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以维吾尔族茶文化为例

2020-11-21 04:48潘勇勇李金芳
丝绸之路 2020年1期
关键词:回纥回鹘茶马

潘勇勇 李金芳

(中共克拉玛依市委员会党校,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新疆医科大学 厚博学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饮用茶的民族,源于西南地区的古巴蜀一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西南、东南地区普通种植茶树,茶叶逐渐向周边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辐射,并通过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自汉代开始,历代和亲队伍源源不断将中原地区珍贵的茶叶、饮茶习俗、茶文化带入周边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推广普及茶叶和茶文化。此外,自唐代肇始,历宋、元、明、清的茶马互市不仅使得茶叶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而且助推了茶叶在边疆少数民族中的广泛传播,茶叶逐渐成为其生活中的一部分。

唐代,产自中原地区茶叶走进了维吾尔族先民回纥人的社会生活①,茶叶逐渐成为维吾尔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维吾尔族茶文化。

一、唐代茶叶传入维吾尔人的社会生活

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是隋唐时期活动在蒙古高原的回纥人,过着“逐水草而迁徙,随畜牧而转移”的游牧生活,饮食结构以食肉饮酪为主,比较油腻,缺乏必要的蔬菜与维生素调节身体的营养平衡。而茶可以消暑解渴、提神解腻、强身健体,还有一定的药用功效,正好可以平衡回纥人的饮食结构。当茶叶传到漠北草原后,回纥人发现茶是极好的营养补给,还可以解牛羊肉之腻,产生了对茶的青睐。起初,和亲公主承担了推广普及茶叶的角色。唐朝与回纥共有八次和亲②,每次和亲不仅是唐朝与回纥以政治联姻换取和平,实现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而且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在此背景下,中原地区的茶叶随着和亲队伍,与丝巾绢帛、金银珠宝、农作物产品、工匠技艺等一起传到漠北,走进了回纥王室贵族生活。

此外,唐朝与回纥的茶马互市③进一步推动了茶叶在回纥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传播。安史之乱后,因回纥出兵帮助唐朝平叛有功,唐朝在民族贸易上给予回纥一些优待政策,回纥“屡遣使以马和市缯帛”④。此后,唐朝与回纥开始以茶易马,茶叶成为可以与战马抗衡的重要战略物资。史载:“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⑤。又据《封氏闻见记》载:“按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⑥可见,茶叶走进了回纥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和亲公主带入,亦或是通过茶马互市传播,此时的茶叶仅是回纥王室贵族的奢侈品,普通牧民是与此无缘的。随着唐朝与回鹘茶马贸易规模的扩大,一些回鹘商人也开始做起了长途贩运贸易,他们把中原地区的艺术品、茶叶、丝绸和其他生活用品带回蒙古高原卖给回鹘人,然后又把游牧民族生产的毛、皮、手工艺品等运销到中原地区,进一步扩大了茶叶在回鹘社会中的传播,“其后尚茶成风”。回鹘人每天食用油腻的牛羊肉之后,来一杯茶消脂解腻,不仅增强了健康指数,而且可以延年益寿,“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成为回鹘人的饮食特色。

公元840年,漠北草原的回鹘汗国灭亡后,回鹘人除一部分迁入内地同汉族融合外,其余分为三支:一支迁往河西走廊,融合当地其他民族形成了裕固族;一支迁往吐鲁番盆地和今天的吉木萨尔地区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另一支迁往喀什噶尔及葱岭以西地区建立喀喇汗王朝。⑦回鹘西迁后,在生产方式方面由草原游牧转为以农耕生产为主,与之相适应,其生活方式由天幕移徙改变为城郭定居生活;其文化在保留部分旧有传统的基础上也实现了由草原型向农业型的转化,⑧但饮茶习俗并未发生改变,且一直传承至今。

二、维吾尔族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回鹘人西迁后与吐鲁番盆地的汉人、塔里木盆地的焉耆人、龟兹人、于阗人、疏勒人等历经长期民族融合,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维吾尔族。自唐代茶叶传入维吾尔族先民的社会生活,不管其后的生产方式如何转型、生活习俗如何变化、宗教信仰如何改信,但在与新疆各民族不断融合过程中、在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不断交融中形成的茶文化至今仍对维吾尔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影响深远,民间亦有“无茶则病”说法。

维吾尔人称茶为“恰依”。据考证,历史上维吾尔族先民最先接触的茶应该是生茶(未经发酵的茶),之后是茯茶、绿茶、红茶等。但最喜欢喝的是茯砖茶,称之为“喀拉恰依”,其中以湖南益阳的茯砖茶备受青睐。早在唐代茶叶传入回纥人社会生活后,饮茶方式也就“入乡随俗”了,中原煮茶时放入葱、姜、枣、橘皮、薄荷的烹制方法,到了漠北则演变为加入小米、盐、黄油、风干牛肉、炒米、牛奶,形成了有当地特色、融合五味的塞外奶茶。⑨就新疆而言,以天山为界,分为南疆绿洲农耕区和北疆草原游牧区,北疆的维吾尔人喜欢在煮茶时加入牛奶,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奶茶,一般称奶茶为“苏提恰依”或“艾提坎恰依”。南疆维吾尔人煮茶时喜欢加入胡椒、桂皮、丁香、肉豆蔻、薄荷等香料,也就是香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尽管很多人逐渐进入城镇生活,也无分农耕和游牧,但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饮茶习俗并未发生大的变化,且融合了一些外来文化因子和现代文化元素使得茶的种类更为丰富,比如花茶、果茶、药茶等。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每逢客人到访时都会敬上一杯茶,这是最基本的礼仪。维吾尔族在接待客人时斟茶、敬茶、接茶、喝茶都有一些讲究,充满恭敬、和睦、祥和的气氛。当家里来客人时,他们都会热情让座,随后女主人会煮好一壶茶,端着几个小碗请客人喝茶。同时,一般桌子上会摆放着馕、冰糖、葡萄干等,客人可以根据喜好放进茶水里。日常生活中,维吾尔族由茶而聚,有聚必饮茶,各种聚会一般都以喝茶开始,比如婚礼、同学聚会、老乡会、同事聚会等都是以喝茶开始的,甚至亲朋好友会送上茶叶作为礼物。

此外,在今天维吾尔族的社会生活中,茶由一种饮品逐渐成为一些生活用语,如把请客说成“给一碗茶”,十几分钟时间说成“煮开一壶茶水的时间”,维吾尔族把大大小小的各类聚会都称为“恰依”。

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凝结文化共同体的基础。历经长期的实践,茶已成为维吾尔族社会文化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且在不断交融中形成了独特的维吾尔族茶文化。维吾尔族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突出体现了交融性。窥一斑而知全豹,从维吾尔族茶文化可管窥、探寻维吾尔文化的中华文化根脉。

第一,茶叶及茶文化通过和亲公主、茶马互市和商业贸易逐渐走进维吾尔族先民的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文明之间的互动。就茶马互市而言,茶与马这两个不相干的物种在茶马贸易中找到了交集,实现了互通有无。在古代丝绸之路上,茶叶与马作为货物的价值甚至超越黄金,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本身就具备了货币的属性。茶叶与马匹让不同地域的文明互通成为可能,输送了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和科学技术,也由此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成就了黄金般灿烂的文化碰撞与对话。⑩勿论和亲,亦或是茶马互市、商业贸易都体现的是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相互交融。

第二,维吾尔族茶文化是历史上维吾尔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公元840年回鹘西迁后进入塔里木盆地绿洲边缘和吐鲁番盆地,在与当地居民历经宋、元、明、清不断融合后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维吾尔族,也正是这样的历史过程使得维吾尔族与其他民族成为血脉相连的兄弟民族。同样,民族融合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互相吸收、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维吾尔族茶文化就是这种文化融合的具体体现。除此之外,在今天维吾尔族社会生活中,带有浓厚农耕文明色彩的先进成果大多也是回鹘西迁后不断适应绿洲农耕生产方式,在与其他民族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吸收、借鉴和传承。反过来讲,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⑪茶文化是维吾尔族与其他兄弟民族的“共同基因”,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这也是中华各民族增进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点。

第三,维吾尔族茶文化扎根中华文明沃土,在中华文化怀抱中孕育发展。从历史上看,“当中原王朝向外扩张的时候,一定会将自己的先进文化带出去,当周边地区渗透入主中原的时候,也一定不得不接受和遵循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就在这样一盘历史大棋局的反复博弈中,中国逐渐内生出以中原地区及其文明为核心的历史向心力,经过几千年融合与被融合的文明滚雪球效应,多元统一的中华文明逐渐奠定”。⑫从这一视角而言,无论是历史上中原王朝主动输出茶叶,还是维吾尔族先民前往中原地区从事商业贸易或定居生活,茶及茶文化恰好充当了“输出”和“内化”的角色,茶文化日益成为维吾尔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灿烂辉煌、气象恢弘的中华文化怀抱中茁壮成长。

综上所述,包括维吾尔茶文化在内的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等多种文化不断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扎根中华文明沃土,从一开始就打上了中华文化的印记,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只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文化神韵,才能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中走向现代化。

[注 释]

①蒋瑜秀:《浅酌维吾尔族茶文化》,《新疆社科论坛》2017年第4期,第94~96页;马宝:《浅谈维吾尔人饮食中的茶文化》,《中国穆斯林》2009年第 4期,第 18~19页。

②王田田:《唐与回纥和亲研究》,《邢台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 52~54页。

③魏明孔:《西北民族贸易述论——以茶马互市为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第118页。

④[五代]刘昫:《旧唐书·回纥传》,卷195,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207页。

⑤[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陆羽传》,卷 196,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612页。

⑥[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6,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73页。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3页。

⑧宋晓东:《回鹘西迁后生产方式的转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殷都学刊》2007第3期,第36~39页。

⑨戎新宇:《茶的国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103页。

⑩戎新宇:《茶的国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115页。

⑪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求是》2019年第12期,第5页。

⑫刘哲昕:《文明与法治——寻找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第67页。

猜你喜欢
回纥回鹘茶马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茶马古道
回纥汗国初期与唐朝关系变化探析
俄藏回鹘文《玄奘传》第六卷七叶释读
小议回鹘文《玄奘传》第六卷所见之Ögä一词
骑行“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
唐朝回纥“化俗”政策研究——以德宗时期为重点
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动词的式范畴
关于回鹘文书中几个词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