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体四层四翼”评价体系的区域主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2020-10-09 15:27徐欣颖
新一代 2020年23期
关键词:关键能力评价体系

徐欣颖

摘 要:当前高中一线教师在教授区域地理知识时常采用“八股式”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会导致教师“满堂灌”的局面,容易忽略了区域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碎片化,更缺乏训练学生的区域地理思维能力。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文科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了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知程度、学习区域地理时存在的困惑等相关的材料,进行因生制宜地构建区域地理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形成地理学科素养。

关键词:一体四层四翼;评价体系;区域主题式;关键能力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科学设计命题内容,注重顶层设计,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高考核心立场,体现考查的目的;“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体现考查的内容;“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体现考查的方式与难度。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关键能力是指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1]。

一、区域主题探究式的概念界定与特征

区域“主题探究式”教学是指以区域为载体,以其突出要素特征为“主题”,创设真实情景,运用区域研究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法则,运用师导生探的形式学习区域内突出的地理现象(自然或人文地理要素)分布与形成的活动[2]。

区域地理“主题探究式”教学具有几个特征:在教学方式上,更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实质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动机,挖掘其内在潜能[3];在设问上注重问题的引导性、思辨性和递进性,通过围绕主题的探究激发学生由浅入深思考问题,最终以“点”带“面”形成对区域的总体认知;在学习方法导向上,关注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引导;在知识目标上,关注学生对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特征及其相素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在能力培养上,“主题探究式”区域地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提取信息能力、空间定位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高中生区域地理学习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高中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困惑以及对区域地理课堂的认可度,本课题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高二文科班学生,调查结果如下:目前有50%的学生认为区域地理课堂有“满堂灌”的现象;约49%的学生更期待情景式教学。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情境教学方式的教学策略比较期待,这说明学生对课堂教学策略有渴望转变的期待,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很好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当前学生对这种方式不大认可,说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授课模式中,未能体会小组合作探究的有利之处。

三、实施区域主题探究式课堂策略

(一)结合课程目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区域地理教学中结合课程目标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甄选最能体现区域地理的自然地理特征或人文地理特征的主题进行教学,以“点”带“面”认识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并迁移运用到新的情景中,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看,以区域认知作为载体,运用地理综合思维认知区域地理特征,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发展观。本文按照区域主题式探究学习思路,形成以下教学模式(图1):

(二)设计启发思维强的课堂探究活动

启发思维强的课堂探究活动主要以某一主题问题式的方式呈现,问题设计在思维深度上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的特征。区域地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从高中区域地理知识学习要求看,更注重原理性知识的探究,如区域地理特征产生的原因,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探究其解决措施,即学生需要掌握区域地理特征中的“为什么”,“怎么样”这两个层面,这个两层面要求学生必须理清区域地理各要素特征之间的联系,在思维能力要求上需要学生能善于运用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的方式深入探究。

(三)区域主题式教学实例——以《苏德沼泽》为例

(1)播放视频,感观认知苏德沼泽景观

视频材料可以带给学生最直观的认知苏德沼泽,学生可从视频中提取到以下信息:沼泽中植被、水域、降水特征等,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创设真实情境,设计递进式问题,围绕主题学习

情境:苏德沼泽位于南苏丹中部低地,是白尼罗河及其支流的汇流地区。苏德沼泽的面积年内变化巨大,最小时约3万平方公里,最大时可超过13万平方公里。沼泽区生物众多,布满水面的漂浮植物形成巨大的障碍并且可以移动,妨碍航行。发源于赤道多雨区的白尼罗河在流经苏德沼泽区后水量大减。

(1)分析苏德沼泽形成的原因,并推断其面积年内变化巨大的原因。(10分)

(2)说明白尼罗河流经苏德沼泽区后水量大减的原因。(6分)

(3)南苏丹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你认为是否应在苏德沼泽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说出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6分)

具体实施方式:(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材料、已学知识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讨论。(限时6分钟)(2)学生代表到黑板呈现讨论结果;学生代表(1名)评价讨论结果(限时5分钟);(3)教师作点评、总结,引导学生形成知识逻辑关系。

(3)探究活动落实关键能力的培养

①剖释材料,推出答案,如问题1:

问题1:分析苏德沼泽形成的原因,并推断其面积年内变化巨大的原因。(10分)

②培养关键能力

《苏德沼泽》案例中第(1)、(2)问通过解读题中的图文材料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有效信息,促使学生调用已学知识推出答案;从考查能力上培养了学生解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设问中沼泽的成因、面积及水量的变化,需要学生以由果溯因的方式寻找答案,调用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对水圈影响的相关必备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学习的组织形式上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第(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思辩性强,给予更大的拓展平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敢于表达自身观点的勇气。

(4)迁移应用,诊断学习的有效性

真实情境变化多样,学生能否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新情境练习是一种比较迅速且有效的诊断方式。以下是A同学的做题分析:

练习一:位于涅瓦河口三角洲上的圣彼得堡是18世纪初彼得大帝在丛林和泥潭(沼泽)上建设起来的

从这位同学的做题分析看,他已懂得分析沼泽形成的自然原因可從地形、气候、土壤、植被覆盖率、河湖水文特征等方面考虑,从维果茨基的支架教学模式看,这位同学的学习成果显示已成功撤去教师这个支架,自身已掌握、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并可以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懂得知识的迁移,从而实现从现有的学习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学习水平。

区域主题课堂模式以“某一主题”为起点,由课堂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小组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归纳这几部分构成,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身体力行的参与到主题讨论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以综合思维认知地理事物、地理规律,形成正确的区域认知和人地思想,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调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关键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吴炳芬.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纳说明剖析及复习备考启示[J].青海教育,2018(02),46-47.

[3]刘志远.浅谈区域地理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5,(03),120-122

[3]王科.初中学生认知地图的构建和训练[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关键能力评价体系
从关键能力培养看文秘专业教学改革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国际贸易》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