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改革 彰显能力 涵育素养 以史育人
——2020 年全国卷Ⅱ试题评析及复习启示

2020-11-19 08:05宁夏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0年5期
关键词:历史试题史料试题

宁夏

随着2020 年高考的结束,历史试题也均一一呈现在学生和教师面前,2020 年全国卷Ⅱ的历史试题,从整体而言,基本延续了2019 年的命题思路,题型、试题语境风格等方面较为平稳,注重教学实际,凸显基础知识与学科能力的结合;从核心素养的落实来看,依旧彰显五育并举,不断深化高考改革的要求,稳中有变、稳中有进,多角度、多领域地从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等方面展现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认同感,激发学生的使命意识和家国情怀。因此,笔者围绕2020年全国卷Ⅱ的历史试题,尝试结合、借鉴《教学考试》杂志社“2021 知识巩固”项目的命题维度进行分析,明晰试题变化,掌握命题角度,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重新整合、挖掘教材,设计复习框架、思路,以期适应未来高考改革要求,做到有效备考,达到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一、试题知识点分布与考查角度

从考点、考向和考查角度对2020 年全国卷Ⅱ的历史试题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试题的整体命题框架基本上沿用了2019 年的思路,从知识点的分布、题型与试题结构、呈现形式等方面均没有较大的变化,必修和选修模块内容分布均匀、合理,体现了以稳为主的主导思想,但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史料选取更加多元

从试题所选的材料内容来看,信息丰富、历史感强,有史料记载、文物遗存、数据统计、学者观点及党史资料等,相较于去年的试题材料,学科间的交互性综合渗透明显增强,如壁画艺术与史学研究相结合等。这也是2020 年试题出现的较大变化之一,要求不断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积累历史知识、史实,通过试题中所体现的情境创设,合理、有效地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具备观察、分析、概括、理解史事的眼光,更好地体现历史学科所要求的基本素养。

(二)更加注重回归课本基础知识

选择题第26,27,28 题,主观题第42,45 题等,尤其是42 题直接考查了欧洲联盟的相关知识,45 题对课本中的改革内容进行直接考查,这些都意在指明回归课本,夯实知识基础的重要性。

(三)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考查进一步强化

2020 年的第42 题改变以往的宽泛式自选论述风格,变为在一定逻辑方向下的论述,更符合历史学习的思维要求,在论述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难度上略有提升。

(四)更加密切地联系社会历史发展

通过对试题材料所呈现的史料的分析,笔者发现,高考注重引导学生更加密切地联系当下生产生活、德智体美劳、深化改革开放、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维护世界和平及奉献的科学精神等当前比较受关注的社会话题,纷纷通过试题材料信息传递给学生,通过分析、解释,发挥出历史学科的借鉴和学习功能。

二、涵育学科核心素养,突出史学育人功能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2020 年全国卷Ⅱ继续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出发,依托时政热点、传统文化、社会生活、重大政治事件、历史人物和经济发展等不断强化、渗透,逐步向新高考改革所要求的史学素养和思维过渡。

(一)渗透唯物史观考查,培养科学历史观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中强调:“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如2020 年全国卷Ⅱ选择题第25 题考查了唯物史观指引下的相关史学方法和历史探究,第41 题第(2)问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海河体现了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等,学生的思考过程也体现了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进行解题的思维过程。

(二)多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强化学生时空意识

对于时空观念而言,2020 年全国卷Ⅱ历史部分可谓不遗余力,几乎均涉及了对时空观念的考查,例如,第25 题考查不同空间下文物与文化遗存的互证;第28 题考查1894 —1914 年间外商企业在华投资总额增加所折射出的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重要途径的历史结论,除不符合事实的选项外,其他选项均运用时间维度排除干扰选项;第31 题,通过1978 年中央印发的《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的迅速发展起来的》等文件的时空依托,考查学生对国有企业改革、引进外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等知识点时空信息的了解掌握情况。

(三)史料多元与设问引领,加强学生史料实证思路

如前所述,2020 年全国卷Ⅱ的历史试题通过图片、表格和文字等多元形式传递历史信息,引导学生在历史复习过程中,不应只关注文字史料,对于图片、图表所呈现的历史信息也要积极进行思考,逐渐养成对史料进行有效辨析的能力,通过设问进行方向性的引领,使学生形成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从而达到加强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目的。例如,第26 题题干材料叙述了宋代殿试的形成过程,设问从科举发展角度设计,结合史料呈现的时间、具体内容可依次排除世家大族和省试的相关选项,得出考试程序完善的正确结论,充分体现史料辨析后得出客观、全面历史认识的实证思维过程。

(四)注重历史解释培养,依托现实发展渗透家国情怀

结合试题可以看出,其以史料为依据,要求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描述并揭示深层因果关系,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结合史料内容感受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改革发展成果、社会生活及世界和平发展等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形成热爱祖国、关注世界的强烈责任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选考题第47 题,通过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将毕生奉献给地理和气象学的经历,诠释了个人人生价值与国家利益的统一,充分发挥了试题材料的育人功能,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家国情怀。

三、教学启示与复习备考策略

结合2020 年全国卷Ⅱ的历史试题,在保持总体不变的前提下,局部进行了一定创新,进一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总体要求,并通过试题进一步坚持了五育并举的命题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为今后科学、有效备考指明了方向。笔者结合以上分析谈谈下一年高考复习方面的几个策略:

(一)继续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有效运用

从2020 年的全国卷Ⅱ的历史试题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试题回归了教材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帮助学生在一轮复习中从不同角度去梳理基础知识,并通过二轮的专题知识整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选考题45 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中将兵法的背景及评价,紧密契合教材内容,难度较低,学生作答也比较容易,但如果在复习过程中没有对课本知识进行有效梳理并强化,就有可能作答不全面,造成一定程度的失分。第42 题考查欧洲联盟的知识点,如果在复习过程中对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了解不深入,就无法对后来欧盟建立后合作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形成因果论述,因而就不能很好地阐述试题中所述的欧盟的发展及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关系,造成逻辑混乱,影响作答。因此,教师在梳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应该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通过时空线索帮助学生打牢知识基础;通过专题设计,突破教材知识点编排限制,整合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回归教材,形成整体认识,厘清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深入理解知识点,提升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多层次理解史实的思维能力。

(二)合理选取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如前所述,2020 年的全国卷Ⅱ历史试题的史料基本来自于教材以外,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围绕知识点,宽领域、多角度地选取类型、语言风格与高考试题接近的相关史料,帮助学生拓展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学会依托课本知识,联系所学,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形成稳定有效的历史迁移能力;与此同时,在分析史料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及历史信息的筛选能力,让学生对历史的复杂性、多样性形成全面的认识,逐步形成一分为二、全面客观的史学思维,落实《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的要求。例如,2020 年全国卷Ⅱ第29 题,课本知识强调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标志性事件是南昌起义。结合试题材料的分析可知,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合作期间就对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本质有了逐步的认识,并非大革命失败后才做出的决定,通过迁移,学生深入理解了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的确立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有助于其进一步理解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及日后共产党所做出的一系列重要抉择,充分认识当时历史环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及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贯穿好核心素养要求

结合2020 年全国卷Ⅱ试题的作答要求,其加大了对学生历史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复习中,一方面通过中外关联的材料或古今关联的材料强化阅读,训练学生的对比思维能力,运用唯物史观,养成从宏观方面进行思考的整体、开放历史思维,有序的实证意识,做到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试题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语言答题的能力,发挥时空坐标的特定指向作用,在历史解释方面形成逻辑层次,并解释深层次的因果关系,全面论证、合理阐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当前时政热点、国家大事,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在历史复习中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贯穿核心素养要求,为发挥好以题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2020 年全国卷Ⅱ的历史试题在总体平稳、局部创新的总体思路下,为新高考进一步实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在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方面指明了方向,对新一年的历史复习备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复习中,教师应突出教材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突出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观,最终达到科学、高效备考与立德树人总要求的双赢。

猜你喜欢
历史试题史料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吕振羽史料学理论与实践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史料二则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与启示
从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题谈如何进行高三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