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2020-11-22 02:07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双创融合政治

■荣 誉/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

新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而具备创新创造能力是当大学生的内在要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产业的兴起激发了大学生创业的高潮。创新是一种解决问能力,是一种革新、设计新东西的思维。高校完成立德树人重要使命,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获得岗位持久度的体现。而创新同样又能带动创业和就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所以,要将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与能力。

一、“双创”教育理论综述

“双创”就是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驱动下,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创造精神的“双创型”人才。而对学生进行“双创”教育,就是通过理论课、实践课、专业课、思政课等各种途径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快手达人辛有志、淘宝主播薇娅、李佳奇等都是具有创新创造思维而创业成功的例子,他们非常善于捕捉新鲜事物带来的机遇。这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即使学生未来毕业后没有去创业,但是自身具备的创新创造思维,对其一生的发展和谋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学生能力品格、头脑思维各项综合素质的提现。

二、当前高校开展“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创新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加以培养和教育,但是从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来看,往往大多数高校都忽视了这一问题。高校大都将对学生的教育集中于知识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正式提到日程。即使各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是是否真正起到了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这一点却无法考量。有权威部门做过调查显示,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从比例来看,创业的毕业生比例大约每年在5%左右,但是真正成功的比率却只有3%,这样的结果很好的证明了一个问题,我国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创业的成功率都有待于提高。而究其深层次的原因,那与高校的“双创”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

(二)我国高校对学生与“双创”教育相关的素质教育不够

大学生创业之所以会失败,不仅因为其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更与其不懂法律法规,不遵守职业道德,没有认识到社会责任,甚至自身的政治觉悟较低等等诸多因素有关。这就说明,创新创业教育绝不是独立的,它绝对不能够仅作为单独的课程而存在。必须要与学生的专业课程、思政课程、素质能力教育课程紧密融合。思政课要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专业课程要让学生明白行业的政策法规、企业文化和行业运行规则。素质能力课要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这些都与新创业能力息息相关,甚至影响创业的结果。

(三)当前各高校“双创”教育课程存在问题

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课程,这是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课程教学效果来看,却是差强人意。部分高校课时没有达到要求,课程本身形同虚设。有些高校班型授课过大,老师侃侃而谈,学生呼呼大睡;有些高校授课教师专业性不强,没有选择相关专业毕业的行政人员授课,并不具备创业实践经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有些高校对课程本身并不重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陈旧,无法起到实际教学效果等等,这都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切合点

(一)完成立德树人使命是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目标切合点

“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这是原教育部长袁贵仁的重要论述。而高校完成立德树人重要使命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让“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找到了实现目标的切合点。不仅如此,高校要将思想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过程,而立德树人重要使命的完成,又要将双创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就说明,在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既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又要开展双创教育,同时要贯穿始终,这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路径。

(二)“双创”教育是思想政教育落到实处的现实要求

“双创”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这是学生内在品质和人生态度重要体现。创新创业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不怕失败、乐观向上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它能够激励学生为更好地生活而努力和争取,这是一种积极向上人生观和职业观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心态,同时能够教会学生如何承担社会责任,这些都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体现。从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来看,都是在做人的工作,都是在思想方面行引导。

(三)是面对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迫切需要

信息化时代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00后”群体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环境的影响和时代的变化,使他们对接受新事物具有更加迫切的渴望,获取信息途径更加便捷,对其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道德品质、认知情况

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渴望利用信息化的便捷去创业,获取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在信息化的时代,负面思潮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信息化时代,在“双创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开展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政策培训至关重要。

四、“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一)建立起二者的联系

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双创”教育二者的联系,首先就是要找到二者融合的路径。因此,在“双创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定位、找到融合的内容、方法至关重要。

(二)建立起“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通过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二者实现有机融合,首先要找到二者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进而通过实现目标建立起思政、专业、实践教学的育人体系,构建“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改革思路。

(三)保证二者结合的教学体系有效实施

二者融合的效果离不开评价,要建立起有效的评价方式对“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时机效果进行考量,重点就是需要建立起评价的相关标准、原则和内容,保证二者融合的实施。

“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新路径,可以把“立德树人”更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实现思想引领和实践教育的融合,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适应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双创”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敢闯敢为的艰苦奋斗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融合发展,更好的诠释了思政教育的新内容,更好的与时俱进,促进学生成为有用人才,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双创融合政治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融合》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