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阅读教学的路径探寻

2020-10-12 14:08周易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李密批判性经验

周易

摘   要

阅读分为接受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批判性阅读是借助批判性思维策略对文本进行鉴赏、评价和思辨的阅读方式。批判性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我生活和阅读的经验体系建构为前提,以个性和道德相统一的价值标准为尺度,以求异思维品质的培养为核心,以个性人格的塑造为归宿,为学生未来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

关键词

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思维  语文教学

阅读可分为接受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两大类。接受性阅读以作者和文本为中心,以获取知识、训练技能、产生共鸣为目的,是学生展开学习的基础。然而,过于强调接受性阅读,容易使学生沦为接收知识的容器,丧失独立思考、质疑批判的意识和能力。批判性阅读是借助批判性思维策略开展的文本细读。在对文本事实与逻辑的分析论证中,达成对文本的理解,并形成合理的评价与判断[1]。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的思维”,指依据逻辑和判断力来评估自己或他人的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好的标准[2]。批判性阅读要求以读者经验为参照,对文本进行鉴赏、评价和思辨,是对作者思维的反思,读者成为阅读主人,既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作者,是文本的再创作者,可以补足、纠正、延伸文本。学生如何形成批判性阅读的能力,成为真正的批判性阅读者?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一、前提:建构自我生活和阅读的经验体系

批判性阅读是阅读主体带着自我已有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与文本进行对话碰撞的过程。自我是阅读主人,文本只是阅读客体,自我拥有评说文本的权利。然而,长期以来教师以讲代读、标准化的、接受性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的阅读远离生活经验,学生成为被动接受文本信息的客体。因此,批判性阅读教学的先决条件就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已有的全部经验,让学生在生活和阅读中积淀的经验成为文本阅读的参照坐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阅读方法的指导者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者,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建构自我生活和阅读的经验体系,在批判性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批判性阅读。

1.激活学生的全部经验

批判性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对文本作出合理的评价,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这就须要激活和调动学生已有的全部经验作为文本阅读的参照。这里的全部经驗,既包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直接经验,也包括通过阅读、学习等方式获得的间接经验。学生的全部经验,构成了理解文本的“前见”,是批判性阅读得以形成的前提。《陈情表》历来被视为“至性”“至诚”的表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是指导学生欣赏作者于忠孝冲突中表现的智慧,以真情至理感染皇帝而摆脱拒诏灾祸,难以窥探其深秘内心,理解停滞于文字表面。这种阅读,就是欣赏也很肤浅,只能培养求同的思维品质,以及顺从的人格,探究思辨动机难以产生。学生作为阅读主体,拥有评说权利,既可肯定也可质疑《陈情表》,这就为独立思想的培养开创了自由天地。主体意识的觉醒绝非狂妄质疑肆意批判,也非用偏见挡住智慧的眼睛,而是凭觉醒的经验。自我在生活和阅读中积淀的经验成为文本的参照,李密的忠孝感情与“自我”的经验一致吗?李密的拒诏理由符合经验事实吗?教师只有唤醒学生的全部经验,才能让学生获得从不同角度质疑批判的参照体系。

2.建构批判性阅读经验

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我经验往往并非清醒的参照体系,对于习惯接受的学生而言,经验苍白沉睡,这是阅读与核心素养无缘的症结。学生只能凭模糊的感觉进行判断,极难阐明理由支撑判断。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并对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方法的指导。批判性阅读不止于简单的经验苏醒,而是要激活想象,通过想象让自我置身于作者际遇之中,让自我经验与文本交融生成新经验,从模糊的意识升华为清晰的认识,即思想。怎样建构批判性阅读经验?首先,要让学生变成读者,从“听讲者”恢复为“阅读者”,由“听懂文本”变革为“读懂文本”。教师只能是方法指导者,在阅读前把方法告诉学生,以任务驱动学生。其次,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研读天地,写作阅读评论。最后,展示阅读评论,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评价,进行思想交锋。

阅读评论是读写有机结合的重大策略,是建构批判性阅读经验的重要路径。怎样写作阅读评论是教师方法指导的核心。从论题提炼到选择材料论证论题,都须要切实指导。方法指导的意义在于,为学生作生动示范,最终让学生独立写出思想深刻、论证有力的评论。

二、尺度:建构个性和道德相统一的价值标准

批判性阅读教学以学生个性化的经验作为出发点,去理解和评价文本,进而生成自己个性化的思想。但是,学生是成长中的生命,思想发展既要尊重个性,又要符合文明前行的真理。教师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导师,更是人生导师,必须将孩子思想导向真理,避免沦为狭隘的偏见,特别是消极文化的牺牲品。因此,批判性阅读教学必须坚持以先进的文化观作为引领,建构个性和道德相统一的价值标准,以此作为批判性阅读的尺度。

文化是认识自我的智慧,要解决两大核心问题:自我是谁,走向何方。东方文化的核心理念是道德,即以牺牲自我成全大局而积淀的品质,以“爱人”为核心素养,是处世的大智慧。西方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个性,即坚持自我与环境斗争而积淀的品质,以“自爱”为核心素养,是生命发展的大智慧。过分强化道德,必然抹杀个性,以致民族衰弱;过分强化个性,必然抹杀道德,以致文明退步:二者有机统一为完美的文化观。

个性和道德作为品质塑造的终极成果,为批判性阅读树立价值标杆,成为批判性思维的公理。在初期批判性阅读探索中,学生最易犯的错误是凭直觉,缺乏批判的逻辑性,而个性和道德就为纠正错误指明方向。大家都知晓道德缺失的错误,批判反面人物较有力量;却对个性丢失的错误不够敏感,肆意否定人物个性。

把个性和道德统一的价值观树立于自我思想世界,批判性阅读就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陈情表》中,李密是否真的有奴性?如果以道德标准看,李密称自己为臣、猥、微、陋、贱、犬马等,旨在表达忠的文化,而且都是表里习用的称谓,无可质疑;可以个性标准看,在处理君臣关系面对忠孝矛盾时,似乎不可避免地带有奴性。那么李密人格里真带有奴性么?

深入研读,问题向相反方向演进,要么因深刻理解而释然,证明自我经验错了;要么坚守问题,否定作者,提炼出批判性论题。仔细研读发现,李密对自我的谦称是“表达”忠诚的需要,唯有以此贬低自我,方能减轻皇帝不满,使拒诏冲突得以缓解。另一方面,从疏表传统看,特别是从古代忠孝文化看,臣子谦称是习惯,所以仅凭谦称及陨首感恩等,不足以判定李密带有奴性。这就否定初读时直觉的印象。不过,研读并没有结束,难道作者真是至性至诚么?到底如何用忠孝道德及个性标准来审视和评价他呢?这就需要与作者逆向的思维来解剖其深秘用心。如果我们有求异的思维品质,就会窥探到作者隐藏得真心。

三、核心: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如果说接受性阅读追求的是求同的思维品质,那么批判性阅读的核心就是培养求异的思维品质。批判性阅读的求异,并非不尊重作者,随意否定文本,而是承认阅读本身有读者的经验参与,高度尊重自我经验,重在培养独立思想,追求思维个性。求异不仅为了深刻理解文本,更是为了拓展文本,追求个性和道德真理,创新自我经验。追求个性化的解读,才能为生命发展奠定思维和人格的品质基础。

批判性阅读是对作者局限的发现,对作者思想的思辨,是对文本的拓展延伸,内含语文智慧和人生智慧。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和思想,作者总是以强大严密的逻辑,或以神妙独特的艺术手段,使文字产生极强的说服力、震撼力。而为了强化某种倾向,作者就可能有失公允。求异就是反向思辨,从生活事实和逻辑出发,寻求作者疏漏,发现作者局限,找准批判点,追求个性和道德真理。

以求异思维视角审视《陈情表》,不仅会否定初读时产生的疑窦——作者带有奴性,反而发现看似真诚效忠谦卑陈情里内蕴抗诏不屈的灵魂。

开篇,陈述与祖母相依为命,为拒诏张本。渲染命运多舛,突出祖母对“我”恩重如山,然后过渡到现实祖母刘氏卧病于床,“我”奉养身边无法离开,拒诏情理昭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祖母的殷殷之情难道没有别的用意吗?

接着,陈述诏书催逼急迫的窘境。这段颇费咀嚼,先用“圣朝”“清化”歌颂当朝皇帝,不断诏我做官,施恩于我,后却急转直下,陈述催逼情境,怎不含有讽喻之意呢?为突出催逼紧迫,又用祖母急需侍奉强化矛盾。如果李密真是为抗诏而“怖惧”,怎敢正面催逼际遇而直言于表?怎敢暗含讽喻之意?字里行间分明透露出一个大无畏从容淡定的李密。

然后,陈述为祖母送终的决心。先以“圣朝以孝治天下”的观点,引出既要体恤“我”这样的前朝老臣,又要体谅“我”为孝不能赴命。一方面对“过蒙”提拔不敢稍有怠慢,另一方面“我”与祖母相依为命,忠孝只能选择其一。“我”选择了孝,也就不能不抗命。同时,为了消除隔阂和忌讳,称蜀为“伪朝”,又称自己并非持名节的隐士,“本图宦达”,进一步证明拒诏仅仅只为孝,并非不食周粟的伯夷。更值得探究的是,难道仅仅因孝而抗诏么?李密有子有妻,侍奉祖母汤药怎么不可以代劳呢?何况长期做官,怎么会没有仆人?诚然,直接侍奉更能报答祖母养育之恩,可既然催逼如此紧迫,怎么不可以暂且应命?这就有力地说明,李密抗诏另有隐情。

最后,解决孝忠矛盾,表达结草陨命效忠诚意。李密用尽节之日长、报养之日短成全忠孝,化解矛盾。事实怎样呢?后来,李密做了汉中太守,可真的效忠之日长么?在任上,他修造武侯祠墓,然后写诗宣称“朝中无人”而辞官归田。有力证明,他忠于前朝拒绝为当朝效力。

综上所述,李密至性是真,至诚是虚;孝是真,以孝抗诏是最佳策略;忠是虚,以陨首结草效忠是手段,看似谦卑陈情内蕴反抗的个性,忠于蜀才是千古倡导的忠臣节操。他是道德的榜样,个性的高标,在历代表文里实属罕见。这就是以求异思维为导向,思辨求真于李密得到的新发现。

求异思维品质是长期实践历练的结果。教师必须是求异思维的亲切示范者,在日常教学中创设逆反求异的空间,以培养独立思想为使命,养成一种教学习惯,形成一种教学风格。在这样的阅读习惯中,学生方能养成求异敏锐的思维,不断发现作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批判性思想,体验创新的喜悦,最终积淀成思维品质。

四、归宿:塑造学生的个性人格

个性与共性对立又统一。接受性阅读强调塑造学生的共性,批判性阅读则强调塑造学生的个性。唯有尊重自我經验,追求个性和道德的文化真理,自觉塑造强大个性,求异的思维追求才有了原动力。为了达到塑造个性人格的归宿,批判性阅读教学必须营造民主、平等、自由的文化风尚,宽容叛逆者,鼓励学生勇敢学会说“不”,崇尚真理,追求个性。个性绝非盲目叛逆。批判性阅读对个性的塑造,要从独立思想的培育起步。只要是学生在经验碰撞下诞生的思想,纵然还很幼稚甚至错误,都应得到充分尊重和鼓励。跟学生一样,教师也是独立的读者,有权表达富有个性的解读,但最多只是一种示范,绝非权威和标准,必须为每个学生提供高度自由的解读空间,思想才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教师理想的姿态是,只要发现孩子新思想,无论与自我思想怎样冲突,都感到欢欣鼓舞,给予热情洋溢地赞美。教师要做的,不是为学生划定阅读思考的边界,而是守护最基本的道德、真理的底线,让学生知晓哪些是不能触碰、必须坚守的基本伦理。除此之外,教师要尽可能地减少干预和干扰,从而为学生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形成提供充分的空间。

总之,批判性阅读从主体精神觉醒和经验建构开始,发展以个性和道德为标准的求异思辨力,最终积淀为批判性思维品质和创新的个性品质,为学生未来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

参考文献

[1] 余党绪.批判性阅读:一条“光荣的荆棘路”[J].中学语文教学,2017(09).

[2] 摩尔,帕克.批判性思维[M].第10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李密批判性经验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乐淘淘“先进”经验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乐淘淘“先进”经验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你来帮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