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2020-10-21 12:20◎魏
新闻前哨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闻学实践性理论课

◎魏 涛

随着融媒时代的来临, 对于复合型新闻人才的需求日趋显著。 为了满足复合型新闻人才的大量需求,跟上时代的节奏,地方高校在新闻学实践教学方面急需作出相应改革,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符合融媒体时代要求的复合型新闻人才。

一、 融媒时代地方高校新闻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 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通过对一些地方高校新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 发现地方高校对新闻学在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分配上不均衡。 理论课的占比往往比实践课要多很多, 从而导致实践课的排课没法与理论课内容的进度相匹配。实践课程安排不合理。往往集中到一个学年或者一学期,导致学生的实践作业任务过重,没法完成优质的成果。很多实践课程没有前序课程作为基础,导致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接受有些实践性的课程比较困难, 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新闻学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很多本专业的老师懂理论,但是苦于在技术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没法担任实践性的课程。 因此,新闻学的师资队伍结构亟待优化。

(三)新闻学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还存在误区,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与现在所学的实践性内容无关, 进而对实践性内容的学习存在消极懈怠的心理。 加上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实践性内容的接收能力相对较弱,长时间的积累,导致他们在实践操作能力上越来越差。

(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亟需完善。 很多地方高校在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上缺乏投入, 很多实验设备已经陈旧不堪,无法适应融媒体时代实践教学的开展。很多高校的实验设备数量有限,几个专业的学生共享为数不多的实验设备,无法满足学生集体实践的需求。

二、 融媒时代地方高校新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兼顾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加强各课程间融合,优化课程设置。 地方高校应进一步完善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课程的安排上应该注意理论课的进度与实践课的进度相匹配,做到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排课时间安排上尤其要注意。实践课的排课不能撇开理论课而随意安排,应该严格按照理论课的进度来排课。 在各课程之间的融合上应该兼顾各课程的特色, 理论课的训练可以针对实践课的实际操作来布置, 实践课的操作也可以针对理论课的内容来进行。 实践教学的安排还可以跨课程来设置,偏理论性,实践较少的课程可以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协作。 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布置的需要实践操作的作业可以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作业相结合。例如:《新闻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作业可以和《音视频节目制作》课程的作业相结合。 《新闻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作业可以负责策划新闻选题,《音视频节目制作》课程的作业可以将策划的新闻选题制作成视频新闻等等。这样在整个流程中,学生在文字新闻、视频新闻、数据新闻制作等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在课程的学期顺序上也需要科学地安排。要把实践性的课程合理均衡的分布在各个学年。同时还要考虑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联性,把有同步训练内容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安排在同一个学期,便于课程之间的融合。 另外,有很多课程的安排需要前序课程的支撑, 在学期安排的顺序上要注意这些课程的先后顺序, 更不能没有前序课程的设置而直接开展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例如:《音视频节目制作》课程需要 《新闻摄影》《电视摄像》 等前序课程作为支撑;《新闻评论》《深度报道》《网络舆情概论》等课程需要《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学概论》等前序课程作为支撑;《数据新闻与可视化》课程需要《计算机基础》《新闻采访与写作》等前序课程作为支撑。

(二)适应融媒时代要求,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融媒时代要培养复合型新闻人才,得有复合型的师资队伍作后盾。一方面, 新闻学专业老师应该积极响应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的号召,加强本专业老师的实践教学培训。老师不能只会理论知识,还要自觉主动地学习实践操作技术,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 地方高校也要积极为老师提供出去学习的平台和机会。例如:可以多为新闻学专业老师提供去当地的电视台、报社、新媒体中心学习交流的机会。 也可以请当地的电视台、报社、新媒体中心的相关技术人员为新闻学专业老师提供技术上的培训。另一方面,新闻学专业在人才引进的时候不能只顾学历, 还要有针对性地引进技能型的人才。在本专业技能型老师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将本专业理论型老师和其他专业技能型老师合理搭配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由本专业理论型老师讲授理论课程,由其他专业的技能型老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两者相辅相成,还能够让本专业的老师在实践教学上得到学习。

(三)改进教育理念,及时纠正新闻学专业学生存在的错误观念。 融媒时代,要培养复合型的新闻人才,不仅要加强新闻理论的学习,还应该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很多新闻学的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接受能力较弱, 一旦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 很容易对实践性的内容产生抵触情绪,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实践教学存在很大的误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新闻学专业老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对实践内容存在的错误观念, 引起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足够重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耐心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应及时的解决,以免学生的问题累积而失去对实践内容的兴趣。 在新闻学学生相对较弱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前提下, 老师应该适当调整实践教学的节奏,尽可能地兼顾所有学生跟上实践教学的进度。 另外,老师还应该想办法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 借助新媒体不断创新授课模式, 努力提升新闻学专业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兴趣。除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之外,还可以从实践操作在期末考核标准的调整上下功夫。 新闻学专业可以将学生在实践操作上的表现在期末成绩的评定上占一部分比例或者在占比上做出相应比例的提升, 促使新闻学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促进实践教学平台的融合改造,加强与业界的交流、沟通及合作。地方高校要加大对实践教学平台改造的投入。及时更新陈旧的设备,让学生在实践课上能有数量足够的、配置高效的设备进行实践操作。 除了加大投入之外,还应该进行校园媒体的深度融合改造, 为学生提供全媒体实践平台。校园报刊和编辑出版实验室结合,为学生提供传统纸媒新闻生产的实践平台,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新闻采写、编辑、排版、校对、印刷、出版等一系列流程中。 校园广播台和校园电视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广播电视新闻生产的实践平台。将前期录制、导播、后期制作等平台进行整合,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前期策划、拍摄录制、后期制作等流程中,更全面地掌握广播电视新闻生产的技术。校园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 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应整合起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参与到网络新闻的生产中来。最重要的是各个平台之间应加强合作,让学生在各个平台都能得到锻炼。传统的纸媒实践平台可以与校园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号等新媒体实践平台合作, 推行线上推送和纸媒报道相结合的模式,不定期推出线上线下的活动,让学生既能感受传统纸媒的新闻生产流程, 也能锻炼学生网络新闻生产的能力。 广播电视实践平台也应该与新媒体实践平台加强合作。 学生可以在广播电视实践平台生产出优质的视频内容,然后在新媒体实践平台及时推送。不仅能锻炼学生视频制作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字编辑排版等综合素质。

除此之外, 地方高校在加强自身实践教学平台融合改造的同时,还应该积极与业界进行交流、沟通及合作。 有些地方高校自身的实践教学平台规模有限, 平台建设还不完善,无法全面满足学生的实践操作需求。 因此,地方高校应积极建设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积极与当地的报社、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新闻生产环境,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新闻生产的积极性,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新闻工作提供强大的竞争力。

结语

融媒时代对地方高校新闻学的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地方高校应从优化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育理念以及促进实践教学平台融合等方面入手, 积极做好新闻学实践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更加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为培养出复合型的新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新闻学实践性理论课
论博士格·德力克对新闻学和教学的贡献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