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鲁氏菌病防控

2020-10-28 13:22刘玲
四川畜牧兽医 2020年10期
关键词:胎衣布鲁氏菌氏杆菌

刘玲

(山东省沂水县黄山铺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 沂水 276400)

羊布鲁氏菌病也称羊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又称波状热。

1 流行情况

导致羊布鲁氏菌病的病原是布鲁氏杆菌,其为革兰氏阴性需氧菌,无荚膜、无芽孢,也没有鞭毛,不运动。柯兹罗夫斯基染色法染色,见布鲁氏菌为红色球杆状小杆菌,其主要存活于患病羊、牛、猪等60 多种动物的生殖器官、血液、内脏中,以羊、牛、猪布鲁氏杆菌病的危害最大,传播性最强,尤其是羊布病。患病母羊的胎盘和流产的胎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是主要的传染源。

羊布鲁氏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对低温和干燥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乳制品、干燥的土壤、冻肉中能存活很长时间,但对温热环境十分敏感,阳光直射1 h可将其灭活,其对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10%氢氧化钠溶液、5%过氧乙酸溶液、2%福尔马林溶液、1%来苏尔等消毒剂都能很好的将其灭活。

本病的潜伏期与羊的抵抗力、感染病原菌的数量和环境等因素有关,通常其潜伏期为15 d左右。本病多呈地方性流行,牧区流行多于农区,成年羊比羔羊易感,母羊比公羊易感,南方地区羊比北方地区羊易感,其多发于春季,高发于夏秋季,少发于冬季。

羊布鲁氏菌病传播途径广,病原随病羊流产的胎儿、羊水、胎衣、阴道分泌物等排出体外,经饲料、用具、饮水、圈舍等媒介,通过消化道、皮肤、生殖道、呼吸道和黏膜进入健康动物体内引起发病。蚊虫等吸血昆虫也可导致布病传播。加工病羊肉,食用病羊的奶及肉制品,吸入含菌的尘埃,不注意消毒等均可导致人感染。

2 危害

羊布鲁氏菌病主要损害羊的生殖系统和部分关节,临床表现为公羊出现睾丸炎,母羊流产、胎盘滞留(胎衣不下)等。滞留的胎盘和流产的胎儿含有大量的布鲁氏杆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人患布病主要表现为“热—痛—懒”,发烧、出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

2.1 对羊的危害 感染初期羊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数仅表现为多汗,发热,因关节、肌肉疼痛而行走困难或跛行。妊娠母羊妊娠中后期出现分娩征状,接着流产,产下死胎、僵尸胎或勉强能成活的羔羊,这种羔羊生长发育缓慢,常发生死亡。感染母羊流产前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口渴,阴道排出混浊的黏性分泌物,流产后胎衣不下,导致子宫内膜炎,严重影响繁殖性能。病羊有时出现乳腺炎,其乳腺变硬,乳汁变性或丧失泌乳能力,少数病羊还会出现关节炎、支气管炎和角膜炎。一般新发病羊群流产病例较多,老疫区羊群流产较少。布鲁氏菌侵害公羊时,除引发关节炎外,还会引起睾丸炎,临床上可见患羊睾丸肿大、上缩,局部发热,痛感明显,其精神不振,饮食受影响,最终消瘦衰弱,丧失种用价值。

病死羊肾脏、肝脏有肉芽肿,生殖器官炎性坏死,子宫充血、水肿,胎盘绒毛膜下充血、水肿,明显出血甚至糜烂。胎衣淡黄色胶冻样浸润,并覆有纤维蛋白和脓液,有时有出血点。流产的胎儿第四胃内有白色或淡黄色的黏性絮状物,膀胱浆膜下和胃肠黏膜可见出血点或出血斑,肝脏内有大量坏死灶,脐带肥大、增厚,呈浆液性浸润。病公羊睾丸上有少量出血点,组织增生,有时有坏死灶。

2.2 对人的危害 羊布病传播快,是引起人布病的主要原因,对人类危害严重。人通过伤口、蚊虫叮咬、注射以及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布鲁氏菌后,病菌进入机体循环系统,导致肝肿,持续性发热,关节疼痛,全身无力,严重影响人的劳动能力、生育能力和寿命。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本病的流行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3.1 细菌学检查 无菌采集病母羊胎衣、肝、脾、淋巴结、绒毛膜水肿液、阴道分泌物或流产胎儿胃内容物等制成相应涂片,柯兹罗夫斯基染色法染色,镜检。布鲁氏菌为红色球杆状小杆菌,其他菌呈蓝色。

3.2 血清学诊断 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等。

先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步诊断,再采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确诊,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4 疫病处置

4.1 报告 发现疑似病羊或病羊应立即对其进行隔离,并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4.2 处置 病羊扑杀。受威胁羊群隔离饲养,隔离羊圈和隔离牧场要远离交通要道、居民区或人畜密集区,周围最好有自然屏障或设置人工栅栏。病羊及其流产胎儿、胎衣、排泄物、乳、乳制品彻底无害化处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追踪,对同群羊进行检测,污染的场所、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金属设施、设备可用火焰喷灯消毒或熏蒸消毒,羊圈、运动场等可用2%~3%烧碱等喷雾消毒,垫料、粪便等进行堆积发酵、深埋或焚烧,皮毛用环氧乙烷、福尔马林熏蒸等。

5 防控

羊布鲁氏菌病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通常病羊不进行治疗,直接扑杀,做无害化处理。日常饲养中,要以净化和检疫为主要防控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 加强羊只饲养管理,提高抗病力。加强消毒,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彻底消灭病源。

5.2 严格检疫 每年定期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羊群进行检疫,阳性羊及时淘汰。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禁止从疫区引进羊只,引进羊要严格进行产地检疫,羊引入后隔离观察2个月以上,确认健康后才能混群饲养。

5.3 加强免疫 发生过羊布鲁氏菌病的养羊场甚至周边地区定期使用羊布氏杆菌苗免疫。一般选用布氏杆菌病活疫苗(S2 株),不论羊只年龄大小口服1 头份,皮下注射或肌注,山羊每只1∕4 头份,绵羊每只1∕2 头份,免疫有效期3 年。也可使用布鲁氏菌羊型五号苗免疫,羊接种后定期进行抗体监测,抗体滴度达不到要求的应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

猜你喜欢
胎衣布鲁氏菌氏杆菌
浅谈母畜胎衣不下的防治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试论羊布鲁氏杆菌的综合防控措施
牛、羊胎衣不下的临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