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载体的构建

2020-11-16 06:04沈志媚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小学语文

沈志媚

摘    要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载体的构建,是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借助“读前调查卷”进行学情研判,落实诊断性评价;借助“读中导读单”加强过程指导,落实形成性评价;借助“读后展示台”组织成果分享,落实总结性评价。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整本书阅读 教学评价

倡导并推行整本书阅读,已成为小学语文老师的共识。整本书阅读的深入推进,依赖于合理、完备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载体的构建,积极实施读前的诊断性评价、读中的过程性评价、读后的总结性评价,对提升整本书导读实效、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增添学生的阅读动力,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结合《小英雄雨来》整本书导读的教学评价,探讨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载体的构建思考。

一、读前调查卷——指向学情研判的诊断性评价载体

在阅读整本书前,教师要借助课前调查卷这一载体,通过检测和调查手段,了解学生的原有水平,认真统计与分析数据,对学情进行研判,从而精准地确定整本书导读的重难点,有效开展后续的导读活动。

1.问卷内容设计

(1)问卷检测的内容

一是与作品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如作者管桦的身份、代表作品等,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等。

二是同类主题或同类体裁作品的阅读理解。如对《小兵张嘎》《青铜葵花》等小说的阅读理解。

(2)问卷调查的内容

一是近期阅读情况。通过问卷,了解近期每个孩子的阅读情况,如阅读了哪些书目、比较喜欢读哪类书、阅读一本书大约需要多少时间、每天大约有多少时间可以自主安排阅读活动等。

二是个体阅读障碍。请学生根据多选题“阅读儿童小说,对我构成的阅读障碍有哪些?”进行自主选择,直面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如不熟悉故事背景、记不住人物名字、理不清小说情节、各类描写无法区分、故事主题难以辨析等。

2.问卷数据分析

在学生完成问卷后,做好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工作。除了解学生阅读情况的个体差异外,对学生的共性问题——“不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知识、不太会用思维导图表达阅读成果、对各类人物描写的作用理解不到位……”進行详细的分析,反思之前的教学弊端,并对后续的导读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设计。

二、读中导读单——指向过程指导的形成性评价载体

在整本书阅读的进程中,教师往往通过“读物推荐课”“过程指导课”“读书交流会”等导读课,加强对学生阅读进程的指导与评价。导读单,是在整本书导读活动中,寓“任务驱动、策略指导、即时评价”于一体的形成性评价载体。导读单运用得当,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习得阅读策略,推动学生阅读活动深入地开展。

1.“计划制定”导读单

读整本的书,不仅要重视引导“读什么”,更要重视引导“怎样读”。指导学生在读整本书前,制定好阅读计划,是名著导读的重要环节。在《小英雄雨来》“阅读计划表”(见表1)中,引导学生依据阅读的“时间、进度、伙伴、方法”等考虑自己的阅读计划,并在全班交流与同伴互助中,完善自己的阅读规划。

“阅读计划表”导读单,既是课堂交流的作业单,更是学生阅读的评价表。引导学生在后面的阅读活动中,即时记录自己的阅读进程,并对照计划,采用自主监督与家长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有效调整阅读的节奏,认真读完整本书。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意义非凡的。

2.“策略习得”导读单

阅读策略,是指为了达成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预测、推理、联结、比较、综合、可视化、问问题、思辨”等阅读策略,对于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加深阅读理解都大有裨益。如过程指导课中,在指导学生精读“送鸡毛信”这个故事时,鼓励学生大胆问问题,并把问题写下来。接着,边反复阅读边把问题与答案一一对应起来,汇制成鱼骨图进行交流与展示。

有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秫秸怎么读?雨来为什么坚持把信亲手交到杜队长手中?故事为什么详细描写雨来赶路的情景? ”在提出三个问题以后,这位同学通过查字典解决了第1个问题,通过与同桌的交流互动解决了其他两个问题。很显然,这样的导读单,是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指导学生综合运用“问问题和可视化”两种阅读策略,在阅读进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进阶式阅读实践活动,并在交流与展示中,通过自主评价、同伴激励等方式,对实践效果给予即时评价,大大地提高了阅读成效,推动了阅读进程。

3.“成果分享”导读单

随着阅读活动的推进,学生的阅读体验越来越丰富,阅读感受越来越深刻,此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形式来表达并分享阅读成果。课堂上,要把成果分享与展评活动整合在一起,积极促进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在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成果表达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如能体现思维显化的思维导图,能体现读写融合的读后感,能展示个性特长的插图秀、配音秀等等。教师精心设计“成果分享”导读单,指导学生学会用合适的方式表达阅读成果,并对自己和他人的阅读成果进行恰当的评价。如在阅读《小英雄雨来》这本书的推进课中,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显性表达阅读成果。有孩子以“雨来”为核心词,从“家人”“小伙伴”“八路军”“敌人”4个分支,把书中的人物关系梳理清楚;也有孩子根据导读单的提示,重新排列小说中的几个关键事件,串珠成线,绘制成上下起伏、一波三折的小说情节图。之后,再由同桌与老师认真评价这一份阅读成果,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与鼓励,学生一定会有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笔者创设机会,利用“成果分享”导读单,指导学生通过写话表达阅读感受。有学生在课堂上写下了这样的话:“雨来虽然还是一个孩子,但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个小英雄。他热爱这片土地,对参与抗日行动的八路军战士崇拜不已;他无比坚强,几次遇险,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始终守口如瓶;他特别勇敢,连夜飞奔送鸡毛信、掩护伤员过关卡、跟随八路军参与战斗……让人肃然起敬。读了这本小说,我觉得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少年,也一定要磨练自己的意志,在成长路上变得更加善良与坚韧。”在学生写下阅读感受的基础上,再组织四人小组进行组内展示与互评,最后推荐优秀作品贴于学生展示区,学生得到的阅读成功感就更强了。

三、读后展示台——指向成果分享的总结性评价载体

读完整本书,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统整、全面的视角,全方位地表达并分享阅读成果,真正落实整本书阅读的总结性评价。利用互联网,搭建整本书阅读的成果展示台,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整理并优化阅读成果,有助于全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更有助于学生产生更大动力投入新的阅读活动。

1.问卷星:以测评卷实施全员测评

读完整本书,以一份测评卷来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是常用的手段。随着实践的深入,课外阅读测评卷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从纯知识的检测走向对阅读知识、阅读能力、哲学思考的全面考查;从单一的客观题向多元开放的主客观题整合改进;从统一的线下集中抽测向自主的线上个体检测跟进……在《小英雄雨来》一书读完以后,笔者在问卷星平台上传了一份线上阅读测评卷,并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测评活动。

(1)客观题检测基本知识

测评卷的第一部分是客观题,含填空题和判断题。这类题型更多地考查学生掌握了哪些基本知识,包含哪些文学常识以及故事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等。这样的题目,主要检测学生有没有认真阅读这本书,有没有熟悉故事的基本内容。

(2)主观题检测阅读理解

测评卷的第二部分主要是主观题,含绘图题和分析题。绘图题,是请学生认真阅读“掩护伤员过关卡”这个事件,抓住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绘制故事情节流程图,感悟事情的险象环生及雨来的机智勇敢。学生可以事先在线下绘制导图,然后把图片上传在测评平台上即可。分析题,则是一个填表题,通过“人物姓名—典型事例—人物特点”几个分项,考查学生能否抓住关键要素,综合分析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感受人物的鲜明特点。

(3)开放题检测个性表达

测评卷的第三部分是开放题,是请学生给《小英雄雨来》的续集编一份目录。可以模仿童话故事《长袜子皮皮》的目录,每个章节以主人公“雨来”开头编目录;也可以像《小英雄雨来》这本书的目录一样,采用多元的形式……此题的设计,读写联动,不仅可以更大地激发学生阅读与表达的兴趣,也可以考查学生创造性表达阅读成果的能力。

2.微官网:以成果集实现多元展评

搭建平台,多元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是整本书阅读总结性评价的一个常用策略。通过建立班级微官网或通过成果集的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扩大学生成果的点击量和受益面,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的成功与喜悦。

(1)专题成果展

读完整本书,在班级微官网,通过“思维导图”“录音秀”“好书推荐视频”“读后感”等专题,分期展示全体学生的阅读成果。一期一专题,期期有特色。在班内展示的同时,动员全体师生、家长、亲朋参与学生阅读成果的欣赏、点评、投票等活动,让更多孩子的阅读成果在网络上流转,让更多孩子因为阅读而留下深深的童年足迹。

(2)个人成果展

在《小英雄雨来》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有多个孩子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并灵活表达阅读成果,积累了丰富的成果资源。为了在班级树立榜样,一本书读完以后,师生根据阅读测评卷的成绩、个体阅读成果的品质,共同推荐出5名孩子成为本次整本书阅读的“阅读小达人”,并为这些孩子举办微官网的个人成果展。榜样虽小,意义重大。这些“阅读小達人”的个人成果展,就像一粒粒阅读的火种,一定会点燃更多孩子的阅读热情,更好地激励孩子们投入阅读,快乐成长。

教学评价,是整本书阅读导读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整本书阅读效果的必由之路。根据儿童整本书阅读的进程,寻找助力儿童阅读的支架,科学构建教学评价的载体,积极落实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工作,必将助推小学整本书阅读活动蓬勃开展,也必将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蒋军晶,刘双双.如何设计阅读单让孩子成为阅读高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3] 庞冉.谈“整本书阅读”评价体系构建——以《百年孤独》的教学评价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05).

[4] 戎敏.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新思维[J].语文建设,2018(12).

[5] 姜凌佳.小学语文整本书导读单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0(03).

[责任编辑:王 颖]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小学语文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