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共长:耕读课程的亲子化探索和实践

2020-11-10 07:18吴颖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实践

吴颖

【摘要】面对家庭教育远离自然、学校教育缺失自然的教育弊端,我校将耕读课程进行亲子化实践。通过家校联手动起来、大手小手牵起来、社会力量引进来三种方式构建课程开发模式,并通过主题式亲子课程、礼仪式亲子课程、家庭式亲子课程探寻耕读课程的实践路径,以期实现课程亲子化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耕读课程 亲子化 实践

一、耕读课程亲子化的价值

(一)修复家庭教育远离自然的漏洞

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乡村开始向城市发展,家长们进入工厂务工而放弃土地耕作,儿童也离自然越来越远,他们穴居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被电子产品所包围,家庭教育中儿童对自然和劳动的了解多来自书本、网络的第二手资料,农村的儿童长在农村而不知农村。同时,农村的家庭教育也严重缺失,有的家长因为忙于工作而疏于与孩子的沟通,有的家长只注重对孩子物质的满足,而更多的家长则认为自己能力已跟不上孩子的教育而感到无力。

在家庭教育中融入耕读课程不仅可以让中华传统耕读文化回归家庭,传承耕读的核心价值,而且可以帮助家长找到自身的价值,重建自信,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亲子关系更和谐、家庭氛围更融洽,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二)填补学校教育中自然教育的缺失

审视我们当前的学校课程,也发现一些弊端。我们的课程是专家编写、教师实施,我们的学生只是被教学,被动汲取书本上的知识,渐渐地让他们丧失了应有的个性。学生疏远自然、脱离大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局限在书本和习题之中,儿童失去了在大自然中体验、提问、探索的生命本性。

传承和开发耕读课程,带领学生重回自然之中,探索实践耕种,体验四季变化,重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增加劳动的机会,提高动手能力,重新让大自然赋予学生灵性,陶冶他们的情操,让耕读的淳朴方式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二、耕读课程的家校开发模式

学校成立了耕读课程开发实践的领导小组,由校长和两位家委会委员任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任副组长,学校中层干部和家委会成员担任组员,共同商议耕读课程的资源开发和亲子化实践的方式。

(一)家校联手动起来

学校和教师是校本化课程的开发主体,学校有文化定位,教师有教育素养。好的教师是有课程意识的,他能发现课程资源,并将各因素统整结合。由课程资源的生发点进行多向链接,再从课程理解出发,对资源进行梳理发现其育人价值,定位课程目标和编写课程内容。所以,学校耕读课程的开发主体在教师,但同时家长作为一个社会人,有自己的独特视角,邀请家长对教师开发的课程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补充,是对教育围墙中的教师视角的补充。

(二)大手小手牵起来

学生是课程实践和收益的主体,课程是否有价值,其实最有评判权利和评判标准的是学生。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开发课程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多元的调查,并耐心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发现他们的兴趣点、融入点和成长点,从而设计更贴近学生成长的课程。

(三)社会力量引进来

耕读课程是深植于江南大地的,在我们的身边有对过去耕读文化熟知的人,也有现代耕种的排头兵,耕读课程的开发离不开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他们可能是农业专家,可能是种植大户,也可能只是家里田间劳作的爷爷奶奶。我们将他们请进学校来,为我们的耕读课程带来专业的指导、丰硕的资源、传统的经验……

三、耕读课程亲子化的实践路径

(一)主题式亲子课程

主题式是亲子化课程实践的主要路径,以一个耕读实践主题为引领,分支打造出多项课程实施内容。比如,学校从二十四节气中挑选了四大主题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个代表性节气,开设了“开耕节”“农创节”“丰收节”“感恩节”,在这四个重要节日里,家校共同开发了丰富的课程实施内容,让学生在多元的知识领域、丰富的活动内容中感知中国节气文化,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秋分丰收节”亲子活动内容

(二)礼仪式亲子课程

小学生涯中有三个重要的仪式:入学仪式、成长仪式、毕业典礼,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因为这三个时期正是儿童成长转化的关键期,就像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的分枝期。在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需要家长的关爱、教师的指引,这样才能保证小树的挺拔、向上。所以,在我校的耕读课程中特为这三个仪式设立了亲子课程。

1.入学仪式的“寻水之旅”

这是孩子和家长第一次来到学校,来到我们的“生生园”耕读课程实践基地。他们惊叹于这里的生机勃勃,到处寻找着园子里的动植物,品读着园内的童谣。寻水之旅课程引导学生寻找“生生园”内的水资源,探寻它的流动路线并亲子画下水流路径,引导学生发现水的循环;寻水而不止于水,寻找被水滋养的动植物,发现水的魔力,体会到水乃万物之源;寻水而不止于“面”,我们将水赋予家庭教育的内涵,倡导赏识教育、倡导“流动引起生动”的家庭教育理念。

2.成长仪式的“护树行动”

正如前文所说,孩子就像小树苗,“生生园”内也有许多小树,他们需要人类的照顾,结合百果园、百木林内的植物资源,我们设计开展了一系列护树行动课程。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科普”下了解每种果树的栽种、管理方法,尝试着剪枝、嫁接、套袋护果、粉刷树干……在亲子劳动体验中,他们同时体会到了成长中的人生哲理:長大的过程中也会有旁枝逸出,父母和教师对你的“修整”正是为了你更好地成长结果;嫁接就像发现优质资源并加以内化;套袋护果教会他们善用多种方式保护好胜利果实;粉刷树干潜藏着家校架起防线,抵御各种影响儿童成长的不良因素。

3.毕业典礼的“亲子插秧”

每当毕业季,学生们总想为母校留下点什么,播撒下种子,期待来年的丰收和无限的循环或许就是一份最好的礼物。每年毕业季开设的“亲子插秧”活动,让家长和学生重新近距离接触大地,他们在水田中迂回前进,将一株株水稻秧苗插入沃土之中。家长手把手指导着孩子如何将秧苗插直,使秧苗整齐成排,孩子耐心地聆听父母的指导,在一次次的弯腰中,在一个个的来回中,大家都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但畅想到金秋的那片金黄和留给学弟学妹的无限未来时,所有的苦累都化为了值得,这就是劳动教育的价值。

(三)家庭式亲子课程

家庭是孩子安全的避风港,他们在这里得到哺育、得到指引、实现成长。但是很多家庭可能因为家长的时间、家长的沟通方式、孩子的叛逆等原因,缺少亲子沟通。为此我们开发的耕读课程中有很多增进亲子交流、亲子合作的契机,希望通过这样的途径引发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也让孩子在与父母的合作中发现父母的真心和用心。比如,我们开展的“家庭亲子盆栽种植”,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查阅、记录、呵护植物的生长;“家庭堆肥箱的制作”,引导家庭重视垃圾分类和垃圾的再利用;“与父母共品水八仙”,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了解江南的水八仙,并品味自己对家人的那份爱。家庭式亲子课程中家长是学校课程的支持者、参与者、合作者和协助者,同时也是受益者。

四、耕读课程亲子化的评价实施

学校建立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四维课程评价体系。学校中层对教师课程实施中目标完成情况以及课程内容的创新程度进行评价;学生、家长通过问卷对课程开发的意义及其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和家长在课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力进行评价;学校对课程建设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并适时修改课程推进中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四维评价体系,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有效地进行活动反思,提升了每项课程和活动的育人价值,实现了家校共育、共生共长的目标。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