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矛盾分析

2020-11-11 13:05
报刊精萃 2020年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念精细化

重庆市江津区委党校

1.导论

随着十八大的召开,党和政府在推动社会治理发展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可见,社会工作已然成为社会治理共同体中的重要一员,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在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矛盾,分析并解决这些矛盾有利于矛盾向好的方向转化,从而使社会工作更好地推动社会治理的进程。

2.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矛盾

2.1 基层政府与社会工作机构的矛盾

在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这个大背景下,基层政府与社会工作机构本应该是两个平等的合作主体,然而由于我国政府总是处于主导地位,加之政府部门行政边界模糊,导致社会工作的专业能力难以施展。目前,部分地区的基层政府与社会工作机构的关系演变为资源依附、资金依赖的关系。一方面社会工作机构为了迎合基层政府,没有底线地完成政府部门交代的工作,产生了工作作风官僚化、行政化。另一方面,基層政府怀疑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和工作成效表示怀疑。这种矛盾极大地影响了社会治理的成效。

2.2 社会工作服务与居民个性化需求的矛盾

当前,我国城乡各地居民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简单的社会工作服务已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社会呼唤更加精细化、多样化的社会工作服务。然而,很多社会工作机构只求服务数量的增加而不求服务质量的提高,忽视了居民的需求,这样无法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帮助。

2.3 中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念的矛盾

我国社会工作的很多价值观念是从西方国家传播而来,但是很多社会工作者在盲目照搬西方价值观念,不注重人们普遍认可的传统观念,而是宣扬“个人独立”、“普世主义”等价值观。中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念构成了一对矛盾,这导致社会工作者与社工机构遭到案主的质疑。

2.4 社会工作服务与价值观之间的矛盾

在很多机构中,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方法和价值观在实践中并不统一,这种矛盾极大地阻碍了社会工作者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同时也不利于社会工作充分有效地参与社会治理。一方面很多社工的价值观如尊重、案主自觉等,都没有与实践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另一方面,很多机构并没有建立起一个独立话语体系,就会让机构提供的服务难以得到政府和人民的认同。

3.解决矛盾的策略

3.1 优化政府购买服务,创建良好政社关系。

我国基层政府部门需要被加入到“政府购买服务”体系里去,明确各级政府的工作职责与具体任务,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以及具体流程,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基层政府可以建立一个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社会服务项目的投标、审批与监督等方面。要让社会工作机构和基层政府这两个主体明确各自的定位于职责,使这两者的边界清晰化,各司其职,相互促进。

3.2 细分居民需求,推动服务精细化发展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群众也可以细分为诸多类别。要做到服务的精细化,首先就要做到服务群体精细化,这样能够使机构更能深入了解那个群体的特点与需求,从而提供更高质量、更人性化的服务,与其他机构形成差别竞争优势。其次,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服务对象的特点,制定出独一无二的服务方案,提高精细化服务的有效性。

3.3 充分结合国情,促进价值观念本土化

社会工作是一个价值观念很强的专业,而中西方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不促进价值观念的本土化,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在实务层面,价值观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具体社会文化中的人,因此,社会工作价值观只有与中国特定的文化相联系,与具体的社会发展现状相结合,才能更好实现社会工作为民服务的专业要求。

3.4 用价值观念指导实践,形成独立话语体系,

我国社会工作者需要转变自身观念,不要一味地迎合政府而丧失了自身的价值观。社会工作机构急需形成一套独立的话语体系,既这让政府对社会工作机构能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也让社会民众充分认可社会工作机构提供的服务。此外社工机构坚持的价值观,比如保密、尊重、案主自觉等,应充分融入实务工作和我国国情,这样才能促进服务方法的改进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念精细化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部地区持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研究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论中国哲学经世致用传统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