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合唱作品《母亲的微笑》的演唱分析

2020-11-05 01:57仝义琨周口师范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6期
关键词:音程音高声部

◎ 仝义琨 (周口师范学院)

合唱作品《母亲的微笑》是近几年来,深受大众喜爱的一首优秀的合唱作品。被很多学校团体、以及国家大院合唱团都演绎过。笔者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关于这部优秀的合唱作品,搜狐、百度百科网站上的评论观点的文章较多,而关于合唱作品本身的音乐分析,文献却比较少。设想,一位爱好合唱指挥的指挥和一群热爱合唱艺术的音乐爱好者,当他们拿到这首作品的合唱谱,应该会更希望能查阅到关于作品本身的音乐特点、演绎要点等方面的分析。本文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争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希望能为喜欢这首合唱作品的同仁们提供一些分析建议。

一、合唱作品《母亲的微笑》的创作背景

《母亲的微笑》是由如瑞法师、冀楚忱作词,李寿全作曲,陈飞午编曲,何晟铭演唱的一首歌曲,发行于2017年05月03日。2018年8月29日,该歌曲获得华人歌曲音乐盛典年度最佳公益歌曲奖①。后被阙安国先生改编成合唱作品,这是一首从心发声的作品,用质朴诚恳的歌声赞颂对伟大的母亲,这首作品诠释出了对母亲深深的爱。

《母亲的微笑》歌词部分是由如瑞法师纪念自己母亲的文字出发,由著名填词人冀楚忱改写,将内心最深处对至亲恩情的感恩、将无私的母爱跃然纸上,令人动容。《母亲的微笑》作为歌手何晟铭对妈妈母亲节的献礼,从歌名到确定歌曲的发布时间,都融合着对“母亲”二字的深厚情谊。“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读懂母爱,便是在世一生最大的财富。”歌曲体现出天下子女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敬重②。

在2019年6月19日晚举行的首届中国(厦门)“新时代·新作品”合唱展演颁奖仪式上,两年来已有国内外1500多个合唱团传唱、阙全安改编合唱的《母亲的微笑》。合唱作品《母亲的微笑》首次参评作品奖并荣获作品一等奖。而连几位评委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本次合唱展演活动中,48支参赛团队有5支团队选择了《母亲的微笑》作为参赛曲目。由此也可见这首合唱作品传唱度之高③。

二、合唱作品《母亲的微笑》的音乐分析

音乐作品的本体分析,是我们认知作品的第一步,所以,应该认真、严谨的对待。当我们通过作品跟作曲家、作词家进行对话,了解他们的设想和期待,是我们是否能够更好的演绎作品的关键。

(一)曲式结构分析:

全曲共65小节,详细的曲式结构分析如下:

1.Int.(前奏):共5小节(1-5小节),先由钢琴琶音加分解式和弦开始,后结束在柱式和弦的级进下行(例:最高音处,固定音高6-5-4);

2.A段:共27小节(6-32小节),其中,又可以分成两小段落,分别是a段(6-23小节)和a1段(24-32小节),a1段是全曲的副歌部分,也承担着烘托音乐情绪的功能和作用;

3.间奏:共4小节(33-36小节),钢琴独奏,在第35小节,有4个柱式和弦推动音乐情绪,更加急切、饱满地引出下一段落。

4.B段:共24小节(37-56小节),其中,又可以分成两小段落,分别是b段(37-45小节)和b1段(46-56小节),b段几乎是a段的音乐情绪再现,但是b1段比a1段却是更加的丰富。b1段从第46小节到第54小节,有反复记号,需要唱两遍,第二遍时,略过第53和第54小节,从第52小节直接到第55小节,进入反复的房子2。第56小节,B段结束,开始进入尾声。

5.Coda(尾声):共9小节(57-65小节),前3小节(第57-59小节)是合唱声部的最后一句歌词,从第60小节开始,合唱声部需长音保持6小节,而这时,钢琴变成了主角,它担任着尾声最后收尾的任务,音乐旋律进行多以琶音居多。

(二)音乐特点分析:

1.温暖的和声色彩

合唱作品《母亲的微笑》是首温暖、抒情基调的作品,所以,作曲家采用了大调调式、小调色彩。在钢琴前奏部分,大调调式经过和弦的转位:I- V7 -I6(第4小节处,详见图示1)。最高音处是级进下行(例:第4小节,固定音高6-5-4),营造出小调的柔和、细腻的色彩。

2.对比的音程进行

合唱作品《母亲的微笑》作曲家李寿全先生在歌词第一次出现时,为其编写的音乐旋律是具有对比性的音程进行。以歌词:“当我们隔着生命的河流,你在这头,我在那头”为例(详见图示2):

(1)歌词:“当我们隔着生命的河流”

1、歌词“当我们”:先是大六度的跳进(例:第6小节前两拍,固定音高1-6);

2、歌词“隔着”:后是二度音程的一次级进上行(例:第6小节第三拍,固定音高5-6);

3、歌词“生命的”:然后是三次级进下行(例:第6小节第四拍,固定音高b7-6-5-4);

4、歌词“河流”:最后是一次3度音程的下行(例:第7小节第一拍,固定音高4-2);

(2)歌词:“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1、歌词“你在这头”:重复前一句的音乐结构,是三次级进下行(例:第7小节后两拍,固定音高4-3-2-1);

2、歌词“我在那头”:后是二度音程的级进(例:第8小节后两拍和第9小节前两拍,固定音高4-3-4-5)。

类似这句具有对比性的音程进行,贯穿了整部作品,这样的音程进行带给观众先跳跃、后连贯的音乐听觉,跟作品表达对母亲的思恋音乐情绪是比较符合的。

3.有趣的声部超越

全曲中第一次出现声部超越是在第21小节处,男高声部的小字二组的d2(固定音高的高音2),在音高上要高于女声声部的小字一组的e和g(固定音高的3和5),详见图3。这里的声部超越,是男声声部超越女声声部的音高,营造出一种轻盈的音色,表达对母亲发自肺腑的爱意。

三、合唱作品《母亲的微笑》的演唱分析

(一)第一段落(A段)演唱要点:

合唱作品《母亲的微笑》,从第6小节开始,歌词开始,由温暖、柔和的女声声部演唱,这里的力度标记虽然是中强(mf),但是,因为这里是歌词第一次展示,并且,音乐的旋律走向是类似“枣核”状(即音乐先小六度跳进,后小二度级进到b7,然后,级进下行)。所以,推荐使用不太强的力度,从弱音上做推动,渐强后减弱,一次音乐推动不够,在第7小节处,休止符无需换气,再小幅度推动下,歌词“你在这头”后才能换气。详见图1。

第6-14小节,之前的音乐情绪是抒情、抒缓地表达跟母亲的第一次见面时母亲的微笑。第15小节,伴随着歌词:“当我独自在这尘世行走”,音乐情绪变得坚定、勇敢。因此,这里的力度可以加强、并做音乐情绪的推动处理。而到第21小节,随着男高声部的声部超越,音乐情绪又回归到轻盈。

第24小节,歌词:“雨大雨打湿”,这里是副歌第一次出现,可以适当的加速。歌词:“雨大”,可以设计为顿音;歌词:“雨打湿”,可以设计为连音;这样的处理,可以促进音乐旋律的流动性。

第30小节,歌词:“终于看懂了”,可以设计为弱唱,这是为了后面歌词“母亲的微笑”中突出“母”字,后面的歌词弱唱,使得音乐情绪能够对接钢琴间奏。

(二)第二段落(B段)演唱要点:

第二段落(B段)从第37小节开始,歌词:“当我们相聚在彼岸的船头”,延续了第一段落(A段)的音乐情绪,以温柔、细腻的音色为主。第44小节,歌词:“深情眼眸”,建议这里音色与之前要有对比,此处,我们可以调节一下合唱团员的口腔位置,要求依然是高位置歌唱,腔体适当变大些,可以有一点厚重、深情的音色。

第46小节,歌词:“雨大雨打湿”,跟第24小节的演唱处理,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情绪基本相同,但是,46小节比24小节处,因为反复后第二遍增加了领唱,在层次、音响上更加的丰满了。合唱团可以稍微让步于独唱演员,突出领唱的独特魅力。

(三)尾声段落(Coda段)演唱要点:

尾声段落(Coda段),就是最后一句歌词:“当我的心如荷塘,终于看懂了母亲的微笑”,歌词“终于看懂了”,在“了”音上有自由延长的记号,指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确定时值,但不宜过长。歌词“笑”字共有6小节,24拍。长音弱收,恰恰形成了首尾呼应,让人意犹未尽,依然沉浸在音乐情绪中,久久不能忘怀。

结 语

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李培智分析认为,《母亲的微笑》是一首很好的合唱作品,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母亲的微笑》写出了母爱的真实内涵,写出了我们每个人对人性母爱的怀念和真情。这个作品曲调平稳、旋律优美、缓缓道来,加上阙全安改编合唱的诠释,使我们大家都被打动,勾起我们内心的波澜,打动每个人的心灵,使我们想起我们的母亲,我们感受过的母爱,从而使我们联想到全人类的母爱的温暖。第二,这首作品的流传,离不开爱的奉献这一精神。第三,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我们要提倡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同时我们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提倡孝敬和关爱老人的风气已被全社会重视起来。这首作品顺应了时代潮流,唱出了大家的心声,唱起来大家都有共鸣,所以它广为流传,不胫而走。作品有那么多团队在演唱,这是对作品的肯定,也是对创作者的喜爱④。

有一种血浓于水的缘分,便是当我们隔着生命的河流,你在这头,我在那头;你对我微笑,无须开口,那一瞬间我注定融入你的血流;这注定的缘分,便是母子之情。合唱作品《母亲的微笑》正是以音乐的力量、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亲的伟大。

注释:

① 2018华人歌曲音乐盛典年度荣誉名单.凤凰网音乐[引用日期2018-09-01]

② 何晟铭新单《母亲的微笑》首发——温暖献礼母亲节.新浪[引用日期2017-05-03]

③ 《母亲的微笑》首获创作一等奖.世界合唱比赛.搜狐博客.[引用日期2019-06-21]

④ 《母亲的微笑》走红三大原因,经典合唱曲库又添佳作.世界合唱比赛.搜狐博客.[引用日期2018-05-14]

猜你喜欢
音程音高声部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程训练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音高听觉的培养与视唱练耳教学中因材施教探究
不同乐器训练对音乐音高感知的影响
乔治·克拉姆《螺旋的银河系》的镜像世界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