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师教研共同体的四个基点

2020-11-16 06:04陶兰月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陶兰月

摘    要  为有效提升区域内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速度,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名师工作室以分享、合作为核心,利用“雁阵效应”,以四个基点为支撑,构建教师教研共同体:关注目标规划,体现愿景“共识”;倡导专业阅读,呈现团队“共读”;重视课堂实践,展现技能“共练”;立足开放交流,实现区域“共赢”。

关键词 教师教研共同体 名师工作室 合作分享

学习共同体是指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有机体[1]。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标,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中的困难与问题,成员彼此之间通过学习过程建立的沟通、合作、交流需求,并承担责任、相互支持、共享经验,形成相互影响和促进的交往性人际关系[2]。这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是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如何依托语文名师工作室,利用“雁阵效应”打造教师教研共同体,有效提升区域内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速度,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笔者认为,需要以四个基点为支撑。

一、关注目标规划,体现愿景“共识”

目标是工作的方向,规划是基本航线。工作室的主持人,既是团队中的“头雁”,也是指挥员。如何围绕工作室的总目标和规划在认识上让大家形成一种共识,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心中有标。根据参与效应原理,一个人的参与度越高,他的欲望就越能得到满足,越能激发他的工作热情。名师工作室从成立到届满一般需要三年时间,成员构成分主持人、骨干成员、青年教师三个层次。大家有着共同愿景,自愿走在一起,开展学科专业研讨、交流、分享等活动,研讨内容分专题或学段完成,研究路径环环相扣,需要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为了使工作室制定出清晰具体的目标,使制定的规划具有前瞻性,能够发挥团队的个人潜能。主持人召集工作室成员全程参与讨论、修改、完善,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明确工作室的方向和未来发展走向,为打造优秀团队形成教师教研共同体做好心理准备。二是实事求是、人人达标。适度的专业成长规划有助于目标的快速达成,也能提高对专业发展的兴趣。教师教研共同体成员要围绕总目标和规划,立足于自身的实际能力,科学制定个人成长规划,要实事求是、准确定位、导师过目、人人达标。所以结合实际、可操作性的个人规划,有利于形成以主持人为中心网状的辐射性教研共同体,从而达到向心力、执行力的最优化。

二、倡导专业阅读,呈现团队“共读”

专业阅读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直接作用于课堂实践的一种自觉阅读。营造好的专业阅读氛围对于形成教师教研共同体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工作室成立初期,主持人可以选取一到两本教育经典作为精读书目,带领成员在QQ群或微信群内共读,每天固定时间,把读书心得分享到群内,这样建立的教研共同体能够实现工作室成员的及时交流、全员互动、资源共享,实现名师、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增强团队学习力、凝聚力和向心力。长期坚持不懈进行专业阅读,能够形成区域内上百人同学习、互促进、共成长的“一”字形态势,夯实教师专业阅读之基。

如果管理者(或主持人)把握不好成员之间的互动与参与,就不能很好地形成教研共同体的特质。这就须要拓展阅读范围,采取任务驱动式管理,营造多样化结伴而行的共读氛围。管理者对教研共同体的构成人员、参与形式、参与效果进行方向引领;工作室选取共读的主题、对读书的数量、交流方式进行讨论;细化任务单,分工作室进行指导,争取学校、专家与教师的全员参与;制定评价工作室教研共同体标准;上交其工作室教研共同体的总结、反思,等。

三、重视课堂实践,展现技能“共练”

“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真正的实践共同体空间。”[3]“雁阵效应”的核心是建立协同合作、有目标、有引领、有互动等特点的高效团队。工作室主持人(头雁)負责组织、示范,骨干教师(飞雁)起到中坚、骨干作用,青年教师(雏雁)紧跟其后,学习技能,实现工作室教师专业成长的“群雁起飞”。

教师要想获得专业发展,首先要从打磨课堂教学开始,其中名师工作室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工作室应发挥团队力量,争取创造一个可以让成员实践的机会。工作室中的青年教师热情高、思维活跃,但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课堂实践经验不足。把青年教师站稳课堂、驾驭课堂的技能作为工作室打造教研共同体关注的重点,可以构建“师徒同磨课,实践促成长”活动模式。骨干教师以师父身份进行磨课示范,引领课堂方向;作为徒弟的青年教师在磨课中把握方法解读教材、学习课堂设计技能;团队观课议课、评价促进提升;师徒反思不足,全员进行总结。这种帮带式磨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路径之一,教师个体可以充分感受到来自团队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

教师教研共同体还需要在活动中淬炼课堂技能。搭建区域活动平台,以同课异构、同课同构、双师同堂、微型课展示、说课比赛、教学技能大赛等形式进行,根据工作室不同教师的身份,分设不同组别参与。无论是报名、比赛结果都以工作室为单位进行统计量化,纳入年度考核。竞技同台赛的成绩体现出各工作室教师教研共同体的达成效益,展现出团队精神面貌和集体成果,为教师快速成长搭建平台,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升。

四、立足开放交流,实现区域“共赢”

名师工作室管理过程中除了学期、学年考核,搭建诸如开放交流、结伴合作的学习共同体研学模式,也是实现“雁阵效应”的有效途径,也可以使区域内专业引领辐射达到最佳效果。

工作室成员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人文资源,利用校际之间的教研互动,工作室导师的校际指导,能够有效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外开放交流活动,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展示名师工作室团队教师教研共同体的整体水平。因为开放交流活动须要设置多个环节,目的是检验主持人的领导力、骨干教师的执行力、青年教师的学习力的表现状况;检验教师的授课水平、说课能力、评课机智、讲座技能的发展水平;检验工作室成员讲、说、评、写的综合能力。

工作室成员来自不同片区,拥有不同的学校文化背景,有不同的教学特点,容易形成教师资源和文化横向整合的研修平台,也容易成为教师融合发展共同体,能够吸收丰富的人文资源,视野更开阔、文化更丰盈。工作室导师两两结合,携手开展课堂研修开放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形成教师教研共同体,创生出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展示出不同学校、不同工作室、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风采和教育智慧,影响、辐射不同学校与学科,生成优质资源辐射平台。

参考文献

[1]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李季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 漆艳春,刘金龙.高效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与隐性知识共享[J].科技信息,2010(22).

[3] 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理[M].吴国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名师工作室
带一支团队 抓一批项目 出一批成果
关于中职学校组建“名师工作室”的一点思考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发展英语教师共同体科研能力的策略探讨
创建名师工作室 探索培训企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名师工作室”教师研修动力机制探微
青岛“名师工作室”聚焦讲堂注重社会效应
以工作室为载体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基于地理“名师工作室”主体功能和作用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