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与对策研究

2020-11-22 02:07哈尔滨理工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崇拜偶像大学生

■刘 睿/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内涵与特点

偶像崇拜的内涵是指一种精神概念。人们尊重和模仿偶像是认知心理和行为过程的一种表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偶像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偶像崇拜是指大学生的一种自发性个人行为,这种崇拜行为受到大学生情感、审美观、喜好与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大学生对自我认同的形象化的人格符号所表现出来的极度钦佩、欣赏、喜欢和向往的心理与行为。大学生偶像崇拜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偶像崇拜方式上的自主性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民主化继续不断发展,大学生在选择偶像上获得了更充分的自由,具体列举为:选择何种崇拜对象,如何开展偶像崇拜活动,偶像崇拜方式多元化等等,使得大学生有权利和机会去独立自主地选择偶像。人们由群体化的全民对榜崇拜、英雄人物及劳模的崇拜,转变为更加独立自主的个体化崇拜,突出了多元文化下的时代特点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变化。

(二)偶像崇拜对象上的多样性

偶像崇拜对象的多样性不仅是由外部环境引起的,还是由偶像崇拜的本质所引起的。从偶像崇拜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在信息全球化迅速发展进程中,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创造出全新的传媒社会,偶像宣传的媒介平台日新月异,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多样化。同时,受到互联网大数据的影响,偶像崇拜自身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势。从对偶像崇拜内核的再认识,由于大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在其选择的崇拜偶像上不同程度的受到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价值观念的影响。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个人经历的不同使得大学生的崇拜对象由崇拜英雄人物、榜样模范扩展到影视明星、商业精英等更加生活化、个性化的偶像,呈现出偶像崇拜对象的多样性。正如屠呦呦、张富清代表的红色文化;鲁迅、董存瑞代表的革命文化;王菲、TFBOYS代表的消费文化;马云、马化腾等人代表的精英文化。这无一不诠释着偶像崇拜对象的多样性。

(三)偶像崇拜形式上的商业性

从古至今,偶像崇拜一直都存在,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偶像崇拜消费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消费型偶像”的出现,如影视明星、偶像歌手、草根网红等对大学生的偶像崇拜形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学生粉丝群体的偶像崇拜消费原因除了自身的消费心理需求和粉丝群体的驱动外,还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随着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的快速普及,新兴媒体与媒介平台的广泛多样,大学生认识偶像、了解偶像的途径与机会更加多元,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通过制作各种选秀节目、音乐节目和综艺节目等推广明星群体,并且让明星代言相关产品,在各大媒体上提醒粉丝群体支持自己,以及较高频率推出明星相关的产品并在媒体上进行宣传,如制作专辑,举办演唱会,举办比赛等。逐渐形成的商业化的娱乐模式使得大学生产生消费行为,崇拜形式更加商业化。

二、偶像崇拜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偶像崇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树立积极的榜样示范作用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教育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偶像观的同时,也注重对大学生精神偶像的塑造。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对“最美奋斗者”作出了重要表彰,并对逝世的“最美奋斗者”表示深刻的怀念。总书记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中宣部等组织开展了“最美奋斗者”学习和宣传活动,赞扬了自此以来出现的英勇典范。这对于学习英雄事迹,培育时代新人,迈出新时代的长征具有重要意义。又如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刘永坦院士,他所研制的“千里眼”,能够远距离探测海上目标的位置和方向,为祖国海疆筑起一道海防长城。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施闯团队使用“北斗”定位中国。中国高精度位置网已经建立,形成了中国及周边区域自主可控的从米级到厘米级的位置服务能力,用户规模和服务能力为国际领先。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在维护中国领海主权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准确定位作用。在未来城市、自动驾驶、智能手机、共享单车及无人机应用等各领域,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均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高尚的道德品格和正能量的社会形象促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感,有助于为树立积极的榜样示范作用,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偶像观。

2、有助于大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

在偶像崇拜的心理认知和行为过程中,大学生尊重和模仿偶像的一些言行举止。这是大学生自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映射。偶像崇拜是一种心理认知和行为过程,是对大学生对完善人格的向往和追求。大学生正确的偶像观,一方面是其自身辩证客观的价值判断强有力支撑。另一方面,积极正向的偶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习力,也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做出自觉和自主的选择,逐步完成自己理想人格的构建,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

3、有助于大学生释放负面情绪

正能量的偶像可以帮助大学生释放部分负面情绪。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学业压力骤增,老师、家长更多关注关心分数,致使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降低,难以排解负面情绪,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网络由于其虚拟性和私密性,通过互联网关注偶像的作品、与偶像进行网络中的交流互动是大学生排解压力的途径之一。许多积极正能量的明星偶像、草根红人在作品与生活中所表达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坚强不息、奋勇斗争的意志品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大学生指引了积极向上的奋斗方向。在此背景下,大学生从偶像崇拜中获得一种精神鼓舞,精神动力激发他们克服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偶像崇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大学生易形成错误的价值判断

大学时期学生初入校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仍有待完善,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沉迷于互联网,受到很多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网络娱乐平台如:快手、火山小视频、抖音等一些软件中,部分网红以低俗手段哗众取宠的网络表演;好逸恶劳的价值观念,削弱了一些学生的进取心。商业模式下的偶像文化,其通过背后的团队炒作,将一些严重违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视频内容,包装、打造为另类和新奇的传播内容,博人眼球。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网络与媒体不负责任的诱导,使得部分大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偶像观,不能辩证客观的认识偶像,认识偶像的积极作用,对偶像的言行举止盲目跟从,形成了错误的价值判断,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也就在所难免。

2、大学生易产生思想上的认知偏离

受到经济逐利思想的影响,大众传媒会对各类明星进行大肆渲染、极尽所能的炒作,所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到处充斥着明星广告,明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因此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偶像崇拜。在各种炒作之下,明星成为闪耀人物,不停的在大众视野下曝光,如果某个明星就有了一定的互联网定位,就会获得大量的追随者,有更多的网络媒体追逐着明星,不断的报道明星的一言一行,而明星的这些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到追星者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等等。有的综艺节目为了吸引大众眼球,大肆宣传拜金主义、炫富,甚至以性开放为荣,这种现象实质上严重冲击了主流价值体系,影响了传统价值观和婚恋观的形成。娱乐产业毫无顾忌的兜售世俗的视觉文化,在社会上传播一些不良思想,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时期,这些不良市场会影响到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导致大学生产生思想上的认知偏离。

3、易造成部分大学生盲从偶像、迷失自我

很多大学生缺少信仰,精神世界虚无,生活在沉闷和沮丧,以及盲目和空虚的状态之下。他们模仿偶像的时尚着装,甚至成为网络偶像的创造者。他们对偶像非常喜欢和热情,甚至到了狂热和痴迷的程度,做出一些极端事件、非理性行为,这种认知偏差,导致某些大学生理性丧失。部分大学生找不到一个情感宣泄的渠道,情绪空虚、情感虚无,甚至为了满足虚荣心去盲目的崇拜偶像。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出于好奇心,会出现偶像崇拜现象。面对偶像,部分学生有一种盲目的崇拜,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摆脱情感上的困惑。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偶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情感的支柱,甚至把他当做一种信仰。只是一味地崇拜、盲目效仿,结果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丢失了自身原本很宝贵的自然、淳朴,使大学生的崇拜行为成为盲目的崇拜。

三、大学生偶像崇拜教育引导策略

(一)社会层面

网络通信是人与机器间互动产生的结果,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私密性与虚拟性,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使得互联网难以做到时时监督与管控,一些网络名人、偶像等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平台散发虚假信息或不良作品,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法律法规,通过网络警察或聘请专员加强对大众媒体与网络信息的监督管理。加强大众媒体的自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某些言论与行为和社会价值取向相违背,则应被禁言、禁播或责令整改,从而为大学生创造了文明健康的的互联网环境。

由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4》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首播。《榜样4》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新时代,一个榜样辈出的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无数新时代英雄楷模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榜样人物引领时代,媒体应该实事求是的、从正面对榜样人物进行报道,避免信息偏离事实,另外还要尽可能的避免负面引导。比如,在偶像形象宣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偶像的外表,要让大学生认识到成功背后的艰苦奋斗,光鲜背后的努力付出。加强网络榜样教育,利用互联网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对大学生偶像崇拜进行有效实时的教育引导。

(二)学校层面

大学的思想理论课程的教师,导师需要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教导学生学习偶像的积极和积极的精神和特质,并利用偶像的优良特质来教育学生。针对偶像崇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实施“班级学习+班级辅导”的方法,正确解决偶像的崇拜情感和崇拜过程中的问题。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上的偶像崇拜指导。例如: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开设在线和离线心理聊天室,心理咨询课程,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在学校的监督下实现偶像教育,最终实现双向发展大学生和大学。高校与初中相比,不同之处在于高校倡导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

大学生的偶像崇拜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因此应该对此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偶像崇拜态度。高校除重视学生的学术成就和实践能力外,还应重视大学生中的偶像崇拜现象。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落后,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求,所以高等院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学原则,对于大学生的主观意识、文化选择等给予足够的尊重,并给予有效引导,帮助大学生在偶像崇拜方面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高校还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帮助大学生正确的对待偶像和偶像崇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主流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才能对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进行感染

和熏陶,让大学生能够享有优质的多元文化,能够实现自我发展与提升。针对大学生的偶像崇拜,教育者有针对性地的了解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找到其中的本质和潜在问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三)家庭层面

对子女的教育不仅仅需要社会和学校的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让家庭教育的责任越来越重。家庭是子女成长的地方,也是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家庭也要重视网络的作用,只有从小对子女进行道德情操的培养,才能让子女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康的道德素养。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在子女价值观养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父母应教育大学生做人正派、帮助他人、勤劳进取,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与价值判断能力。父母教育孩子偶像崇拜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充当孩子的榜样。父母没有做到自身作则,对家庭的影响力就会减弱。当父母没有起到良性示范作用时,大学生会寻找喜爱的偶像以此宣泄情感,甚至把偶像一味地当做自己的情感寄托。娱乐明星和同龄人成为其重要榜样,影响着大学生的语言表达,发型,衣着,音乐品味和基本社会价值。因此,在与大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父母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树立积极的榜样,并以身作则。

另一方面,在对待子女的偶像崇拜时,父母“防范”只会引起逆反,应该理性的看待,而这种理性态度会传递给子女,子女也会理性的对待偶像。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多进行沟通交流,为其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大学生愿意与父母多沟通交流自己的想法,与学校和老师密切配合,共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辩证客观的认识偶像。

(四)个人层面

一些大学生因为缺乏社交经验和生活经验,无法对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理性判断,很容易被一些肤浅的偶像所吸引。例如,在崇拜偶像的过程中,很多大学生盲目进入了“成功崇拜”之中,只能接受偶像的成功,对于成功的结果尤为关注。没有想到成功者背后的付出与其所承担的道德义务,更甚者对偶像的负面行为捍卫,为偶像道德污点辩解,这种现象之所以会出现,原因在于在一些大学生当中存在着盲目崇拜成功、盲目崇拜资格等等,针对偶像的道德和义务,盲目崇拜的大学生直接无视。

因此,要对大学生偶像崇拜行为进行引导,就应提倡大学生多参与校园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活动等,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个人能力,加强审美价值取向,完善心智。要用正确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者要从学生出发,了解学生自身的不同情况,可以通过课堂教育让大学生在对自然、艺术、社会和人生的欣赏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专题讨论、辩论赛等,并举办相关讲座让大学生区分偶像的是否值得崇拜,偶像身上的哪些特质是值得学习的,哪些是不值得学习的。加强自身的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取长补短,客观理性的崇拜偶像。

猜你喜欢
崇拜偶像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大众偶像
偶像报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偶像面面观
偶像们都恋爱了
我的爸爸是超人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