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马工程”创新培养模式探析
——以商丘师范学院双百计划“应天菁英学习班”为例

2020-10-19 09:45李可刚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青马菁英

李可刚

(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战略命题,对一代代青年接力奋斗实现中国梦提出重大战略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7·2”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在广大青年中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引导广大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

团中央自2007年5月正式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同时印发了中青发[2007]27号《“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1],实施十多年来,作为传播马列主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平台,高校一直是“青马工程”开展的主阵地[2]。在当前共青团改革、全团重点抓学校的大背景下,开展扎实有效的高校“青马工程”建设、推进创新培养模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商丘师范学院自2007年实施“青马工程”以来,始终坚持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在理想信念的培养上、在理论功底的训练上、在与时俱进的探索上、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上、在创新理念的教育上、在社会实践的参与上下功夫。2017年5月,响应党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号召,创新“青马工程”工作形式,建设共青团“双百”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工程,即:培育一百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精英骨干,寻访一百名优秀青年榜样实施寻访一百名青马骨干精英[3]。本研究是以青马骨干“应天菁英班”为例,对高校创新开展“青马工程”模式进行探究,搭建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符合青年创新拔尖人才现实发展需求的高端成长平台。

1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青马工程”的现实意义

高校开展"青马工程"立足新时代,要有创新、有作为,通过拓宽选拔方法、优化课程体系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培训的宽度与深度,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育人的优势,坚持政治理论引导和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新思想为引领,以“自主”和“创新”为核心理念,以夯实政治理想信念为主线,以完善综合素质结构为保障,从塑造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入手培养具备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深厚马列理论素养、高尚道德情操、强烈责任意识、卓越成就动机、宽厚知识基础、优秀实践能力、引领校园示范的马克思主义者精英骨干。

2 青马工程“应天菁英班”创新培养模式情况

为进一步深化思想引领这一共青团的核心主责主业,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进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不断增强团员青年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商丘师范学院团委通过开展学术交流、课题研究、党的新时代政策精神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等形式,紧紧围绕增强党在青年中的组织力,建强后备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切实承担起为党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这一重大政治责任,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4]。

2.1 课程设置

(1)政治理论学习类:邀请专家学者、党政官员等为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提高青马骨干的理论素养和辨析能力。

(2)时事热点专题类:结合国家大政方针、“两学一做”等时事热点,开展专题活动类和报告类课程,让青马骨干将活动和学习与国家重点工作相结合,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3)经典原著研读类:以青马骨干自学为基础,通过导师导读、专家解读、经典片段诵读等形式,切实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4)社会实践调研类: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组织青马骨干项目化运作社会调研,带领青马骨干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生产劳动、社会调查等活动。

(5)公益志愿服务类:依托各学院志愿服务基地,通过在校园内、市内、农村基层参加支教支农、文艺演出、政策宣传等公益活动,增强大学生骨干的社会责任感。

(6)理论知识宣讲类:通过集中培训,遴选一批理想信念坚定、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基层青年沟通交流,能够运用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用青春的气息特色宣讲,传播党的理论和政策。

(7)文化艺术教育类:依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艺术类社团等平台,为学员开设文化艺术类讲座,鼓励学员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

2.2 班级建设

“应天菁英学习班”是“院级团校”—“校级团校”—“青马工程”—“应天菁英学习班”四级培养体系中的最高层级学生组织。团校是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载体,以“应天菁英学习班”命名旨在聚集最精粹、最优秀的青年以提升学生骨干领导力与社会责任感,培养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创新人才的实践平台,以提升成员素质,打造精英团队,引领校园示范,弘扬菁英精神为建设目标[5]。

2.3 评价模式

期末结业、学员评价阶段,“应天菁英学习班”将结合二课成绩单以理想信念、认知定位、性格气质、勇气魄力、大局观念、变革创新、决策决断、策略方法等方面作为评价指标,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作为评价的等级。

2.4 开展活动的情况

根据第一期“应天菁英班”培训课程安排,一年内先后开展了“信•新时代青马者说”——“我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主题沙龙活动、“新时代•新青年•新征程”主题手抄报创意设计大赛、“纪念‘五四’运动,重温入团仪式主题团日”活动、赴商丘市产业集聚区参观电子商务产业园、前往江苏省徐州市贾汪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考察、社会实践团队“青春音符”文艺实践团暑期赴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赴中原局扩大会议秘书处旧址参观学习等多项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能力素质拓展等多项活动。

在理论宣讲和学习方面,先后邀请了多名校内外相关专家为班级授课,校党委主管副书记,校党委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为学员解读十九大精神、青年发展等热点问题,邀请法学教授为学员解读宪法修正,国学专家进行《国学传承与文化自信》讲座、邀请音乐学教授讲授《聆听经典,走进音乐》艺术讲座、邀请校外创业专家开展就业创业讲座、累计活动达20余场。

3 “应天菁英班”学员对青马工程培训情况的调查研究

针对“青马工程”应天菁英班第一期开展的情况,采取问卷调研法和访谈法,以第一期“应天菁英班”学员为调查对象,学员对应天菁英班的培训认识为主题,在第一期培训班结业当天,现场发放、回收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 72 份,回收有效问卷72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3.1 “应天菁英班”学院基本概况

此次调查对象中,共有男生23名、女生49名,其中中共党员20人、中共预备党员31人,共青团员20人,群众1人。在入班级的时候,有62.5%的学员来自本科三年级,33.3%的学员来自本科二年级,大多数集中在大二、大三两个年级。72名学员中,有来自校级学生组织干部的11人,占15.28%,院级学生组织干部46人,占63.89%,班级干部13人,占18.06%。

图1 学员的学生干部类别情况

3.2 学员对课程设置和能力提升方面的认同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课程的设置非常关心,涵盖面越丰富对学员的全面提升越有帮助。有81.94%的学员认为政治理论学习类的课程较为重要,77.78%的学员认为能力素质拓展类的课程比较重要,73.61%的学员认为社会实践调研类的课程比较重要,大多数学员对上述三类课程关注度较高,从理论学习中指导实践,学生也更愿意走出课堂,期望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体验。

图2 学员对课程类别的认知程度

3.3 学员通过培训后的能力提升情况

针对“青马工程”应天菁英班第一期开展的情况,采取问卷调研法和访谈法,以第一期“应天菁英班”学员为调查对象,学员对应天菁英班的培训认识为主题,在第一期培训班结业当天,现场发放、回收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 72 份,回收有效问卷72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包含人文学院、外语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音乐学院等在内的全校 18 个学院,共涉及文、理、教育、经济、管、法、工、艺术、农学等九个学科门类。

通过调查得知,学生普遍认为经过“应天菁英班”的学习后,87.5%的学生认为自身的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81.94%的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了提高,72.22%的学员认为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社会实践能力有了提升。调查结果反映出课程设置的较为合理,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有所提升,对今后自身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同时班级建业也非常合理,学员的认可度较高。

3.4 学员通过培训后的能力提升情况

在调查中,对当前“应天菁英班”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学生反映的问题相对较为集中,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66.67%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机会较少,所学的理论没有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二是有47.22%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吸引力不足,这也是下一步需要重视和改进的方面;三是班级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4 “青马工程”创新培养模式未来发展探析

4.1 建设创新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即时互动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要主动适应信息新时代广大青年的思维和行为特点,注重加强对网络新媒体平台的运用,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加大学习成果交流,实现青马工程的多元化发展。

4.2 完善课程设置,持续探索实践形式

从调查反馈的结果能够看出,“青马工程”活动的课程讲座和专题报告会是学员接受教育的主要平台,授课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对学员是否能有效接受有着重要影响。同时,社会实践调研和素质能力拓展在青马工程培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完善课程设置活动,引导学员改变传统的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持续探索学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员的理论认知、思想转化、实践能力培养等[6]。

4.3 构建复合化的培养模式

在学员强化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多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志愿服务等实践性的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基础上,结合学员的特点,采取科研项目立项、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到企业锻炼实践等多元化项目运作,有效将学员所学用于实践工作。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青马菁英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Game Theory in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
The Foundations of Physics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意义
参考答案
全球视野 2018年菁英小记者优秀文章回顾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青马工程”在高校团组织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