出各学科的综合要求和年级之间的有效连接。

(二)改进课堂教学实施方式,是落位年级质量标准的基本途径

建立了一套便于落位年级质量标准的课程体系,是摆在那里的需要我们去落位的内容,具体如何落位,关键要靠教学方式的适切,采取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带动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整合、学习过程的整合。

以下是我校现行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图:

从图中不难发现,整个课堂教学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紧扣学生的思维过程,紧扣年级质量标准中关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以学生思维活动的闪现、发现、展现、涌现、再现为基本逻辑线路,带动教育内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落位,带动教师的教学行为的适切,建立真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堂结构。

(三)创新多元的评价方式,是诊断与提升年级质量标准的有效方式

随着国家层面总体的学生评价改革,对课程评价的研究逐渐走向深入,每名教育工作者都越来越发现其重要的教育价值。同样,采用多样的、面向学生各项能力的评价,也是落位年级质量标准的重要手段。

首先是结合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评价,应该是学校目前最常规的评价了。我们开始尝试结合年级质量标准进行学业评价,这样即落位了国家层面的基本标准与要求,又能有机融入学校校本化的评价方式与内容。

其次,就是面向学生能力的专项评价,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指导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状况,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如,我校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专项测评,就是为落位《语文课标》要求,结合年级质量标准,从获取信息、整体感知、解释说明、推理判断、评价思考五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每个指标建立9级发展水平,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得出校级、年级、班级、个人四个层面的诊断数据。

如下图就是通过前测与后测的数据对比,面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水平,诊断一个阶段以来学校的阅读教学中形成的优势发展,也找出存在的略施差距,从而指导改变学校关于阅读教学工作落位年级质量标准。

(四)建立适合的管理方式,是落位年级质量标准的基本保障

再有就是,学校的管理方式同样是有效落位年级质量标准的重要关节。首先是把学校的一切管理工作要向学生发展聚焦,通过年级质量标准的引领能有效整合各项管理工作的统一落位,改变部门管理的常规方式为标准管理,细致分工,上下一条线。其次,建立研究团队,这个团队肯定是跨越学科和管理领域的综合团队,一般是以年级为基本单位,通过年级质量标准引领年级内部工作。

总之,通过各种整合后形成的年级质量标准,在教育发展的当今阶段,应该是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学生的重要环节。它改变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必然会引领形成即落位国家各项要求,又能形成办学特色学校教育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陈如评,刘宪华:《学校课程新样态》,开明出版社,2016年

[2]黎奇:《新課程背景下的校本教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2011年

[4]钟启泉:《课程的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