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11-04 06:27黄家丽顾道琴
护理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肿瘤科总分量表

黄家丽,孙 丽,顾道琴,韦 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 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230031)

生命意义感是指个体通过思考其存在的理由或目 的,找到生活的目标和方向[1]。肿瘤科护士在对肿瘤病人实施身、心、社、灵全面照护过程中,引导肿瘤病人思考生命意义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但在当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却是常被肿瘤科护士忽略的照护范畴[2]。肿瘤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深切感受到病人面对疾病与死亡的脆弱无助与身心痛苦,倍感压力与无奈[3],只有自身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才能在工作中尊重、敬畏、珍爱生命,从而引导肿瘤病人发现生命意义。本研究对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生命意义感的相关因素,为后期提高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 年5 月—10 月选取安徽省20 个医院肿瘤科护士528 人,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注册的临床执业护士;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调查。排除标准:因产假、病假、外出学习不能参与调查者。其中女516 人,男12 人;年龄(30.09±6.64)岁。

1.2 调查工具

1.2.1 肿瘤科护士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医院等级、所在科室、性别、婚姻状况、生育情况、年龄、工作年限、基础学历、职称、职务、宗教信仰、尸体料理情况、照顾临终病人频率、学习安宁疗护知识学时数等。

1.2.2 生命意义感量表(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MLQ) MLQ 由Steger 等[4]编制,共计10 个条目。本研究采用刘思斯等[5]汉化的生命意义量表(C⁃MLQ)。C⁃MLQ 由存在生命意义感和寻找生命意义感2 个维度组成,存在生命意义感主要指个体对自己活得是否有意义的感受程度(强调结果),包括5 个条目;寻找生命意义感指个体对生命意义寻找的积极程度(强调过程),包括4 个条目。采用Likert 7 点计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1~7 分,其中条目2 为反向计分,其余均为正向计分,总分为7~63 分,分数越高,表明生命意义感越强。量表的总Cronbach′s α 系数为0.71,存在生命意义感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1,寻找生命意义感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2。

1.2.3 姑息护理知识量表(Palliative Care Quiz for Nursing,PCQN) PCQN 由加拿大渥太华大学Ross等[6]1996 年编制,本研究采用国内学者邹敏[7]转译中文版。问卷包含3 个维度(姑息护理哲理与原则、疼痛与其他症状控制、心理社会精神支持),共有20 道题目,题型为判断题,回答“对”计1 分,回答“错”和“不知道”计0 分,每个维度的最后得分相加为总分,得分越高,代表知识掌握越好。中文版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8,3 个维度分数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541~0.835,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1.2.4 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eath Attitude Profile⁃Revised,DAP⁃R) DAP⁃R 由Wong 等[8]编制并修订,该量表从多个维度测量人们对死亡的态度。本研究采用唐鲁等[9]的进行文化调试后的台湾版DAP⁃R(修订版)。量表中所涉及的死亡态度包括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逃离接受5 个维度。采用Likert 5 点计分法,该量表不计总分,各维度分别计分,得分越高,说明越具有该维度的死亡态度倾向。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75,折半系数为0.864,多数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在0.7 以上,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1.2.5 共情能力量表(the 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Health Professionals,JSE⁃HP) 美国杰弗逊大学医学教育和健康护理研究中心的Mohammadreza 博士及其研究小组成员于2001 年研制了JSE⁃HP,该量表有两个版本,分别用来测量医生、健康护理职业和医学生的共情能力。目前,该量表已被翻译为德语、希腊语、匈牙利语、日语等17 种语言,得到广泛使用。本研究采用安秀琴等[10]研制的医务人员JSE⁃HP 中文版,包括观点采择、情感护理和换位思考3 个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0,分半系数为0.771,重测信度为0.659。

1.2.6 照顾临终病人态度量表(Frommelt Attitude Toward Care of the Dying Scale,FATCODS) FATCODS由美国护理博士Frommelt 等[11]研制,量表分A 表和B表,A 表测量对象为肿瘤科护士,B表可用于包括肿瘤科护士在内的医务人员。该量表包括积极态度、整体照顾意识2 个维度、30 个条目,按Likert 5 级计分,总分为150 分,得分越高说明态度越积极。目前,该量表被翻译为英语、日语、意大利语、瑞典语等版本,在美国、日本、以色列、伊朗、瑞典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孟召霞[12]翻译形成的中文版FATCODS⁃A 量表,量表共30 个条目,分为整体照顾意识和积极态度维 度。量 表Cronbach′s α 系 数 为0.805,重 测 信 度 为0.803。

1.3 调查方法 借助问卷星网站创建电子问卷,在取得各医院相关领导的同意后,向调查对象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填写要求,承诺保密,征得同意后,通过微信或QQ 发送二维码,进行匿名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28 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描述,计数资料采用人数和百分率描述。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多组计量资料比较,满足方差齐性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方差不齐则采用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Kruskal⁃Wallis H 检验;两连续变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测评结果 生命意义感总分为(46.91±8.42)分,存在生命意义感维度得分为(25.65±5.15)分,寻求生命意义感维度得分为(21.26±4.29)分。不同医院等级、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宗教信仰、尸体料理情况、照顾临终病人频率、学习安宁疗护知识学时数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婚姻状况、生育情况、基础学历、职务、讨论死亡话题情景的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总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总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仅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

项目科室统计值P 类别内科外科重症监护室放疗科急诊科其他科室未婚已婚离异未生育已生育1 个已生育2 个中专专科本科硕士及以上无带教老师质控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及科护士长从未讨论过死亡尽量避免讨论死亡只有在必要时才会说,而且不在小孩面前说讨论时气氛会有点不自然讨论气氛很坦然公开人数223 64 62 52 17 110 189 331 8 240 238 50 98 228 194 8 352 58 27 28 63 115 138 98 42 135生命意义感总分48.02±8.45 43.55±8.44 46.29±8.07 47.46±7.19 40.65±8.41 47.67±8.30 44.90±7.97 48.01±8.51 49.00±6.08 45.95±8.19 48.09±8.27 45.92±8.42 49.54±8.54 47.06±8.65 45.29±8.97 45.29±8.97 46.25±8.56 48.47±7.40 46.19±8.68 45.82±8.49 49.97±8.42 44.72±9.11 46.85±8.31 46.81±7.13 49.33±8.81 48.16±8.33 F=5.193<0.001婚姻状况H=16.299<0.001生育情况F=4.320<0.05基础学历F=6.087<0.001职务F=3.339<0.05讨论死亡话题的情景F=3.636<0.01

2.2 姑息护理知识、死亡态度、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 姑息护理知识量表总分为(10.66±1.78)分,死亡态度量表中死亡恐惧维度得分为(21.45±4.87)分、死亡逃避维度得分为(15.63±3.86)分、自然接受维度得分为(19.22±3.08)分、逃离接受维度得分为(14.28±3.84)份、趋近接受维度得分为(30.04±6.61)分,共情能力量表总分为(79.56±4.59)分,照顾临终病人态度量表总分为(104.07±10.66)分,见表2。

表2 肿瘤科护士姑息护理知识、死亡态度、共情能力、照顾临终病人态度总分及各维度评分(±s) 单位:分

表2 肿瘤科护士姑息护理知识、死亡态度、共情能力、照顾临终病人态度总分及各维度评分(±s) 单位:分

量表姑息护理知识条目数维度姑息护理哲理和原则心理社会精神支持疼痛与其他症状控制总分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逃离接受趋近接受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总分积极态度整体照顾意识总分4 3 13 20死亡态度7 5 5 5共情能力10 10 8 2照顾临终病人态度20 17 13 30总分2.12±0.92 1.08±0.91 7.46±1.93 10.66±1.78 21.45±4.87 15.63±3.86 19.22±3.08 14.28±3.84 30.04±6.61 38.30±3.23 29.69±3.29 11.58±2.41 79.56±4.59 53.31±7.51 50.76±6.75 104.07±10.66条目均分0.53±0.23 0.36±0.30 0.57±0.15 0.53±0.09 3.06±0.69 3.13±0.77 3.84±0.62 2.86±0.79 3.00±0.66 3.83±0.32 3.71±0.41 5.79±1.21 3.98±0.23 3.14±0.44 3.90±0.52 3.47±0.36

2.3 肿瘤科护士姑息护理知识、死亡态度、共情能力与生命意义感的相关分析 姑息护理知识总分、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照顾临终病人态度总分与生命意义感呈正相关(P<0.01)。详见表3。

表3 肿瘤科护士姑息护理知识、死亡态度、共情能力与生命意义感的相关分析(r 值)

2.4 生命意义感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生命意义感总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对生命意义感有影响的因素及姑息护理知识、死亡态度、共情能力、照顾临终病人态度各维度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总分有显著预测力的变量共有10 个,分别是整体照顾意识、自然接受、死亡逃避、心理社会精神支持、姑息护理哲理和原则、积极态度、基础学历、讨论死亡话题的情景、逃离接受、趋近接受。10 个变量与生命意义感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581,决定系数(R2)为0.338,最后回归模型整体性检验的F 值为130.002(P<0.05),10 个变量共可有效解释生命意义感33.8% 的变异量。自变量赋值见表4,结果见表5。

表4 自变量赋值表

表5 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研究中,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总分为(46.91±8.42)分,高于大学生[13]与青少年[14]群体总分,略低于高冉等[15]的研究结果,处于中等水平。这可能是因为肿瘤科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到较多的肿瘤病人,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更多的生离死别,激发肿瘤科护士思考个体存在的目的和价值,明确生活目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整体照顾意识、自然接受维度是生命意义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相关调查中显示,护士对临终病人整体照顾意识较高,表明护士愿意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照顾和情感上的支持,意识到自己的精心照顾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带给病人安慰[16],护士整体照顾意识越高,生命意义感越强。自然接受是将死亡视为生命中自然的一部分,正确地看待死亡,既不恐惧也不欢迎,对死亡态度越趋于正向认识,其生命意义感越强,与高冉等[15]的结果一致。姑息护理知识、死亡态度(除逃离接受外)、照顾临终病人态度均与生命意义感相关,提示可通过加强肿瘤肿瘤科护士姑息护理知识的培训及改善肿瘤科护士死亡态度有助于提高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

3.2 重视生命意义感对护理工作的意义 肿瘤科护士长期见证病人和家属的痛苦、悲伤,感受生命的脆弱和无助,面对死亡时也存在着焦虑、失落、恐惧心理,使肿瘤科护士在生命意义感的思考上更具挑战和压力。高水平生命意义感有利于肿瘤科护士提升个体幸福感,将工作中的压力转化为激发肿瘤病人生命意义感的动力,同时更为珍惜自身及家庭的健康及生命。相关研究表明,生命意义感强,心理健康水平就高[17]。对生命意义的低认同则容易引发相应的负性情绪,既不利于肿瘤科护士自身心理健康[18],又不利于肿瘤科护士开展对肿瘤病人的死亡教育。当疾病已经无法治愈,感到死亡的来临,肿瘤病人往往会开始思考自己的一生过得是否有意义,回顾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肿瘤科护士作为照顾者应重点关注如何识别肿瘤病人的生命意义感及如何引导病人去认识生命意义。夏浩志等[19]通过探究乳腺癌病人生命意义的概念结构,总结出自我调适、人际关系、自我实现3 个方面的需求,有助于肿瘤科护士协助病人追寻生命意义,提高生活质量。生命意义是肿瘤病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20],帮助肿瘤病人寻找生命意义,让病人找回和体会到他自己余下的、有限的生命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永恒意义与价值,使他们知道生命的使命和存在的意义,有助于肿瘤病人减轻绝望感、超越痛苦,达到善终的目的。重视肿瘤科护士的生命意义感,有利于肿瘤科护士更多地关注肿瘤病人的灵性需求,识别生命意义内涵,协助肿瘤病人寻找生命意义。

3.3 临床工作中如何引导肿瘤病人思考生命意义感 国内外生命意义相关干预主要有人生回顾、意义疗法、尊严疗法等,通过访谈或心理干预的方式引导病人思考人生意义。Esther 等[21]通过创造、经验、态度价值的相关问题引导病人反思自己的生活,进行人生回顾,结果表明这种生命意义干预能有效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减缓目前存在的困境。目前,我国生命意义感对肿瘤病人的干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肖惠敏等[22]通过人生回顾对晚期癌症病人实施干预,结果表明人生回顾通过协调人生的负面经历,肯定人生中积极的经历,将人生整合成一个更能接受、更有意义的人生,有助于促进晚期癌症病人心理、精神健康。陈明静[23]利用传统文化构建我国本土化的“意义治疗三步骤法”,对50 例居家肿瘤病人实施生命意义干预,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命意义感和生活质量。

4 小结

在临床工作中,肿瘤科护士应充分调动肿瘤病人家庭的力量,着重引导生命的延续,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视作家庭无限生命中的一环,对家人进行四道(道爱、道谢、道歉、道别)人生教育。国外研究显示,家庭关系越亲密的病人生命意义感越强,生命意义危机感越低[24]。获得越多社会支持,尤其是家庭支持,其生命意义感越强[25]。此外,肿瘤科护士应与肿瘤病人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并引导其表达需求,对能够满足的需求尽力满足,以舒缓病人的担忧;对不能够满足的需求,帮助病人接受现实,减轻心理痛苦[26]。

猜你喜欢
肿瘤科总分量表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标教学法在肿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某三甲综合医院肿瘤科持续提高放疗病人双向转诊率的临床经验
肿瘤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