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地方高校英语教学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0-11-22 02:07岳曼曼湖南文理学院国际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双一流第二课堂一流

■岳曼曼/湖南文理学院国际学院

一、前言

“双一流”背景下,中国地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强调高校要把培养拔尖创新的国际化人才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办学国际化的进程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构成全球教育国际化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之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对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地方高校英语教学毋庸置疑已成为推进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中国现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需要更多能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的国际化人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中国高校英语教学应当与高校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英语教学“第二课堂”等各个环节有机融合起来,以之为新时代的中国高校培育国际化、复合型的外语人才。认真思考和研究地方高校的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切实构建能适应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的多维体系日益重要。

笔者在系统梳理和探讨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尝试从如何提高地方高校英语教学的质量进而构建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有效提升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水平,从而对中国地方高校真正培养出一大批能为国家和地区经济、教育、文化以及社会建设等多领域服务的综合性国际化英语人才,以期为“双一流”建设的推进提供坚实保障,这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较具代表性的成果主要如下:查尔斯·克拉塞克(1992)提出的高校国际化项目的构建以及国际化概念在高等教育理念中的有效运用。汉斯·维特(1995)对北美以及拉丁美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个综合维度进行深入探讨,对各个环节的质量保障体系、国际化的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服务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总结。近年来亚太地区的众多专家学者也出版了大量关于该地区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的著作,对该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国内的研究文献主要是一些学术论文,大体情况如下:陈昌贵(2001)、王一兵(1996)、王英杰(2015)等学者就中国高校当前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进行了细致探讨。高益民(2008)、李文山(2016)、李岩松(2019)等对国际化办学经验的借鉴以及国际化教学理念的引入与本土的有效融合开展了多维的策略和路径研究。刘文(2015)等分析了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具体实施内容,以及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的保障机制。

总体而言,国内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对当前“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教学策略如何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十分欠缺,已有研究成果也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亟待进一步深入。

四、地方高校英语教学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策略及路径研究

(一)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入国际化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

地方高校的传统英语教学情况总体而言,主要侧重将课本上的听说读写等四个层面的内容以输入和强化记忆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掌握。这从本质上而言,缺乏对学生以掌握英语知识为基础,进而形成能从事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事务的教学理念意识。学生通过英语语言能力的课程学习,几乎也不能培养出国际化的综合思维方式以及中西互通互融的完整知识结构。那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断增强自身的英语教学国际化意识,在实际课堂教学内外,有意识地引入一些有助于深化培养学生国际化思维与了解中西文化精髓的教学内容,摒弃固化保守的教学理念。例如,在课堂上,在教学硬件和软件条件许可的情形下,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引进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国外知名大学专家或教授的教学内容,通过中西对比以及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路径来全方位提高教学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以及国际化特色。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邀请学校的外籍教师和专家与教师开展讲座以及学习工作坊等方式与进行课程联动的教学,这样可以最大化地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些兴趣,在富有中西教学内容与元素的教学全过程中,不断潜移默化地形成中西融通互识,互见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交流能力与意识,从而为地方高校英语教学能够培养大批具有国际化水平与中外知识的英语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二)打造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并借助学校多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为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当今高校已把办学国际化作为自身谋求发展和提高办学水平的目标之一。为了培养国际化的英语人才,增强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与意识,英语教学需要连同学校的国际交流部门,共同打造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即通过学校与国外高校签订的各种长短期学生联合培养项目以及海外实践与交流项目,每学期设置一批国际交流名额,逐步选派一批学生进

行国际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外高校和教育机构的交流和深化合作,从而让学生在这种“第二课堂”上的学习和交流取得较好的收获,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广阔的国际化英语教学“第二课堂”。

五、结语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地方高校英语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注重引入国际化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打造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并借助学校多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不断推进地方高校的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双一流第二课堂一流
大理大学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01—02合刊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