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976 例孕产妇健康信息需求调查

2020-11-04 06:27吴晓兵程晓芸裴素云李乐讯令狐晓娟
护理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孕产产前检查孕产妇

吴晓兵,程晓芸,裴素云,李乐讯,令狐晓娟,张 妍,章 娟*

(1.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信息化的推进,人们常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来为自己的行为决策提供参考。孕产妇及其家属也不例外,常希望快速掌握切实、有效的孕产期健康教育知识来保证母婴健康[1]。为提高孕产妇对胎儿发育、自己身体变化的认知程度,一般在孕期向孕产妇普及孕期保健知识和注意事项,进而采取科学的预防与护理措施[2]。有研究显示,孕妇对孕期健康教育的需求率达81.2%[3]。开展针对孕产妇的健康信息需求调查研究有利于满足孕产妇对孕产期健康信息的需求,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同时也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孕产妇健康教育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对孕产妇健康的服务能力。妇幼保健工作是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4],对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人民健康水平的衡量等均具有重要意义[5]。维护和满足广大妇女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及时关注孕产期妇女保健服务需要[6],可保障妇女和儿童生存状况,降低母婴死亡率,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7],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8⁃9]。联合国千年峰会通过的第5 个千年发展目标中,保障孕产妇健康是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政府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提高妇幼健康水平。因此,普及孕产期保健知识意义重大[10]。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方便抽取2016 年11 月—2017 年3 月在北京东城区4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产前检查和产后复查的孕产妇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处于妊娠期或者产后不超过6 个月的妇女;有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取得孕产妇知情同意,愿意配合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PubMed 等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关于孕产妇健康信息需求的相关文献,深入了解与分析孕产妇对健康信息的需求情况。

1.2.2 问卷调查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讲明调查目的、意义及要求,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如不便自行填写,由调查员询问按照其回答代为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93 份,收回有效问卷976份,有效率为98.29%。

1.2.3 统计分析法 使用Epidate3.1 对原始数据进行双录入并核查,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孕产妇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孕产妇基本情况(n=976)

2.2 孕产妇整体健康信息需求情况 结果显示,孕期营养是孕产妇需求最高的健康信息,占61.07%,其他需求较高的有孕期常见身体不适的缓解(54.51%)、产前检查(54.41%)、新生儿保健(54.20%),对分娩镇痛相关信息的需求最低,仅占22.75%,详见表2。

表2 孕产妇健康信息需求状况(n=976)

2.3 孕产妇获取较困难的健康信息 结果显示,产前检查、母乳喂养、孕期生活方式是孕产妇相对容易获取的健康信息;最难获取的健康信息是孕产期心理保健,占32.27%;其次是孕期常见身体不适的缓解以及分娩镇痛,分别占31.45%、24.90%。详见图1。

图1 孕产妇获取较困难的健康信息

2.4 孕产妇获取不同健康信息偏好的获取途径 本研究结果显示,孕产妇偏好从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员途径方面获取的健康信息主要有新生儿保健、分娩常识、产前检查等,分别占46.72%、37.09%、35.96%;需求最少的是生育保险,仅占16.60%。详见图2。孕产妇偏好与有经验者交流获取的健康信息主要为母乳喂养、孕期营养、孕期常见身体不适的缓解,分别占41.80%、39.65%、39.34%;需求最少的是生育保险,仅占12.60%。详见图3。孕产妇偏好从在大众媒体途径获取的健康信息主要有孕期营养、新生儿保健、孕产期运动,分别占54.30%、36.68%、36.17%;需求最少的是分 娩镇痛,仅占9.53%。见图4。

图2 孕产妇从专业途径获取健康信息情况

图3 孕产妇与有经验者交流获取健康信息情况

图4 孕产妇从大众媒体获取健康信息情况

3 讨论

3.1 孕产妇健康信息需求多样化,全面自我保健趋势明显 调查显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孕产妇保健意识的增强,孕产妇对保健知识的需求意识不断提高[11]。本研究结果显示,孕产妇健康信息需求最高的内容是孕期营养,其次是孕期常见身体不适的缓解、产前检查等。这与以往调查结果孕妇需求最高的是新生儿保健[12⁃13]有所差别。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健康信息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不仅关注胎儿及新生儿,更加重视自身健康和生育感受。这种需求变化与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妇女文化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健康素养的提升有关。

3.2 孕产妇获取健康信息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孕产妇在孕产期的心理保健信息难以获取。可能是由于妊娠反应造成的生理方面不适更易引起孕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重视,而忽视了孕产妇心理变化。女性怀孕后,心理波动比生理波动更甚。现代女性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围生期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14],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孕产妇的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

3.3 孕产妇偏好从不同途径获取健康信息 调查结果显示,孕产妇偏好从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员途径方面获取的健康信息主要为新生儿保健、分娩常识、产前检查,这些信息需求在孕产妇需求内容排名都相对靠前,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与这些知识的专业性和重要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专业机构及人员途径受到人们重视和信任;孕产妇偏好与有经验者交流获取的健康信息主要是母乳喂养、孕期营养、孕期常见身体不适的缓解,这些信息内容是妊娠期孕产妇普遍面临的问题,专业性不强,便于孕产妇之间相互交流;孕产妇偏好从大众媒体途径方面获取的健康信息主要有孕期营养、新生儿保健、孕产期运动,这些内容涉及饮食、运动以及新生儿,领域广,内容多,大众媒体方便快捷,信息全面,正好迎合了孕产妇获取这些信息的需求。

3.4 建议

3.4.1 加强宣传教育,满足孕产妇多样化信息需求社区应经常组织孕产妇及其家属学习妊娠生理知识、心理变化、饮食和营养补充、产前准备等知识,定期举办孕产期知识讲座[15⁃16],对产妇进行孕期营养、孕期身体不适的改善、产前检查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孕妇学校开设围绕孕产妇信息需求的课程,提高孕产妇健康信息素养。

3.4.2 注重心理保健信息宣教,关注孕产妇心理健康 社区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性医院可以针对孕产妇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活动,提供心理保健信息,如在社区开展专业心理咨询培训、保健知识讲座,同时提高医务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早发现、早识别孕产妇异常心理,改善孕产妇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促进其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顺利度过整个孕产期[17⁃18]。

3.4.3 以不同途径为孕产妇提供健康信息 社区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性医院等专业机构/人员可以开展新生儿保健、分娩常识、产前检查等相关知识的讲座、制作宣教片或宣传板。孕妇学校也可以通过孕产期健康宣教平台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大众媒体可以利用网络广泛及方便的优势,制作针对孕期营养、新生儿保健、孕产期运动等知识的专题和链接来引导孕产妇获取,在网络论坛、微博等平台进行知识传播并与孕产妇建立良好互动,在网站上嵌入视频直播服务模块,进行个性化干预,多方位覆盖,宣教内容更丰富、更全面,实现互补优势[18⁃20],时刻把握孕产妇最新健康信息需求。

猜你喜欢
孕产产前检查孕产妇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分析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应用的临床意义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影响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孕产问答
孕产问答
产前检查“高危”孕妇别忽视
湖南省长沙市危重孕产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对孕妇和胎儿的临床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