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难题型”民间故事的主要类型分析

2020-11-22 02:07郑力乔许雨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黎族仙人民间故事

■郑力乔 许雨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集体创作的叙事文体,在故事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类型化倾向,常见的有难题型、魔宝型、天鹅处女型等,其中“难题型”民间故事因其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表现出恒久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在黎族民间故事集《甘工鸟的故乡——海南黎族民间故事集》[1]《黎族民间故事集》[2](龙敏、黄胜招编著)、《黎族民间故事集》[3](符震、苏海鸥主编)、《五指山传说:海南岛黎族民间故事选》[4]中大约收集了海南黎族民间故事208篇(含有重复篇章),“难题型”民间故事大概有30篇,从目前的研究看,对这一类型的黎族民间故事进行研究的文献尚不多见。文章试对黎族“难题型”民间故事的主要类型细作分析。

一、岳父设难类

这类故事讲述的是年轻小伙儿想要迎娶心仪的姑娘为妻,但却遭到了女方父亲的极力反对,于是有了青年解难题求婚。大致有以下几个情节:①a.孤儿b.穷汉(长工)c.异类(蛤蟆、青蛙、冬瓜)爱上了富人家的女儿,想娶该女子为妻。②女方父亲(黎头、妖怪、财主等)不同意,设置难题刁难求婚男子,要求他们在一定时间内交出指定物品,才可迎娶自己的女儿。③孤儿、穷汉、异类破解难题。a.仙人或动物提供帮助,得到宝物。b.异类通过天生超自然力量解除难题。④a.孤儿/穷汉与富家女儿结婚。b.异类与富家女儿结婚,变为人形。

在此故事类型中的黎族男子虽然家境贫寒、无权无势,有的甚至是异类,但他们总是有着坚定的意志,为了心中所爱,他们愿意以身涉险,挑战重重困难。该类故事中,女方父亲作为难题的出题者(也有美丽女子自己设置难题给追求者这一情形,这种情形下美丽女子要的往往不是贵重之物,而是难以获得自然之物),其所给出的难题内容大多数是让求婚男子在一定时间内拿出珍贵、罕见的宝物,寻宝的路程往往危险艰苦,在常人眼中这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例如,《甘工鸟的故乡——海南黎族民间故事集》的《孤儿与蜈蚣》这一故事中,财主南巴要阿实把魔王岭上的金钱豹王皮送来,之后又要求交上一箩筐的银子;在龙敏、黄胜招编著的《黎族民间故事集》的《色开的故事》中,奥雅要色开在一天内把九箩筐撒在地上的谷子一粒不剩的捡回谷萝里,以及到西边湖中寻找奥雅掉进湖里的衣针;在符震、苏海鸥主编的《黎族民间故事集》的《仙人湖》这一故事中,仙女的妖怪父亲让阿郎拿出一块发光的宝石,把五指山第四峰上的那只山豹捉回来,以及拿海象肉来给他当下酒菜。

此类难题故事的解题方式一般有三种,一种是求婚男子得到仙人或是动物(一般有蚂蚁、鱼、蜈蚣等)的帮助。动物在帮助解题之前就与求婚男子相识,男子因善心曾经救过这些动物,在男子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了帮助,帮助该男子完成任务以此报答男子先前的善举,有时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第二种是异类(如青蛙、蛤蟆、冬瓜等)通过天生超自然力量解除难题。异类自出生下来就与常人不同,具有异于常人的外表和超自然力量。在异类男子想要讨娶心仪姑娘时,往往会受到女方父亲的极力反对和鄙视。但他们本身就具有超自然力量,通过自身的力量他们能够完成难题并且打破岳父的鄙视。在他们解除难题成功娶到姑娘时,就会出现由异类的外形变形为人类的外形这样一个情节,例如青蛙仔白天是个小青蛙,晚上就变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另一种情况,在黎族创世史诗《五指山传》中有动物制造难题,由异类解决难题,迎娶天帝女儿的情节,异类是一只天狗,为婺女疗治脚上的毒疮。这是盘瓠神话的一个变异。第三种情形比较特殊,如《槟榔的故事》[5]中是男子通过自身的过人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战胜可怕凶猛的动物,如山蚂蝗、金钱豹、巨蟒等,拿到姑娘的心仪之物,最后两人喜结连理。万建中从精神分析理论分析挖掘出这类难题求婚主题显现出了成年意识、失父主题、恋母心理等文化内涵。[6]在这一类型的故事中,年轻男子“解难题”目的是为了求婚,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解难题”也是显现和证明其成长的必经之路,也就是一个成年的男子自青春期起就致力于摆脱父母(长辈)的束缚,而只有当这种摆脱——“解难题”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他才不是一个孩子,成为一个社会的一员,同时也是他摆脱俄狄浦斯情结,使他爱恋的对象不再以母亲作为目标,而在外界另外追求一个美丽女子作为自己爱的对象。

二、恶人设难类

这类型的黎族民间爱情难题故事的主要情节有以下几种:①家境贫寒的善心男青年(孤儿、猎手等)救助了遇难的姑娘或是某种动物(鱼)。②遇难的姑娘或某种动物是仙女的化身。③两人相爱。④恶人(玉帝、皇帝)强行拆散二人,出难题为难男子。⑤a.在仙女自身的能力下解除难题b.与仙女相关的亲友(父亲、姐妹)提供帮助。⑥a.两人重逢,过上幸福生活b.恶人受到惩罚

在该类故事中仙女成为了解题的关键人物,作为解题者的男子,在此类故事中承担的也是一个受助者的形象。如《宝篮子》[2]的故事,亚什在一位道公的帮助下得到了可把潭水斗干的宝篮子。有一次亚坚来到潭边,刚放进篮子,潭水立马被斗干了。水龙王的女儿出现了,并带他到水府里问罪。水龙王用一只小狗和一只宝碗与亚什交换了宝篮子。之后他便发现小狗竟是龙王的女儿,并与龙女结了婚。玉帝得知龙女美丽动人,便派兵下来抢亲。玉帝以逼迫亚什交出龙女为条件,设置了多个难题,在岳父的帮助下,亚什一一顺利解答。最终玉帝遭到了相应的惩罚,亚什和龙女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一类型的故事中,主人公仍然是年轻的男子,他同样是面临一个成长历程的煎熬,这些煎熬就是他要去解的难题,与前一种类型不同的是,给他设置难题的人不是他的父母(岳父母),而是玉帝、皇帝、龙王。怎么解释故事的这一变形呢?笔者认为,这仍然体现了青春期男子摆脱束缚完成个人的成长。因为,根据佛洛伊德著名的梦的解析理论[7],在人的梦中,父母往往会表现为皇帝、皇后或国王、王后或高贵的人物,说明梦的态度是恭敬的,因此虽然出题人变成了玉帝和龙王,其实在男子的潜意识里,对应的还是自己父母,他同样面临“解难题”——获得爱人——走向成年。民间故事好比人的梦境,而梦境中的人和物其实是它们隐意的象征。这里的“仙女”,也可视为母亲的象征,在混沌的梦境中,母亲化身“仙女”暗中相助,帮助男子解难题。

三、父亲给兄弟设难类

这类型的难题故事主要讲述了父亲或仙人分别用明确的难题和隐藏的难题来考验两兄弟的能力和品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节:①a.父亲给出明确的难题b.仙人给出隐藏的难题②a.两兄弟接受父亲的考验,各自通过自身的能力解难题;b.两兄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仙人考验品质。③两兄弟中一个能力强,既勤劳又诚实或是富有善心,另一个反之。④a.优秀的儿子通过考验,成为家业继承人;b.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兄弟对比型的难题故事里的出题者设置难题主要是为了考验答题者的技能能力和品性、道德、意志等。公平竞争选出来的家业继承人是名正言顺的,这也就意味着另一个儿子会对未来家主的绝对服从。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兄弟关系以及维护了家庭和谐。这同时也是对年轻一辈的教诲和期望。如《七仙岭》[1]故事中,父亲让两个儿子到大海抓点鱼回来,大儿子那跃积极的抓回一担鲜鱼,而小儿子被街上的景象迷住,拿回了很少的鱼并且撒了谎。之后父亲又让两儿子造岭遮风,大儿子依旧勤劳的造出了结实的山岭,小儿子偷工减料造山岭被发现后,羞愧的躲了起来。大儿子名正言顺的继承了家业。

仙人设置隐藏难题的这一情节类型故事设置难题的目的在于考验一个人的品性、道德、意志等。这里的仙人一般会化作老人、乞丐这一类弱势群体,并且在他们“遇难”后向分别遇见的两兄弟寻求帮助。另一种情况是,当两兄弟中被虐待的那一个(一般是哥哥虐待弟弟)遇难时,仙人及时出现给他提供帮助。面对仙人的帮助下那巨大的利益,弟弟依旧选择原物。而当哥哥知道后,便假装遇难,想要从仙人的帮助中获取利益。该类难题故事中,被欺压、虐待的通常都是弟弟,最终经得起难题考验的也依然是弟弟。故事中的哥哥一般是个性格恶劣、贪婪、懒惰的人物形象。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形,哥哥忠厚,弟弟滑头,最终哥哥经受考验。

兄弟对比型的难题故事,无论是解答明确的难题还是隐藏的难题,解题的关键都在于解题者自身的能力和品质。除此之外,中国古话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不单是古人对于世事的一个总结,也还是前人对后人的一种教诲和警醒。仙人设置隐藏难题的民间故事从情节上来讲是考验一个人的品质,而从故事的意义来看,就是通过两兄弟的不同表现和不同结局进行对比,从而传递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民族价值观。

四、巧女解题类

该类故事将女性(主要是媳妇)设定为解题者,并成为了反抗权势压迫的英雄。这可以看做是对从外人转变成家庭成员的媳妇的考验,也是黎族民众理想中的媳妇的形象。主要的故事情节有以下几种:①a.恶人故意设计陷阱让家人损坏某些物品,并夸大物品的价值,给出难题来索要赔偿。b.恶人被各方面优秀的巧女所吸引,为得到巧女有意为难巧女家庭。②巧女灵活应对,击退了出题的恶人,维护了家庭利益。

如《聪明的媳妇》[3],家财万贯、心肠歹毒的黎头亚厉看中了穷老人亚实家的一块良田,便把白马放进田里吃稻谷。亚实驱赶白马无果后,一气之下用石头打中了白马的头部。黎头亚厉和打手立马跳出来大骂老人,并说老人打的是金马宝马,光是两只角就能顶上这块田和田里的稻谷,要求在三天内将马角找回。面对这样的难题,老人无法解决,聪明的儿媳得知后通常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更夸张的物品价值超过恶人的讹诈数目。再如《娜艾干》[3]里强抢妇女、逼迫穷人儿女为奴隶的老色鬼财主看上了聪明美丽的娜艾干,对其展开不断的骚扰。娜艾干通过“抓鸡”事件保护了自己,维护了家庭名声。当丈夫被老色鬼引诱去赌博并且“输掉”娜艾干后,娜艾干却是步步为营,逐渐打垮老色鬼财主,救出被强抢的妇女和奴隶。

巧女解题类民间故事流露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无论是以讹诈金钱为目的,还是以占有巧女为目的,都是以较为平常、生活化的环境、人物、情节等因素构成。更加体现了民间故事是基于民众生活的一种创作。故事中的出题者和解题者往往身份差距很大,地位高的人仗着权势刁难穷苦的百姓,并提出过分无理的条件,可最终结果却是弱者成功破解难题取得了胜利。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底层的穷苦百姓时常受到地位高的权势的压迫,面对压迫百姓们定会抱有许多的不满和愤恨。然而巧女解题类的民间故事就成为了百姓释放这种不满的一种途径,在精神层面满足了反过来打压权势的愿望。

五、长辈虐待类

该类故事的主要情节有以下几种:①a.从小父母去世,弟弟或妹妹依靠哥哥而活;b.亲生母亲离世,父亲娶了继母。②长期受到长辈(哥哥、嫂嫂、继母)虐待。③a.女孩儿生得美丽动人,既勤劳又善良;b.男孩儿诚实、勤劳、富有善心,但性格软弱,无凸显的能力。④a.哥哥嫂嫂为了自己的利益,欲把妹妹嫁给有钱人家。妹妹不愿意,哥嫂出难题作为不嫁的条件,b.继母看不惯女孩儿,故意设置难题虐待女孩儿c.哥嫂时常虐待弟弟,设置难题为难弟弟,甚至是想置其于死地。⑤被虐待者得到仙人(龙子、仙女)或带有仙气的动物(牛)的帮助成功破解难题。⑥a.女孩儿与龙子相爱,龙子却不慎遭到哥嫂杀害,女孩儿殉情而死;b.被虐者生活美满幸福,施虐者遭到应得的报应。

这类故事的主人公与家庭成员的关系非常的不融洽,长期受到长辈的欺凌虐待。在家庭中主人公没有可以倚仗的人,狠心恶毒的长辈自然会对其打骂虐待、刻意刁难。在上面所说的情节④的a类情况中,失去双亲,妹妹依靠哥哥而过活,这在恶毒、小气、狠心的嫂嫂眼里就等于养着累赘。加上这类故事中的哥哥不但不关心爱护自己的妹妹,还纵容妻子虐待妹妹。哥哥嫂嫂自然而然设置难题刁难妹妹。如《尔蔚》[1],尔蔚生得美丽动人又心灵手巧,从小失去双亲,只能跟着哥哥生活。哥哥迎娶的嫂子是个势利鬼,她为了利益要将尔蔚嫁给不喜欢的有钱人,尔蔚坚决不依,嫂嫂就故意出难题作为不嫁的条件。嫂嫂让尔蔚一个人一天内把五座山的草木统统砍光;把从五座山上砍下的草木全烧光;一人一天种完五座山的山兰。这些难题明显不是尔蔚一人可完成的,仙人的出现成为解难题不可缺少的条件。当尔蔚为解难题发愁时,仙人(龙子)出现用超能力帮助解除难题。可哥嫂的目的非常明确,设置难题只是他们为达目的的一种手段,解除难题与否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龙子成为他们达到目的的障碍,所以就有了情节⑥中的a类情况。

在情节④的b类中,继母看不惯女孩儿,时常打骂之外还刻意布置难题给女孩儿,目的就在于虐待女孩儿。例如《继母》[2]的故事,继母让亚娜把一团棉花搓成线,搓不完就不给饭吃。亚娜明知做不到,但也只得答应下来。这时亚娜负责放养的老牛,用了超凡的力量帮助亚娜完成难题。继母又接着让亚娜一天之内把一篮棉花搓完,并除完一块田中的杂草。老牛又接着帮亚娜完成了难题。继母在数量和规定的时间上故意刁难,使得这些本来很平常的家务变成了虐待女孩儿的手段。

情节④中的c类,失去双亲的两兄弟,哥哥娶了阴险恶毒的老婆并被老婆所带动,弟弟就变成了家中被虐待的对象。哥哥嫂嫂自私狠毒,不愿意弟弟瓜分或是享用家产,时常大骂虐待弟弟,甚至是想要至弟弟于死地。如《打龙和打孟的故事》[2],弟弟打孟忍受不住哥嫂的打骂虐待要求分家,哥嫂分给了他一点谷种。打孟准备开垦山兰园时,发现恶毒的嫂嫂事先煮熟了谷种,播种后山兰园才长出了几株稻苗。这样的难题对打孟来说不仅仅是破解不了,更是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仙女的出现拯救了打孟,惩罚了狠心恶毒的哥哥嫂嫂。

在长辈虐待类的难题故事中,“虐待”的开端往往是非亲血缘的外人成为家庭成员。除了施虐者的狠毒自私的品性及被虐者逆来顺受的性格之外,“非亲血缘”也是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亲血缘与非亲血缘的家庭成员关系必定会受到不同的待遇。像嫂嫂和继母这样的非亲血缘进入家庭,为了维护她们“小家庭”的家产利益,自然会对“外人”出手,更何况这里的“外人”是大家庭里的被抚养着和财产的继承者。

六、长工智斗财主类

这类故事可从“破难题型”和“巧做活型”进行分析。

(一)破难题型

主要情节如下:①a.长工受到财主(或黎头)虐待,欲反抗;b.小伙儿太过聪明,财主看不惯。②财主(或黎头)故意出难题刁难长工或小伙儿,并加以威胁恐吓。③长工(或小伙儿)用智慧和巧舌解除难题,并反之逗弄财主(或黎头)。

如《聪明的亚坚》[1],亚坚给黎头放牛,黎头对他刻薄至极,还常常打骂虐待。有一次黎头主动找上亚坚,让亚坚把他一家老小全都骗哭,不然就要了亚坚的性命。亚坚装作没空骗他,却故意随口说出他要去河边捉昨晚浮起的鱼群。看着黎头鬼鬼祟祟的往河边走去,亚坚返回黎头的家哭丧着脸对黎头老婆说老爷到河边捉鱼被溪水冲走了,黎头老婆立马放声大哭。亚坚接着返回河边,又哭丧着脸对黎头说他刚刚看到少爷玩耍时不小心被两头公牛踩死了,黎头听完后一路哭着飞奔回家。

(二)巧做活型

主要有以下几个情节:①长工受到财主虐待。②财主给为难长工的难题找了理由。③长工机智、灵活的把财主的理由转变为反抗虐待,解除难题的方法。

如《三顿并一顿》[1],亚坚到黎头家当长工,黎头时常刻薄的虐待他。有一天黎头让亚坚三顿饭合并成一顿,吃完就下地干活,免得来回跑浪费时间。亚坚爽快的答应了,吃完饭后,亚坚就悠闲的在树下休息。中午时被黎头看到,便怒斥他偷懒不干活。亚坚就告诉黎头,他吃的是晚饭,晚饭后自然是不干活而应该休息。黎头便无话可说。地主残酷的剥削长工,长工欲进行反抗,可又受到一些制度上制约,因此“智斗”成为长工反抗地主的绝佳方式。

总的来说,海南黎族难题型民间故事呈现了社会结构的中的贫与富,人性中的善与恶,生活中的机智与愚蠢,也反映了黎族人民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从故事的主题上看,岳父设难、恶人设难、父亲给兄弟设难、巧女解题、长辈虐待、长工智斗地主等六种类型,前两种类型在主题上可以归为青年男子的成长叙事,后四种类型表现了善恶有报、惩恶扬善的社会价值追求,前两种类型故事出现的时间可能早于后四种类型,故事演进的时间轨迹,另文论述。

猜你喜欢
黎族仙人民间故事
黎族小伙闯“深海”
友谊使者讲述的民间故事
《黎族母亲》等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开卷有益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唐诗赏读——仙人
给仙人的信
给仙人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