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呼吸道护理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0-11-20 12:58蓝凤薇果基木果陈华婷林惠群吴萍
甘肃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套管气管脑出血

蓝凤薇 果基木果 陈华婷 林惠群 吴萍

粤北人民医院,广东 韶关512000

高血压病可导致脑小动脉发生纤维样或玻璃样病变,引发局部病灶出血、坏死,削弱血管壁强度,引发血管壁局限性扩张,形成微小动脉瘤[1]。高血压脑出血经及时救治后可改善预后,但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预后较差[2]。多数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咳嗽发射减弱等症状[3]。气管切开手术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做好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护理,对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意义[4]。本研究探讨综合呼吸道护理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男性25例,女性27例,年龄56~73岁,平均(60.47±3.22)岁。带管时间5~48d,平均(23.86±6.1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经颅脑CT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5];(2)均行气管切开术治疗;(3)临床资料完整,可参与研究;(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手术禁忌证;(2)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障碍;(3)合并凝血功能障碍;(4)合并言语、认知功能障碍者[6]。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术后注意事项口头宣教;调节重症监护室的温湿度;病房定期消毒及通风;严格控制探视人数,避免交叉感染;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协助患者咳痰,定期翻身,保障呼吸道畅通等。

1.3.2 观察组。实施综合呼吸道护理,具体如下。(1)吸痰护理:实施吸痰操作时,严格按照吸痰流程规范操作,使患者平躺于病床上,头颈部与躯干成一条直线。在无菌环境下实施吸痰。吸痰时间以10~15s为宜,评估患者有吸痰指征时给予吸痰,避免按时吸痰。吸痰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征。(2)口腔护理:使用可吸引式牙刷及口腔清洗液定期冲洗口腔。对意识不清患者使用口腔清洗喷雾定期对口腔杀菌,避免细菌繁殖,引发口腔严重。根据患者疾病进展情况,遵医嘱更换口腔清洗方式。(3)气道湿化:借助微量调节器加输液恒温器持续经气道湿化。根据医嘱配制好雾化液,使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一端连接雾化液,一端与微量调节器连接固定,剪掉输液器的针头,输液器排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规范操作。切开雾化器螺纹软管,将输液器头皮针软管经螺纹管插入,使雾化液滴入雾化器药物槽,使用胶布固定输液器及螺纹管。调节滴入速度,一般初始速度为4~6mL/h,滴注过程中密切监测痰液性质,根据痰液性质调整滴注速度,最大剂量不超过10mL/h。维持管口气雾温度在32~37℃,控制吸入气体的相对湿度在95%~100%。(4)气管套管护理:气管套管以手术结固定,松紧度以一指为宜。固定后监测有无颈部出血、气胸、感染等清除出现,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对症处理。定期清洁金属内套管,煮沸法为较方便的方式,每日消毒3~4次。定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监测套管口状态,避免堵塞。保持加湿护理支架的平稳,避免扭移,折叠,压迫。控制气管套管内气囊压力在25~30 cmH2O。(5)翻身拍背:每2小时为昏迷患者翻身1次,翻身时使颈部位于中线位。翻身结束后,调节患者颈部及身体位置,保持静脉回流状态,降低颅内压。若患者意识清醒,则指导其有效咳痰,患者身体前倾约30°,深吸气10s后,闭气2~3s,咳痰时护士双手微闭呈空心状,轻拍背部,促进排痰,鼓励患者自主咳痰。(6)深呼吸训练:明确告知患者深呼吸方式:将患者双手叠放于脐部全身放松,缓慢深吸气10s,腹部鼓起,然后以5~6s速度缓慢呼出气体。吸气呼气的过程中,指导患者收缩腹部肌肉,双手可略对腹内加压。叮嘱患者日常多开展深吸气训练,促进肺部气流运转,改善缺氧症状。(7)脱管护理:密切监测导管状态,告知患者或家属注意保护导管,避免导管脱落、污染、折叠。若导管意外脱落,应立即告知医生,重新放置气管套管。(8)心理护理:与意识清醒患者交流,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若患者存在害怕、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通过告知其疾病治疗过程、预期效果,列举既往有效治疗案例,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等方式,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对于烦躁患者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1.4 评价指标(1)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评估家属对护理前后的满意度,包括护理项目、服务态度、护理效果3个维度共18个条目,每个维度25分,总分范围0~75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2)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脑疝、肺部感染、皮下气肿。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项目、服务态度、护理效果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发生脑疝、肺部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高血压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50~70岁男性群体中[7]。气管切开可有效改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呼吸功能,提升血氧饱和度,保护机体其他系统功能。但气管切开为一种有创操作,术后机体易出现皮下气肿、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8]。对行气管切开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呼吸道护理,就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患者口腔、气道湿化、套管、排痰、呼吸等实施护理,降低交叉感染发生风险,保持呼吸道畅通,降低管道、切口污染风险,维持患者正常的呼吸道功能及血液循环状态,提高治疗有效率[9]。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分,±s)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分,±s)

?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项目、服务态度、护理效果评分均较对照组高,且观察组发生脑疝、肺部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提示综合呼吸道护理通过对患者实施吸痰护理、口腔护理、气管湿化护理、切口护理、套管护理、咳嗽排痰护理、呼吸训练等综合、全面的护理,可有效提高呼吸道管理效果,降低脑疝、肺部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升家属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降低医患纠纷,构建医院正面形象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综合呼吸道护理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并发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升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猜你喜欢
套管气管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具有腐蚀坑缺陷的套管强度评估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跟管钻进用套管技术研究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