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供求曲线图像与供求曲线试题的误区例析

2020-11-17 04:29河北河南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0年2期
关键词:均衡点需求量变动

河北 河南

近年来,以均衡理论为支撑的供求曲线试题成为高考的常见题型,由于目前的高中教材并没有均衡理论的相关内容,使得这类试题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在一些模拟试卷中,经常遇到难以自圆其说的供求曲线试题,让广大一线教师无所适从。笔者发现,一些不严谨的供求曲线试题,与命题者对供求曲线图像的理解不到位有直接关系,正确认识常见的供求曲线图像,有助于高中师生走出误区,为此类试题的命制和解答扫除障碍。

一、常见的供求曲线图像

在近年来的高考试卷中,常见的供求曲线图像主要有:需求变动(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变动、价格之外因素引起需求变动)的图像、供给变动(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价格之外因素引起供给变动)的图像、供给变动引起价格变动的图像、需求变动引起价格变动的图像等。

1.需求变动的图像

(1)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就会随之减少,用图像表示如图(1);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下跌,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就会随之增加,用图像表示如图(2)。

图(1)

图(2)

在图(1)中,P0→P1表示的是价格上涨,Q0→Q1表示的是需求量的减少。

在图(2)中,P0→P1表示的是价格下跌,Q0→Q1表示的是需求量的增加。

上面的两个图像,都可以称之为: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2)价格之外的因素引起的需求变动

如果某种商品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引起需求变动,如居民的收入普遍提高,会引起人们对高档家用电器需求的增加,如图(3);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居民的收入普遍减少,则会引起人们对高档家用电器需求的减少,如图(4)。

图(3)

图(4)

在图(3)中,商品的价格没有发生变化,是价格之外的因素引起的需求的增加;在图(4)中,是价格之外的因素引起的供给的减少。

价格之外的因素引起的需求的增加或者减少,此类图像称之为“需求变动的图像”。

2.供给变动的图像

(1)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的变动

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则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就会随之增加,用图像如图(5);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下跌,则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就会随之减少,用图像如图(6)。

图(5)

图(6)

在图(5)中,P0→P1表示的是价格上涨,Q0→Q1表示的是供给量的增加;在图(6)中,P0→P1表示的是价格下跌,Q0→Q1表示的是供给量的减少。

价格变动引起的供给量的增加或者减少,这类图像称之为“供给量的变动”。

(2)价格之外的因素引起的供给变动

如果某种商品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业能引起供给变动,如国家下调新能源汽车的增值税,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成本下降,在新能源汽车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会有更多的资源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而引起新能源汽车市场供给的增加,如图(7);反之,如果国家上调新能源汽车的增值税,则会引起新能源汽车市场供给的减少,如图(8)。

图(7)

图(8)

在图(7)中,商品的价格没有发生变化,是价格之外的因素引起的供给增加;在图(8)中,商品的价格也没有发生变化,是价格之外的因素引起的供给减少。

价格之外的因素引起供给的增加或者减少,此类图像称之为“供给变动的图像”。

3.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变动的图像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引起均衡价格的上涨和均衡量的增加,用图像表示就是需求曲线右移,均衡点(E)向右上方移动至新的均衡点(E1),见图(9);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需求减少则会引起均衡价格的下跌和均衡量的减少,用图像表示就是需求曲线左移,均衡点(E)向左下方移动至新的均衡点(E1),见图(10)。

图(9)

图(10)

在图(9)中,P0→P1表示的是均衡价格上涨,Q0→Q1表示的是均衡数量的增加(简称均衡量增加);在图(10)中,P0→P1表示的是均衡价格下跌,Q0→Q1表示的是均衡数量的减少(简称均衡量减少)。

4.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量变动的图像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引起均衡价格的下跌和均衡量的增加,用图像表示就是供给曲线右移,均衡点(E)向右下方移动至新的均衡点(E1),见图(11);反之,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供给减少则会引起均衡价格的上涨和均衡量的减少,用图像表示就是供给曲线左移,均衡点(E)向左上方移动至新的均衡点(E1),见图(12)。

图(11)

图(12)

在图(11)中,P0→P1表示的是均衡价格下降,Q0→Q1表示的是均衡数量的增加(简称均衡量增加);在图(12)中,P0→P1表示的是均衡价格上涨,Q0→Q1表示的是均衡数量的减少(简称均衡量减少)。

二、常见的几种错误试题例析

近年来,在一些教辅资料和一些模拟试卷中,常见的错误有以下三种:

1.把价格引起的供给变动当成非价格因素引起的供给变动

【例1】猪是六畜之首,是中国人内食蛋白摄入的主要来源。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国内猪肉批发价格从2019 年6 月初的每公斤21.53 元,一路走高,突破到9 月初的每公斤32.26 元,而去年此时则为每公斤19.55 元。这主要是由于非洲猪瘟对养殖户补栏积极性造成了严重影响。

若其他条件不变,在图中画出曲线以反映此次价格变化后对生猪存栏量可能带来的影响。

官方提供的答案如下:

【试题简析】

该题要求考生作图,要求“在图中画出曲线反映此次价格变化后对生猪存栏量可能带来的影响”,考查的是教材“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的知识。猪肉价格上涨,生猪养殖的利润增加,更多的资源就会配置到生猪养殖业,生猪的存栏量就有可能增加,用图像表示就是供给曲线上的点移动,如下图:

为什么说命题者的答案是错误的?因为答案给出的图像是“供给增加引起价格变动”的图像,所表示的是“生猪存栏量增加对生猪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响,而不是试题要求绘制的“反映此次价格变化后对生猪存栏量可能带来的影响”,也就是错用了本文第一部分的图(5)与图(9)。

2.把“供给变动引起的均衡价格与均衡量变动”当成“价格引起的需求量变动”

【例2】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选项与下图所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 )

A.“十一黄金周”景区价格下调,导致景区价格与参观旅游需求的变动

B.政府进行新能源补贴,导致燃油汽车价格与燃油车需求量的变动

C.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导致国内油价格和供应量的变动

D.人民币贬值,导致美国出口至我国商品价格个供应量的变动

【命题者的答案】A

【试题简析】试题中的图像是市场供给增加(供给线右移)引起的均衡价格下降与均衡量的增加(均衡点右下方移动),是供给变动影响价格与均衡数量,而不是选项A 所描述的“价格下调,导致景区价格与参观旅游需求的变动”,因此,该题的答案选A 是不能成立的。价格下降对需求的影响,应该如本文第一部分的图(2)。

事实上,不但该题的答案不能选A,而且选项C 倒是应该是正确答案,理由如下:

国际原油价格大跌会引起国内成品油供给的增加(炼油成本下降会增加炼油行业利润),进而引起国内油价的下跌,用图像表示供给曲线右移引起均衡点右下方移动,故C 可选。

如果命题者本意是选A 项,那就应该用价格下降引起需求量增加的图像,即用本文第一部分的图(2),而不是现在的图像。

3.把“销售量”单纯理解为“消费量”

【例3】图1 中P 为价格,Q 为数量,S 和S1为商品的供给曲线,D 为需求曲线。若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情况会引起E 点向E1点变动的是 ( )

A.持续推进钢铁去产能工作,淘汰钢铁落后产能

B.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进口日用品销量大增

C.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实行租购同权,商品房价格下降

D.实行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补贴制度,农民扩大生产规模

【命题者的答案】D

【试题简析】图像显示的是供给曲线右移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与均衡量增加。国家补贴绿色生态农产品的生产,农民就会扩大绿色农产品的种植,即绿色农产品供给增加,供给增加能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与均衡量的增加,因此该题选D 是没疑问的。持续推进钢铁去产能,市场的供给减少而不是增加,排除A;租购同权,租赁市场发展会引起房地产市场购买的减少(需求的减少)不会引起商品房供给的增加,排除C。

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该题排除B 的理由是什么?

降低日用消费品的关税,在国内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进口商会扩大进口规模,从而使得我国市场上日用消费品的供给增加,进而引起均衡价格的下跌与均衡量(销售量)的增加,因此该题选B 也是可以的。

命题者对该题的解析理由如下:

“B 项“减低关税,销量大增”表明关税政策导致需求增加;至于供给,B 项没有反映,且短时间内的销量大增并不一定是由供给增加引起的(比如清库),因此,均衡价格是否变化、如何变化不能确定,还要进一步考察供给和需求变化情况,故B 项与题意不符。”

从上面的解析可以看出,命题者认为,“销量”就是“需求”,销量增加就是需求增加,而试题的图像是供给增加引起的均衡价格变化,因此不选B。

“销量”是不是“需求”呢?

答案是否定的,“销量”是什么?是“成交量”,也就是均衡图像中的“均衡数量”,曼昆在《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中,对常见的几个量的定义及其相关的文字表述如下:

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该书73 页)

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该书79 页)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该书83 页)

“字典中,均衡这个词的定义是各种力量处于平衡的状态——这个定义也描述了市场均衡。在均衡价格时,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物品量正好与卖着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相平衡。均衡价格有时也被称为市场出清价格,因为在这一价格水平下,市场上的每一个人都得到了满足:买者买到了他想买的所有东西,而卖着卖出了他想卖的所有东西。”(该书84 页)

为了便于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以本文第一部分的图(11)为例:

在该图中,Q0是商品价格在P0时的均衡数量,Q1是商品在价格在P1时的均衡数量,一个是供给发生变动前、一个是供给变动之后。

按照西方经济的理论,均衡数量(均衡量)是: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同时也是卖者愿意卖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因此,我们可以把“均衡数量”称之为“成交量”,它既是卖方的“销售量”(销量),也是买方的“购买量”。

总之,上面这个图像与试卷的图像表示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西方经济学的均衡图像中,直线与曲线是通用的),这个图像表示的就是供给增加引起的均衡价格下跌和均衡数量增加,是可以表示“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进口日用品销量大增”这个经济现象的——关税下降,在国内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国内市场上的进口商品的供给增加,进而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与均衡数量的增加,因为在西方经济上,“销量”就是“销售量”,与“购买量”,都是指“均衡数量”,就是图中的Q0和Q1,从Q0→Q1,表示的就是销量增加。

熟悉常见的供求曲线图像,尤其是供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图像,有助于正确认识和使用供求曲线图像命制和解答试题。但愿本文对一线师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均衡点需求量变动
从数学角度看“弹性”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价格战是一定的! 2020年虾苗需求量预计减少10%~20%,苗价下调是趋势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交易成本理论在油田企业小修业务自营和外包决策中的应用分析
变动的是心
三级供应链投资模型的评价管理
交通拥堵均衡点分析
中高速经济增长“均衡点”亟待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