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模拟体验法在养老服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04 06:27廖慧晶
护理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高龄关怀养老

许 莹,毕 煜,廖慧晶,王 瑞

(1.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510450;2.顺德善耆家园)

为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对养老服务人才的迫切需求,2014 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全面提高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质量[1]。为响应教育部的政策,国内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养老服务专业。对于养老服务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服务对象是老年人,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以外,更需要具备人文关怀精神和理念,能根据老年人的身心需求,给予有针对性、关爱性的服务与照顾。但是传统的课堂理论及实践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理解老年人的身心需求。高龄模拟体验法是指在观察高龄者行动状态的基础上,让参加者模拟高龄者的行动及日常生活动作,通过身体束缚物的穿戴及指令、空间设计,让参加者体验老年人走路、看报、吃东西等各种日常动作,产生更实际的体验感受[2]。我校将高龄模拟体验法应用于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有效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教学模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8 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及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88 人为观察组,2017 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及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86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均为高中应届毕业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后招生入校的在校学生,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个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所学课程、学习内容、课程时数、使用的教材及授课教师均相同。

1.2 方法 老年人生活护理、老年护理阶梯式课程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及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学生一年级开设的课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并演示操作过程后,学生再进行实训练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高龄模拟体验法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1.2.1 设计、制定高龄模拟体验项目 实施课程教学前,根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及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的老年人生活护理、老年护理阶梯式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安排,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咨询广州市大型养老院的养老服务行业专家,设计并制定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高龄模拟体验法的项目及具体实施方法。

1.2.2 安排观察居家老年人作业 老年护理课程教学前给学生布置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观察家中老年人或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行为表现,包括行走、穿脱衣服、上下楼梯、阅读报刊、进食、如厕或使用纸尿裤等,并完成小组作业,总结老年人的行为特点,表达观察后的体会。

1.2.3 课堂实施高龄模拟体验 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授课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高龄模拟体验。教学环境:课前布置模拟老年人日常生活环境及仿真老年病房,让学生感受普通居家生活环境与普通病房的共性及差异。教学用物:采用日本进口高龄者模拟体验装置与自行设计的用物,开展高龄模拟体验项目。①生活护理:学生分别穿着老年行动模拟服及老年偏瘫模拟服,进行一般老年人及偏瘫老年人漱口、洗脸、梳头、穿脱衣服等体验;②活动护理:穿着老年行动模拟服进行更换卧位、上下床、床边行走、上下楼梯等各种活动的体验,通过模拟服中的加重背心模拟老化后身体前屈驼背的感觉,通过腕部和踝部加重装置体验高龄者因肌力减退导致的肢体无力感及沉重感,通过佩戴特制手套,感受感觉、触觉、温感降低带来的变化,增加细致动作和拿取物品时的困难度;③沟通护理:佩戴让使用者体验高龄者听力减退状态的特制耳塞及让使用者体验老花眼、白内障产生的色觉改变、视野减小等症状的特制眼镜,进行听觉障碍及视觉障碍、视力退化老年人阅读书刊、报纸的体验等;④饮食护理:通过穿着老年行动模拟服及佩戴特制眼镜进行老年人使用筷子取物、进食等精细活动的体验;⑤排泄护理:穿着自行设计的已附着“尿液”及“粪便”(尿液、粪便的成分自行设计,以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的用物代替)的潮湿纸尿裤,进行失禁老年人长期使用纸尿裤的体验等。高龄模拟体验过程中,部分小组成员使用模拟体验装置等用物进行老年人角色体验,同组其他同学则扮演照护者的角色,根据所学知识对高龄体验者提供相应照顾护理服务,从中思考老年人在什么时候需要帮助、应如何提供帮助以及在帮助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1.2.4 分享体会并撰写报告 体验高龄模拟项目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分享老年人和照护者两种角色的感受及体会,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前观察及课中体验展开讨论,总结老年人的行为特点、照顾老年人所需掌握的护理操作技能以及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课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鼓励学生思考、研究避免或解决老年人照护存在问题或困难的方法或技术,如自行设计新型老年照护用物,并在课程结束时撰写高龄模拟体验报告。

1.3 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高龄模拟体验法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及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①采用中文版KOGAN 老 年 人 态 度 量 表(Kogan′s Attituds Toward Old Peoples Scale,KAOP)和Nkongho 教授编制的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评价两组学生对老年人态度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差异。中文版KAOP 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2,包括欣赏和偏见2 个维度共34 个条目,由17 个正向态度条目和17 个负向态度条目组成,每个条目采取Likert 6 级评分,从非常反对、反对、有点反对、有点赞同、赞同到非常赞同,正向条目分别计1 分、2 分、3 分、5 分、6 分、7 分,负向条目计分相反,总分34~238 分,得分越高表明照护者对老年人的态度越正向[3]。CAI 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3,由耐心、理解、勇气3 个维度共37 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7 级评分,从“强烈反对”到“强烈赞同”分别赋值1~7 分,其中13 条反向评分,总分37~259 分,得分越高表明人文关怀能力越强[4]。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观察组学生对高龄模拟体验法的应用效果评价。问卷包括14 个条目及学生的意见或建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即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软件建立数据库,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两独立样本t 检验;分类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对老年人态度的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人数88 86欣赏81.23±9.22 77.05±6.89 3.38<0.01偏见79.82±7.63 72.31±4.34 7.95<0.001总分161.05±10.15 149.36±8.45 6.59<0.001

2.2 两组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人数88 86耐心50.06±6.05 43.15±6.07 7.52<0.001理解69.82±8.33 61.14±7.00 6.48<0.001勇气51.27±6.35 46.07±3.79 5.27<0.001总分171.15±11.54 150.36±10.37 10.35<0.001

2.3 观察组学生对高龄模拟体验法教学的评价(见 表3)

表3 观察组学生对高龄模拟体验法教学的评价(n=88) 单位:人(%)

3 讨论

3.1 高龄模拟体验教学可改善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对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有迫切需求。有研究指出,学生对老年人照护工作不感兴趣,毕业后不愿意从事相关职业,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老年人持否定态度并缺乏老化知识[5⁃6]。给学生布置课前观察作业后,有学生表示老年人由于行动迟缓、视力或听力障碍、使用纸尿布会有异味等生活、行为特点,使家人或照护者容易产生厌恶或嫌弃情绪。国外有学者研究证实,护理人员与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对老年人实施护理的质量,用积极正向的态度为老年人实施护理,将产生积极有效的护理行为,消极的态度将产生刻板的护理行为[7]。在进行老年人护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高龄模拟体验,让学生在观察老年人行动状态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布置和特制物品的穿戴,亲自体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认知功能减退或疾病限制所带来的身体不适与困难、心里孤单与不安,以切身体会密切联系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掌握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对老化知识有更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并促使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老年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困难与痛苦,减少对老年人刻板、消极的印象,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老年人积极正向的态度,认识到日常生活照护对老年人的重要性。如本研究中,学生反映通过亲自穿着潮湿的纸尿裤,体会到长期使用纸尿裤给老年人带来的身体上的不适与心理上的自卑感,更理解及时为老年人更换纸尿裤、做好会阴部皮肤护理,以及指导失禁老年人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养老服务知识及技能的兴趣及职业认同感。

3.2 高龄模拟体验法可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老年人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状况,感到力不从心,产生老而无用的心理变化,希望得到照护人员的帮助、关怀、支持与尊重,尤其是患病老人及失能老人[8⁃9]。因此,提供优质的人文关怀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保障,体现人文护理中“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人文关怀品质属于道德品质范畴,具有复合性、内隐性、体验性、情景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是个体知、情、意、行的内化发展过程[10]。这些特征决定了人文关怀教育的复杂性,仅依靠课堂上教师简单、空洞的说教是很难奏效的,需要让学生亲自体验关怀,激发其内在的关爱、同情等情感和对他人关怀需求的敏感性和同理心,引导其感悟关怀,从而自觉表现出关怀行为。通过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穿上高龄者模拟体验装置,亲身体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行为状态,促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愿意积极、主动地去深入了解老年人的身心变化和照护需求;当体验过高龄模拟项目的学生再以照护者身份去照护老年人时,能对老年人表现出理解、耐心与尊重,并能更及时、敏感地考虑到老年人在什么时候需要帮助、应如何提供帮助才能满足其身心需求,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理念及能力。

3.3 高龄模拟体验法可提高教学效果 老年人生活护理、老年护理阶梯式课程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及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把高龄模拟体验法应用于课程教学中,能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授−受”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营造灵活、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分别体验老年人与照护者的双重身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切身体会老年人的身心变化特点及照护需求,增加对所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理解,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书本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工作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模式,有效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技能的统一。同时,学生通过模拟体验能体会到不恰当的护理行为及语言对老年人造成生理和心理伤害,掌握如何与老年人进行沟通和提供照护的技能,深刻理解老年人照护者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和爱心的重要性,增强对养老服务专业的职业认同感。在调动学生认知、情感的基础上,授课教师也应注意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研究避免或解决老年人照护问题或困难的新方法或技术,通过发现问题、讨论探索、寻求答案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促进养老服务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4 小结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把高龄模拟体验法应用在高等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产生移情效应,通过亲身经历进行深刻理解,以积极正向的态度对待老年人,自发产生人文关怀的情感及行为,进而构建知识、发展能力,促使养老服务专业学生提升综合职业素质,胜任将来的老年人照护角色。

猜你喜欢
高龄关怀养老
养老生活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养老之要在于“安”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14省份建立高龄补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