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PBL教学法在卫生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0-10-11 05:31侯瑞丽韦丽琴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课题卫生

侯瑞丽 韦丽琴 戈 娜

(1.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60;2.包头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健康研究所,内蒙古 包头 014060)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侧重于知识传授,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沿用至今的传统“满堂灌”和“注入式”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上逐渐形成一种依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1-2]。

PBL是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简称,由美国神经病学家Barrow首创并于1969年首次被引入加拿大Mcmaster大学[3],通常译为“基于问题的学习”,它以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探索问题为导向,以小组互动学习为平台,塑造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卫生统计学作为公共卫生与预防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程,知识点密集,内容覆盖面广,传统内容更新速度慢,新方法层出不穷,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是研究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卫生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对于公共卫生与预防专业尤其是其中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卫生统计学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但是效果不佳。2016年全国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统计学总分66分,全国平均分49.96分,距总分还有较大的距离,尚有较大的提高空间。经查阅文献发现,PBL教学法应用于卫生统计学领域的研究较少[4-5],因此,有必要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卫生统计学,以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应用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混合型PBL教学法教学对象为我校2014级预防医学专业12名学生,CBL(Case Based Learning)法教学对象为2014级预防医学专业其余57名学生。

1.2 教学方法

混合型PBL组分3次课讨论统计教研室教师编写的案例,该小组设有主席、记录员,按照授课计划安排时间,共6学时;CBL组则由年资较高的教师采用传统方式授课。

1.3 考评方法

考评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包括期末考试成绩、文献分析、课题设计3种方式,后两种方式在征求学生同意后利用业余时间完成。文献分析能力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评价,其中混合型PBL组为第1组,共12人。其他学生按照学号形成抽样框,采用SPSS产生随机数,将随机数排序,每12人为一组,共5组(其中一组为9人)。要求学生选取使用统计学方法,并且按照生产实习论文答辩的要求进行汇报。评价者包括授课教师及其他组成员,评价内容为:文献检索质量、阅读并分析文献能力、制作汇报PPT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6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l~4分记分,l分代表差,2分代表中等,3分代表良好,4分代表优秀,分数越高表示能力越强。打分原则为每人对其他小组打分,最终计算各组的优秀率。课题设计能力的评价分组和记分同文献分析能力。课题设计能力评价内容为:立题依据是否充分、研究内容和目标是否明确、关键科学问题的创新性、课题报告能力、研究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答疑能力、课题的完整性7个项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描述采用(±s),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期末考试成绩

混合型PBL组期末考试成绩为(76.9±5.4)分,CBL组期末考试成绩为(69.5±7.8)分,两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8,P=0.002)。

2.2 文献分析能力

有研究显示[6],文献学习报告会自助教学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此,本研究借鉴该方法评价教学效果。本研究显示:混合型PBL组文献分析能力各项目得分均高于CBL组,其中以制作汇报PPT能力的差别最大,其次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见表1)。

表1 文献分析能力优秀率(%)

2.3 课题设计能力

混合型PBL组与CBL组在关键科学问题的创新性、研究方案合理可行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课题设计能力优秀率(%)

3 讨论

3.1 混合型PBL教学法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

当代的统计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哪里有数据,哪里就有统计学。卫生统计学作为统计学的一个学科,是与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最为密切的一门专业课程,但长期以来,即使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较好地掌握了教师传授的内容,但仍难以正确地将卫生统计学方法应用到科学研究或卫生服务工作中。究其原因,卫生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的原理深入分析统计资料,通过对随机事件的观察分析揭示现象的内在规律,并做出判断和预测[7]。对于医学生来说,数理统计学知识掌握甚少,对概率推断没有形成系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此外,传统教学以教师为核心,是教师将内化的知识点讲授出来,学生被动学习,从而导致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PBL教学法的核心是学生,由学生发现隐含于案例背后的科学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把握知识的脉络。本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型PBL教学组期末考试成绩高于CBL组,与王诗淇等研究一致[8]。这就表明这种教学法尤其适用于逻辑性强的卫生统计学的学习[9]。

3.2 混合型PBL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沟通交流、展现思想的最主要方式,语言表达能力是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就大学生而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为其就业添砖加瓦,赢得良好机会。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堪忧,究其原因是能力培养缺失。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知识只需要答在卷子上,课堂教学成了一言堂,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丧失表达自己观点的信心[10]。PBL教学法侧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胡冬梅[11]的研究结果表明,PBL组医学生表达能力较传统教学组有所提高。本研究也得出体现语言表达能力的3个方面,即制作汇报PPT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问题能力混合型PBL组得分均较高。

3.3 混合型PBL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主动调节自己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强调学习者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上的积极主动性[12]。此外,自主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和相对稳定的学习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学工作者应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应局限于知识点的传授,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3]。有研究表明[14],PBL教学组较传统教学组自我学习动机、学习任务分解能力、学习自我能动性得分高。本研究也表明:混合型PBL组的文献检索质量、阅读并分析文献能力得分均较CBL组高。

3.4 混合型PBL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课题设计能力

卫生统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方法学和必修课,最终落脚点是让医学生在校期间及工作后能将卫生统计学知识应用于科研实践[15]。因此,大学期间就应该重视科研能力培养。本研究结果显示,混合型PBL组在立题依据充分、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课题报告能力、答疑能力、课题的完整性方面均优于CBL组,但在关键科学问题的创新性、研究方案合理可行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混合型PBL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表达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16]。

人才培养最为根本的是学生主体性的增强和自主意识的养成,强迫教育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17]。混合型P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这提示可将混合型PBL教学法应用于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另外,后期的课程培养计划中也可适当安排自主科研内容学时,建立学生科研平台,教学结合科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课题卫生
试析大班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我的微课题研究
智取红领巾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卫生歌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