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范化精细化推进现代社区共同体建设

2020-11-09 03:34何海兵
党政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精细化规范化

何海兵

[摘 要]社区是城市运行的底盘,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党执政的基础。上海市社区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可以解读为四个方面:以党建引领夯实社区治理格局、以功能综合优化社区服务供给、以机制融合完善精细化管理、以队伍增能破解社区治理短板。需要树立大发展、大治理、大基层的理念,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社区共同体;规范化;精细化

日前,上海市社区工作会议召开。这是上海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今后上海的社区治理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进一步凸显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1.社区是城市运行的底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社区在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保卫战、阻击战中立下了大功。上海市215个街镇乡、6077个居村委会、1.3万个住宅小区构筑起了超大城市的稳固底盘,切实担负起防疫重任,发挥了关键防线作用。

2.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社区连着千家万户,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对于市民而言,社区既是生活空间,也是工作空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越来越需要建设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的现代社区,从而更好地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3.社区是党执政的基础。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能够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能够倾听到群众的声音,也能够检验各项工作的成效。要紧紧围绕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干好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进一步丰富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的主要内涵

1.以党建引领夯实社区治理格局

(1)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社区治理的基础是共建、关键是共治、最终目标是共享,要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多元参与,不断完善社区治理格局。一是社区党组织要进一步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组织好社区居民和单位,统筹好各方资源,协调好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二是加强区域化党建平台建设,深化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建立需求清单、问题清单和项目清单。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推进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推进团青骨干等力量进社区。积极推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2)推进现代社区共同体建设。一是培育“向上向善向好”的社区公共精神。社区的特色在于其文化,要深入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和历史文脉,形塑社区认同,增进社区信任,形成家园共同体意识。二是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居村民围绕社区公共事务和公共秩序等,开展民主协商,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住户守则,弘扬公序良俗,促进德治、法治、自治的有机结合。

2.以功能综合优化社区服务供给

(1)加快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增强社区综合服务公共空间的共享性、集约性、便捷性和可及性,解决服务资源碎片化、服务空间封闭化问题。一是在街镇层面通过“统筹管理”“物理合并”“化学合成”等方式完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等公共空间的综合利用机制。二是在居村层面做实家门口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式”服务综合体。采用资源整合、功能复合、优势叠加等模式,让家门口服务的公共设施成为市民群众生活中的新型“便利店”。

(2)创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运营机制。一是深化社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个人事项向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集中,推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向居民区延伸服务。二是优化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发挥社会组织专业化作用,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以机制融合完善精细化管理

(1)推动常态治理与应急治理机制相融合。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总结固化社区疫情防控经验,做好平战结合。一是建立完善社区应急管理机制。编制、修订社区应急预案,强化社区应急工作保障,加强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加强韧性社区建设。二是深化物业治理创新。完善居村基础设施,动态更新社区实有人口、房屋和车辆等基础信息数据。三是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①不断健全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社会矛盾风险防控协同机制,推进平安社区建设。

(2)推动条块工作机制相融合。一是严格居村协助行政事务准入机制。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居村的协助责任变为主体责任,不得就协助行政事务对居村单独进行考核,不得随意对居村增设“一票否决”事项。二是做实职能部门主动服务居村工作机制。推动建立服务清单,落实条块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街道、乡镇以及居村约请制度,强化“部门围着基层转,居村围着群众转”的制度保障。

(3)推动线上线下工作机制相融合。一是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为社区精细化治理提供支撑。建立社区治理主题数据库,共享数据资源,为及时发现、联动处置社区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加快推进“社区云”建设,整合社区各类信息系统,规范基层信息数据采集,优化基层台账填报,推动传统社区治理向“互联网+”社区治理拓展。

4.以队伍增能破解社区治理短板

(1)不断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一是深化推进“班长工程”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居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鼓励街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居村交流任职。持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和社区骨干队伍建设。二是建立分级分类全覆盖集中轮训体系。加强对基层党建、民主协商、新媒体运用等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培训,提升开展党建工作、群众工作和基层治理工作的能力。

(2)健全联系服务基层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完善市、区领导联系街道、乡镇以及居村制度,完善党员干部包联网格、走访联系制度。二是深化完善“两代表一委员”进社区制度,充分发挥密切联系居民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作用。

三、进一步深化上海社区治理的思考与建议

在《意见》的指导下,需要树立大发展、大治理、大基层的理念,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1.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的基石工程,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上海的社区防疫经验再次证明,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关系到社区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居民的美好生活。因此,要进一步赋能基层党组织。一是提高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社区治理资源、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增强整体思维和系统思维,强化党建引领自治共治德治法治的能力。

2.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的新基建工程,提升社区治理的数字化能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社区治理必须要顺应形势。一是要加快社区智能化设施建设,优化信息系统功能,真正助力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二是要注重智能系统的场景应用能力,“应用为要,管用为王”。要增强系统的针对性、包容性和动态性,切实提高社区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字化能力。

3.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的体制优化工程,提升社区综合服务管理能力。作为基层社区,迫切需要公共服务管理资源的整合,需要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结合。一是在街镇层面完善社区党建“1+2”体制,建立街道8个办公室、镇相关科室之间以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心等机构之间的协作机制。二是在居民区层面完善党组织设置,将党建網格与管理、服务、自治网格相融合。探索建立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改造的新体制,探索物业信托服务的新体制,不仅改善硬件环境,同时提升软件服务能力。三是推动从“三社联动”走向“五社联动”,即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企事业单位、社区基金(会),五者之间形成闭环生态,链接社会资源。

注释:

①马卫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求是》2018年第23期。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现代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猜你喜欢
精细化规范化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高血压患者中开展规范化管理的应用效果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分析规范化介入护理配合在TAVR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精细化护理实施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农药精细化生产管理相关思考与分析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