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新生儿6F 气囊导尿管置管体表定位点研究

2020-11-04 06:27高学艳黑明燕
护理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定位点体表导尿管

杨 芹,辛 悦,高学艳,谢 红,黑明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100045)

新生儿导尿是危重新生儿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常用于监测尿量、解除尿潴留,以及采集无菌尿标本[1]。气囊导尿管临床应用广泛,但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尿道损伤的发生[2]。成年人气囊导尿管置管深度按照《基础护理学》[3]要求执行,儿童导尿管置入长度,尤其是新生儿导尿管置入长度尚无具体指导意见。《实用新生儿学》是新生儿治疗操作的准绳,教材关于新生儿导尿的描述为“插入导管直至有尿液排出”[1],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新生儿膀胱括约肌控制力弱,经常在刚插入膀胱少许即有尿液排出,在尿量极少的危重患儿中,由于膀胱内残余尿量少而无尿液排出。因此,导尿管置入长度的判断标准不能保证导尿的安全性。检索相关文献[4],认为0~1 岁男性婴儿导尿置入长度与身长呈正相关,经过直线回归后得出其初步参考长度公式为:留置尿管长度=3.303 0+0.067 1 h(h 为身长)。临床验证发现,与新生儿实际置入长度差异较大,因此无法直接应用于新生儿。为探讨气囊导尿管在新生儿中的置入长度,保证导尿的安全性,本研究探讨体表定位点的可能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 年3 月—2019 年8 月在某儿童专科医院住院治疗的男性新生儿31 例。纳入标准:①男性;②有临床导尿指证的患儿以及外科术后已经置入导尿管的患儿;③体重1 800 g 以上。排除标准:尿道畸形患儿。

1.2 测量方法

1.2.1 B 超协助定位的实际置入长度测量 准备导尿包及大连库利艾特6F 双腔气囊导尿管,按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进行导尿操作,床旁备B 超机,经B 超确认导尿管尖端位于膀胱内,充水,并再次确认气囊在膀胱颈附近,回拉导尿管感觉有阻力,胶布固定在大腿内侧。测量尿道口至导尿管Y 型交叉处长度(W),并用尿管总长度(L)减去外部长度(W),即为置入长度(N)。重复测量3 次取平均值。

1.2.2 体表定位点的测量 从置入尿道口测量至阴茎根部,记录长度为n1,再从阴茎根部测量至肚脐下缘,记录长度为n2,重复测量取平均值,体表测定点的长度n=n1+n2。判断以体表定位点测量的数据n 与实际置入长度N 的差异。原则上体表定位点的估算长度略长于实际置入长度为宜,以保证在球囊充气时的长度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患儿实际置入长度为(8.46±1.02)cm,体表估算值为(9.04±0.91)cm。体表估算值比实际置入长度长0.0~1.4 cm。实际置入长度与体重(P=0.11)和身长(P=0.566)均无明显直线相关性。实际置入长度与体表估算值具有直线相关性(r=0.903,P<0.01)。将实际置入长度和体表测量长度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N=1.018n−0.74。对回归系数进行方差分析,F=128.85,P<0.001。总体而言,实际置入长度与体表估算值具有直线回归关系(r=0.903,R2=0.81)。根据实际操作经验,置入时宜稍长于最终回拉到有阻力处的长度,以保证球囊的充气距离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选择尿道口至阴茎根部再至脐下缘的距离,即估算值(n),比实际长度长0.0~1.4 cm,可以通过以上回归方程进行公式测算,也可以直接作为体表测定点进行估算,为保证球囊充气后的长度变化的安全性,在置入时选择n+0.5 cm 作为推荐置入长度。31 例患儿具体测量结果见表1。

表1 男性新生儿导尿数据与体表测定点估算数据比较

3 讨论

3.1 气囊导尿管位置不准确的危害 气囊导尿管导尿致尿道损伤较多见的原因是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气囊没有完全进入膀胱,部分或大部分在尿道内,注水后造成尿道损伤出血或因气囊压迫造成尿道组织水肿、炎症渗出,从而无法拔管或造成尿道狭窄等危害[5]。婴幼儿膀胱容积小,插入过深则尿管有进入输尿管或肾盂的危险[6]。

3.2 置入长度与身长、体重无明显相关性 本研究显示,1 800 g 以上的新生儿置入长度与身长无明显相关性(P=0.566),这与周成[4]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该文献人群选取为0~1 岁婴儿有关,该年龄段婴儿生长迅速,身长及尿道长度差异较大,试验组选取的婴儿中,新生儿的比例不确定,如果新生儿的数据偏少,势必影响该公式在新生儿中的适应性。置入长度不会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P=0.110)。新生儿体重影响因素主要为脂肪的堆积,而尿道置入途径受脂肪的厚度影响不大。

3.3 体表测定点估算置入长度的可行性 导尿的规范操作需要掌握尿道的长度,但目前没有具体的文献数据适合规范新生儿导尿管置入长度。本研究在B 超辅助下,初步探索了导尿的置入长度体表测定点,由于男性新生儿尿道与女性新生儿尿道相比,更加弯曲,因此置入长度不能以体表外口到膀胱的距离进行判断。以脐部下缘作为体表测定点,操作简单易行,准确率较高。部分数值与实际置入数值完全吻合。但在临床操作过程中,为保证导尿时充气的距离变化,建议以体表估算点再增加0.5 cm 的长度进行置管,待充气结束后回拉至有阻力处。该测量方法具有临床可行性,但仍需要大数据支持及临床验证。由于留置导尿多应用于外科术后危重患儿,目前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较少开展,拟进行多中心的NICU 数据累积,从而为规范的制定提供更有利的数据支持。本研究的局限性:由于球囊导尿管最小型号为6F,目前仅能应用于1 800 g 以上的新生儿,1 800 g 以下的新生儿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定位点体表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室内移动目标RSSI定位算法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危重症患者导尿管留置与拔除情况调查分析
导尿管拔管指征评估表在意识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数独小游戏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基于超宽带TSOA定位原理的掘进机定位误差分析
厌食儿童体表胃电图检测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