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延安丹霞地貌科普旅游发展策略

2020-10-10 05:34张建洁杨
辽宁农业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丹霞地貌延安科普

张建洁杨 星

(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如何让公众在自愿并且体验感十足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有效科学普及?科普旅游是其中的选择之一,其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理论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纵观国内学者对于科普旅游方面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视角。其中刘晓静等(2013)指出未来科普旅游研究要重视科普旅游知识体系的构建,找准科普与旅游的结合点,开发科普旅游项目,构建科普旅游评价指标体系[1]。王娜等(2015)指出从构建的评价体系可以看出,科普价值、趣味性、独特性、体验性是影响森林公园科普旅游资源品质的重要因素[2]。郭晓龙等(2015)在与观光旅游结合的科普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中,提出了两种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合作模式:收益分成模式与成本分担模式,并发现成本分担模式的合作效率较高,更有利于科普旅游的健康发展[3]。刘晓静等(2016)指出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旅游中应加强科普旅游体验设计[4]。彭艳等(2016)对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发展进行调查,指出科普旅游形式多样,但互动、体验项目不足;科普和旅游结合程度不高;科普旅游辐射范围有限 ;科普旅游有精品有亮点,但规模格局有限[5]。刘卫梅等(2018)指出情感联结在旅游者目的地选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黄莉敏等(2019)调查发现,大学生旅游偏好地学景观,地学景观隐藏着深刻的人地关系科学奥秘,研究指出,以地学科普为主的研学旅行,应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和教育使命[7]。陈炜(2019)对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旅游资源、旅游市场与相关旅游产品进行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休闲生态科普旅游、体验生态科普旅游和专项生态科普旅游三大生态科普旅游产品开发体系[8]。董红梅(2019)初步尝试构建了地质科普与旅游融合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包括融合内容、融合形式、融合渠道以及融合特征等方面的 11 个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9]。温雅煖(2020)指出通过应用VR体验、AR以及全息影像等新型技术,增设景区地质公园体验馆,建设景区地址遗迹博物馆,规划科普旅游线路等策略,使游客更加直观地学习地质遗迹相关知识[10]。

综合现有研究可以看出,学者研究大多集中于科普旅游所包含的要素及科普旅游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区域性的科普旅游自身所蕴含的优劣势挖掘研究相对不多,同时基于科普旅游的实践应用层面尚处于不断的试错调整之中,因此对于红色旅游基地的科普旅游进行深度挖掘尤显必要,对其的研究与探索是对科普旅游理论与实践层面都是有益的补充与完善。基于此,文章以延安丹霞地貌为例,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延安丹霞地貌科普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度分析,探讨适合延安丹霞地貌科普旅游的发展策略,以期促进延安丹霞地貌科普旅游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升游客的公众科学素养。

1 延安旅游业发展现状

2 延安丹霞地貌科普旅游的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Strengths)

2.1.1 口碑效应凸显

甘泉大峡谷拥有很多错综复杂的峡谷,其作为延安丹霞地貌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已经成功入选国家地理杂志,具有非常高的美学和科学特征,同时具备地质旅游价值,由央视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播出的《甘泉秘境》也在各大平台热播。2019年8月21日第四届红层与丹霞地貌国际研讨会在延安盛重举行,3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就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讨论,这些知名专家学者对延安丹霞地貌纷纷点赞。与会的业界专家对甘泉大峡谷给予了最高评价:“世界活丹霞、中国梦之谷”,国内专家称之为“黄土高原自然地缝奇观”,还有国际专家在考察过程中发出惊叹:“甘泉雨岔大峡谷一点也不逊色于美国的羚羊谷”。甘泉大峡谷由此名声远扬,来自俄罗斯、美国、韩国、英国等全球各地的游客都被吸引而来一探究竟,以观奇景,满足其好奇之心。2020年5月25日甘泉大峡谷代表陕西省荣登人民日报《大美中国》,以点带面甘泉大峡谷为延安丹霞地貌做了实际宣传,并且提高了知名度,口碑效应由此凸显出来。

2.1.2 资源丰富且独特

延安市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截至2019年延安地区丹霞地貌地质遗迹共70处,类型主要以沟谷型为主,此外还有孤峰型,以及罕见的丹霞石蘑菇、天生桥等。在这70处丹霞地貌中,世界级2处(安塞天生桥丹霞地貌、志丹毛巷峡谷丹霞地貌),国家级16处,省级13处[12]。相比其他国家一些类似的丹霞地貌,延安丹霞地貌最大的优势是它的原生态以及能很清楚地给游客展示这些地貌线条的形成、岩石表面的沉积。延安丹霞地貌分布广泛,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规模相对巨大,特征鲜明,风光独特,具有很大的科普价值。其丹霞地貌形态多样,有天井式峡谷、狭缝式峡谷、巷道式峡谷、宽谷式峡谷以及孤峰、天生桥和石蘑菇等多种独特类型,可以给游客带来超强的视觉冲击力。这些丹霞地貌作为独特的自然景点,其具有非常高的科学价值和教育价值,可以向游客及公众普及地球系统科学、人地关系理论及生态环境演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2.2.1 地貌遗迹分散,交通成本高

延安许多丹霞地貌点彼此之间的距离比较远,游客从延安某个丹霞地貌点出发去往另一个的丹霞地貌点一般远一些的需要花费1~2 h的车程,近的也需要约20 min车程,(具体延安各地丹霞地貌点之间车程如表1所示)。延安这些丹霞地貌点之间没有专门的公交专线供游客乘坐。如果游客要挨个游览完延安的丹霞地貌,路上花费的时间会比较长,这种现实情况会浪费游客有效观光时间,增加交通成本,而且会使游客更易产生疲倦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心理预期,从而使游客产生不满情绪,不利于延安丹霞地貌科普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2.2 配套设施不足

科普旅游发展往往需要配置较高的基础配套设施以及信息化的公共产品,延安各地丹霞地貌点的内部硬件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导览设施游览示意图、景观标识牌等不完备,其表现形式和陈述内容缺乏一定的新意,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然来袭,迫使各大旅游地进行线上直播、云旅游等操作予以自救,与此同时,延安各丹霞地貌点缺少线上平台操作所需要的必要设备,以及疫情好转后景点开放所需要的相关智能化设备。延安丹霞地貌景观具有独特和稀有以及破坏后不可恢复的特征,这就必然要求景区需要配备标准较高的安全和保护设施,但目前现状情况是配套设施尚且不足,在较为陡峭或危险的特殊地段其安全设施有待加强。

情况 2.2 若f3(v)=1,由于3-面只能与6+-面相邻,故最坏的情况是v关联一个3-面,两个6-面和一个5-面。由R1和R3得

表1 延安各地丹霞地貌点之间驾车时长

2.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2.3.1 国家层面发展规划的推力

科学普及和公民科学素质指标已经列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到经济考核体系之中。科普旅游作为科学普及的一种特殊形式,能够以一种非常轻松的方式让接受科普知识的人置身其中,在游中学,在学中游,国家在推动科学普及的同时科普旅游也引来了新的机遇。

2020年3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疫情期间全国旅游业均遭到了严重打击,延安也不例外。而新基建的出现让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翅膀,可以拉动景区内相关项目的投资,驱动设备的建设,使得旅游业可以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疫情期间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活路,同时也给予延安发展线上丹霞地貌科普旅游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2.3.2 个体层面汲取知识的需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人已经意识到知识在任何场合都是必不可少的,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不仅仅希望看到一些惊喜的东西、听到一些有关当地的故事、丢掉一些工作与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与家人、朋友、同事拥有一段难忘的经历,更重要的是可以从这场旅行中能够学到什么,了解到自身在某个科普知识认知上的欠缺,从中建立起新的认知体系,刷新之前的旧认知。个体的这种渴望汲取知识的转变为科普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

2.4 威胁分析(Threats)

2.4.1 丹霞地貌的保护与开发压力大

丹霞地貌被破坏后是不可逆转的。随着延安各丹霞地貌景区景点的开发与利用,随之而来的旅游消费者和研学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其原生态的丹霞地貌保护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基于此,延安丹霞地貌科普旅游如何在把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平衡保护与开发问题仍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2.4.2 周边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陕西除了延安的丹霞地貌外,其他市区也有丹霞地貌的资源,像榆林靖边、神木、府谷一带,以及铜川照金、咸阳旬邑、宝鸡陈仓等地均有丹霞地貌的分布,这些丹霞地貌的存在相对于延安丹霞地貌的旅游目的地来讲,属于同类型竞争者。而延安丹霞地貌由于与自身所在区域厚重的红色文化、黄土文化等资源的关联性,从而构筑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格局,加之圣地延安周边的红色景区较多且各具特色,对游客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一部分游客,因此属于异质竞争者。在这种竞争格局下,延安丹霞地貌科普旅游如何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如何凸显其特殊之处显得尤为重要。

3 延安丹霞地貌科普旅游发展的策略分析

基于上述对于延安甘泉丹霞地貌科普旅游方面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方面的分析,提出SO战略的线上线下合力,扩大宣传范围,ST战略的依托现有独特优势,开拓新路线和新市场;以及统筹协调开发,保护与开发平衡发展;WO战略的各景点串联起来,增加景点之间游览项目,加快配套设施及相关智能化设备建设;WT战略的加快景区专业管理团队的建设,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如表2所示)。

3.1 SO战略——线上线下合力,扩大宣传范围

国家地理杂志、甘泉秘境、第四届红层与丹霞地貌国际研讨会都在很大程度上宣传了延安的丹霞地貌。基于现有基础,延安政府及相关企业应结合市场定位,推广现有游客与潜在游客积极使用各种旅游类线上APP,吸引游客参与线上互动,全方位提高延安丹霞地貌的知名度。以甘泉大峡谷为核心宣传对象,以点带面,不断扩大延安丹霞地貌对国内外的影响力,使得潜在游客有“一睹为快”的念头与“说走就走”的行动,从而使得科普旅游产业能够真正成为带动延安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3.2 ST战略——统筹协调发展,开拓新路线和新市场

依据延安各丹霞地貌的现有独特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市场细分、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科普路线。具体来讲,可以针对研学的教师与学生团队,设计专线教育路线,景区内建设专有的学习场所,就丹霞地貌的科普知识进行现场演示与讲解,进行实践体验式教学;针对公司团建群体,满足其解压放松心情的需求,可以设计漫步游览、野外就餐、户外运动基地的特色路线;针对拍照爱好的游客,可以设计一条专门用于拍照摄影的路线;针对专业的国内外考察研究人士,可以设计基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之上的延安各地原始丹霞地貌特征演变路线图。由此可以在各类游客欣赏丹霞地貌并获取各自需求满足的同时,可以掌握相关的地貌知识与图景。

同时,延安丹霞地貌旅游景区周边商店要善于将挖掘出的科普内涵融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展现到旅游纪念品之中,这样能够有效强化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同时可以鼓励旅游企业及周边村民开办具有延安丹霞地貌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的特色商店,这样不仅能给游客带来愉悦的购物体验,而且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宣传渠道。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了解游客的新需求、新观念,始终对游客的需求保持敏感性,不断推出新的精品丹霞地貌旅游路线,在竞争中不断更新求变,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格局中长久发展下去。

3.3 WO战略——各丹霞地貌景点之间进行文化串联,加快智能化设备建设

政府应通过规划道路建设,尽快投资铺设连接延安各丹霞地貌点之间的道路。在间隔时间较长的地貌点间增加一些其他的的娱乐游览项目,具体可结合所在县域融入当地故事文化,可以使得游客置身于不同的文化生活氛围之中,减少游客的疲惫感。同时需要完善景区内基础配套设施,包括接待、卫生、安全保护等各方面,另外对于丹霞地貌游览示意图、景区景观标识牌需要结合当地特色文化予以设置,内容方面可以蕴涵县域特点并附有图文并茂包含新意的宣传标志,同时顺应新基建的政策,配备相关线上平台服务的设备以及相关公共卫生智能化设备。

表2 延安丹霞地貌科普旅游的SWOT策略分析矩阵

3.4 WT战略——加快景区服务管理团队的建设,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之一,景区内相关服务运营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在硬件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显得更为重要。相关机构应着力聘用和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团队成员的科普解说能力、应变力和亲和力,进一步提高景区各方面的服务水平。引进旅游知识扎实、人文地理知识贯通、英语水平较高的高层次解说人员,从而为延安丹霞地貌科普旅游走出中国,走入世界打造高品质可行通道。从而提升延安红色旅游的国际形象,进一步实现我国旅游业的“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

猜你喜欢
丹霞地貌延安科普
丹霞地貌——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下)
赵雪作品
美丽丹霞地貌
科普达人养成记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神奇的七彩丹霞地貌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