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体系的路径构建

2020-11-22 02:07闫海军孟昭丰辽宁中医药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载体党组织党员

■闫海军 孟昭丰/辽宁中医药大学

教育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1]。而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和核心因素就在于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方位领导。大学生党员是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他们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队伍建设中的一大批新鲜血液和未来优秀党员干部的重要来源,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就因此显得格外突出和重要。

一、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体系的含义

学生党员的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应贯穿于大学生从新生到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和毕业生党员整个在校期间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就有着生理发育基本成熟而心理发育相对滞后、自我意识较强、社会经验不足和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等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群体的教育特别是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在不同阶段的教育,都要体现时代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以增强针对性,从制度建设、教育内容和方式、教育载体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这就需要构建一个系统完备的党员教育体系,是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期间的,通过制度建设、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载体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五个方面,针对大学生党员开展的教育活动。

二、新时期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大学生党员群体的发展质量,不仅关系着其自身作为大学生优秀代表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年轻党员的党性修养的提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培养。学生党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对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对于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提升高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党建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因此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各校中的学生党员是学校的优秀群体,代表着学校的风貌,他们的发展是高校党建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直接关系到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活力,对保障高校发展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十九大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基层组织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势基因,也是推进伟大斗争的应有之义[2]。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战斗堡垒,要严把入口关,既要为党组织选拔优秀的可塑之才,更要注重其在校期间的教育与管理,为党组织输送有党性有修养的合格接班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党员教育体系的路径构建

(一)完善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的体系机制

建立与完善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从培训、管理、监督、激励四个方面入手,以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大学生党员教育是一个常态化和注重实践的过程,在培训机制上要根据不同年级和层次建立科学的培训计划,注重内容与方式上的丰富和与时俱进,兼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以达到培训效果;在管理机制方面,应当建立高校基层党组织规章制度,设立考核指标,以综合积分为基础,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日常考核制度和体系;在日常管理的基础上,还需要一定的监督机制,落实自我监督、平台监督和责任到人的原则;还要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激励,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热情,找出自身的不足,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

(二)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体系的系统性

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在涵盖五个方面的基础上,要突出内容的政治性、目的性、先进性、针对性、可接受性和时代性,不断优化教育内容与结构。因此,在新时代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知识教育,通过强意识、强自信、重实践,使大学生党员群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创新教育方式,加强教育体系的针对性

在新时期新时代,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大学生党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也要创新教育方式,以增强亲和力、感染力和灵活性,体现继续教育的时代性。注重差异教育,差异教育是依据大学生党员的年龄段、年级、层次、党龄和专业背景等不同条件,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理论教育与榜样示范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是将理论教育生动化、榜样示范理论化的一种形式;运用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帮助大学生党员提升思想觉悟与认识能力、形成与巩固良好品德与习惯、强化理论教育效果的最直接方式;不断创新教育空间和媒介,体现时代性,要对教育空间和媒介不断创新。

(四)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体系的实效性

在大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和创新教育载体,其中包括阵地载

体、实践载体和网络载体三个方面。创新阵地载体,为适应大学生党员群体的发展需要,强化教育效果,在坚持和完善已有阵地载体的基础上,也要不断创新阵地载体;构建实践平台,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直接有效的途径;创新运用网络载体,手机、网络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接收信息、表达观点的媒介,更是直接改变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要构建起一个网络学习的微平台,进一步推动党员教育的持续发展,增强教育的效果。

(五)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教育体系的规范性

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与能力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要从强化责任、规范化建设、班子建设和支部书记培养四个角度,来切实发挥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提升组织力。强化责任,突出主体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将党员教育工作落实责任到人,全面提升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系统有效的培训与管理机制,形成完整有效的教育体系;注重支部规范化建设,这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时代要求;狠抓支部班子建设,作为基层党支部,首要的能力就是把关定向,发挥领导作用,特别是支部班子成员,其决策与部署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党员活动的效果;做好支部书记培养工作,党支部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最高领导人,是党支部大班级的“班长”,其自身的品质、能力、素养及工作水平都直接影响着其他党员群众的凝聚力,其言行影响着整个支部的形象与战斗力的发挥。

大学生党员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为党、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新时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中央的教育精神,立足实践,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高校党员继续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载体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党员之家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