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性诊疗器械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信息化实践

2020-11-04 06:27赵彩云
护理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器械供应科室

赵彩云

(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030000)

复用性诊疗器械的安全使用与处理直接影响医院感染控制情况及病人生命安全。消毒不严格是医院感染的原因之一[1]。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建立了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用于保障器械供应各环节质量,提高器械管理效果。大多数信息化系统的实施重心主要集中于记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消毒供应处理过程。各使用部门(临床科室、手术室)、管理部门的统计分析、管理职责落实等工作依然停留于电子表格、现场检查、工作汇报等传统方式。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将流程化、智能化理念与消毒供应管理相结合,通过构建面向全院范围的诊疗器械消毒供应与预防控制体系,获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复用性诊疗器械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情况分析

目前,我院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还在逐步完善中,通过条码追溯系统实现实时数据对接,免去以往手工记录和数据不能实时上传等弊端,减少了各种纸质交换单据循环过程的人为污染,有效预防了医院内交叉感染,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品 质[2⁃4]。

2 基于条码和射频识别(RFID)芯片的信息化智能管理流程的设计与应用

本研究以消毒供应中心为业务出发点,构建消毒供应中心与各临床使用科室的器械闭环管理流程。同时,各管理部门可通过数据平台实时掌握诊疗器械供应过程与使用情况数据,为管理决策与数据分析提供依据[5⁃6]。系统主要包括档案管理、供应管理、临床应用、追溯与召回管理、数据中心5 部分。

2.1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分为科室、人员管理,物品信息管理以及设备管理3 部分。①科室、人员管理:该模块主要实现科室及其区域分组划分,人员角色权限分配,通过权限管理方式限定人员可操作范围,明确岗位责任。②物品信息管理:该模块对诊疗器械包及诊疗器械进行明确的属性定义与类别划分。根据WS310⁃2016 管理规范要求,将诊疗器械包按照其处理要求进行属性分类,对追溯的复用无菌用品设置唯一编码,对诊疗器械进行唯一标识。通过对包装材料有效期的设置实现对诊疗器械有效期的批量管理。③设备管理:该模块对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设备,处理程序进行维护,建立逻辑关系,提供设备属性,预设程序运行时长,诊疗器械包合理消毒、灭菌方式,最大装载量预警等[7⁃8]。

2.2 供应管理 供应管理是诊疗器械处理的核心,主要包括回收、分类,清洗、消毒,配包、检查,灭菌、监测、发放,质控抽查与实时监控[9]。①回收、分类:参考临床科室网上预定信息核对器械包数量,在无预定的情况下也可根据各科室常用回收字典快速记录物品、数量。手术器械可直接扫描、读取器械唯一标识(二维码、RFID 芯片),获取器械包信息。最后根据器械清洗方式、类型匹配清洗网篮,完成分类。如发现器械丢失、损坏、回收异常等情况进行器械情况登记。外来器械初次回收,扫描外来器械厂家提供的送货单二维码,通过数据接口获取外来器械手术信息、分包信息,快捷完成登记。②清洗、消毒:每日设备运行前系统强制登记设备运行前检查情况。回收、分类完成后扫描装载网篮二维码、RFID 芯片,完成批量装载。装载过程中如出现器械清洗方式不正确,系统将给出语音提示。如需多次装载系统可对已装载物品进行暂存,待其他器械分类完成后继续进行。设备运行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故障导致中断,可在系统中中断设备运行,等待或更换其他设备。③配包、检查:清洗结束后清洁区包装组人员首先对出机的设备进行清洗完成登记,如出现提前记录清洗完成(未达到设备运行程序额定时长)的情况系统将给出明确提示,防止人员误操作。扫描清洗待检查器械,如有检查不合格情况则对具体器械进行清洗不合格原因登记,并反洗。扫描识别过程中对系统提示已到最大使用次数、保养次数的器械进行更换或定期保养,记录更换、保养操作信息。工作人员可参照电子器械图谱或语音交互的方式让系统读出指定器械包的组成及包装注意事项完成配包。器械包外标识打印流程可根据人员、岗位分组不同,满足配包检查同时进行或配包检查分步完成两种工作模式。检包完成的同时,可批量将待灭菌器械包与灭菌车、筐进行关联,减少灭菌人员灭菌装载再次扫描的工作量。④灭菌、监测:每日设备运行前系统强制登记设备运行前检查情况。通过数据采集器批量扫描识别装载的待灭菌器械,装载过程中如出现器械灭菌方式不正确,系统将给出语音提示。如需多次装载系统可对已装载物品进行暂存,待其他器械包装完成后继续。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故障导致中断,可中断运行,等待或更换其他设备。系统后台根据灭菌器械的类型、灭菌方式自动选择是否需要进行生物监测,灭菌结束后系统自动从化学、生物监测检查设备中获取监测结果并记录。⑤发放:根据临床需要发放或低库存预警批量扫描无菌器械完成发放,工作人员可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获取待发科室、物品数量信息。含有植入物的器械紧急灭菌时,系统根据第5 类化学指示物的生物过程挑战装置(PCD)监测结果自动判定是否可以放行,并给出提示。工作人员可持移动终端(PDA)至临床科室现场发放,完成面对面电子交接,无须打印发放单据,减少错发、漏发情况。⑥质控抽查:根据WS310 2016 监测规范标准要求,系统定期提示质控人员进行定期抽查,并记录抽查结果。⑦实时监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实时监控平台掌握当前科室供应负载情况、诊疗器械状态及分布情况。通过语音交互系统,随时获取需要掌握的信息。

2.3 临床应用 临床使用部门与供应部门良好互动是系统闭环实践的重要保障。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临床工作台、科室申领、器械接收与器械使用。①临床工作台:可为工作人员提供诊疗器械供应处理状态、科室当前库存情况、当月成本消耗情况以及消毒供应中心对本科室的发放与生物监测结果的通知。②科室申领:工作人员通过网上预订方式向消毒供应中心提报器械申请数量,确认提交后,消毒供应中心审核确认预订数量,安排发放。③器械接收:手术室接收无菌器械后,批量扫描读取接收的条码信息,在系统上核对接收数量,防止漏发、漏送。④器械使用:器械使用前扫描病人腕带获取病人信息,扫描器械包外标识,检查并确认器械是否可以使用。手术过程中,参照器械系统提供的器械额定组成、数量对器械进行清点核对,并打印手术清点单。手术结束后,器械包的标识使用后随器械回到CSSD 进行追溯记录。

2.4 追溯与召回管理 ①追溯管理:通过器械在整个消毒供应与使用过程中的关键数据,查找当前器械、同类器械、同批次器械连续的历史全生命周期情况。②召回管理:发生生物监测不合格召回情况时,首先锁定已发器械范围,将器械已使用与未使用两个部分生成电子文书(通知单、召回单据),通知临床使用科室。已使用器械通过器械使用信息锁定病人,未使用器械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至科室现场逐个扫描器械包外标识,排查回收。发生生物监测不合格的设备需在系统中完成相应的灭菌质量监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10]。

2.5 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将系统数据进行分类,分实时与指定时间两种模式向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科室推送数据。护理、医院感染部门可实时查看消毒供应中心当前供应状态、灭菌质量(运行情况、监测情况)、器械使用登记情况,外来器械使用后处理及归还情况等。出现异常情况可快速锁定事件,保持跟进或协助指导相关部门完成工作。可通过数据接口,实时、定期向财务部门提报相关数据,如消毒费用、耗材成本费用等。

3 应用效果

比 较2017 年3 月—9 月 和2018 年3 月—9 月 信 息化智能管理流程实施前后复用性诊疗器械生命周期记录完整性情况及临床科室满意度。结果见表1、表2。

表1 信息化智能管理流程实施前后复用性诊疗器械生命周期记录完整性比较 单位:份

表2 信息化智能管理流程实施前后临床科室满意度比较 单位:个

4 讨论

4.1 唯一标识是实现器械全生命周期记录、追溯的关键 对追溯的复用无菌用品设置唯一性编码,实现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创建、赋予,是探索利用唯一标识实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产品召回及追踪追溯等实施应用的关键。通过唯一性编码可以实现:①精准记录器械全生命周期消毒供应及使用情况;②辅助设备、财务部门对器械使用成本、折旧进行数据分析,降低能耗,上线前后器械采购费用相比同期降低;③有效降低器械因保养不及时带来的意外坏损;④从器械角度分析手术成本,通过数据分析,降低手术消耗;⑤面对医院感染事件可向医院、病人提供最大安全保障,降低感染可能。

4.2 流程化、智能化系统设计是临床科室顺利实施、系统应用的保障 医务人员是管理措施的实施者、制度政策的执行者,在医院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1]。基于信息化的系统操作和质控监管流程,以流程为核心,以质量为前提[12],流程与质控相结合,借助规范,从始至终地操作流程、完善和监督各项管理环节以达到优质管理效果[13]。智能化系统设计将标准规范要求中的管理、操作、监测细节转变成系统内置的逻辑关系,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学习成本,减少了因人为疏忽造成的记录不全、不准、错误情况,实现了记录与实际工作相符的局面。

4.3 标准、联动的信息化实践方案是实现诊疗器械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保证 标准化的系统流程与实施过程有助于医院落实对诊疗器械的消毒供应质量追溯与使用控制,能够减少因系统厂家是非专业人员而带来的对管理要求的理解不全面、不透彻问题。消毒供应中心、临床使用科室、管理部门数据互通、联动,能有效降低科室间沟通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效率。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人员可实时掌握本科室当前供应状态,遇到业务高峰期及时调配人力。临床使用科室可实时掌握科室当前库存,器械处理状态,定期核对库存是实现可召回的重要环节。管理部门通过数据中心,实时掌握相关医院感染、管理数据,及时介入质控管理。

5 小结

医院管理模式、业务能力的持续改进,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支持。条码、二维码乃至芯片的诊疗器械管理方式是实现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核心技术。流程化、智能化系统是管理职能顺利施行的保障。人工智能分拣、智能物流配送是诊疗器械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领域的新机遇,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猜你喜欢
器械供应科室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