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蔡李佛拳海外传播启示

2020-11-23 12:35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化

刘 璇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的“走出去”既是热点也是难点。文化自信的提出,是面对对外文化传播困境的应有之义。文化传播的根本是文化价值与理念的传播,而以往的对外传播则习惯于传达事实,对于价值层面的传递明显不足。

正当人们苦恼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困境之时,陈享于1836年创立的蔡李佛拳已经在悄无声息中形成了从发散到向心的海外传播路径。2018年8月18日,第七届蔡李佛武术文化国际交流大会在蔡李佛的发源地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举行。次日,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名洋弟子在祖师爷像前进行祭祖拜师仪式。蔡李佛拳究竟有何种独特的文化魅力,使其在国外遍地开花,甚至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又是何种原因促使洋弟子们不远万里到中国寻根问祖?

2 蔡李佛的海外传播

与如今许多项目的“主动出击”不同,蔡李佛拳的海外传播是被动选择的结果,蔡李佛始祖陈享的人生际遇与蔡李佛的发展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蔡李佛的诞生正值19世纪中叶,带着“反清复明”的狭窄民族主义使命的蔡李佛陆续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历史时期,在“反清政府”与“救国家于危难之际”之间左右摇摆,又因参与太平天国运动而被迫远走,传播于别国他乡,蔡李佛文化也因此在国外生根发芽。

2.1 海外传播的基础

2.1.1 动荡的国内环境

1839-1840年,陈享帮助林则徐训练义勇水师,率领弟子参加鸦片战争。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陈享看透满清政府腐败,回京梅村专心发展蔡李佛拳。此后几年,蔡李佛迎来了国内第一次发展高潮:1845年陈享于京梅设鸿盛总馆和祖师堂,指派高徒分赴两广各地开设44间“蔡李佛洪圣馆”。

后来,太平天国运动发起,陈享协助师兄陈松年在江门起义。1853年为躲避曾国藩征用,与妻子携幼子前后到南海、顺德、中山、东莞等地躲避,借机弘扬所创的蔡李佛拳,蔡李佛拳迎来第二次发展高潮。1856年,陈享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处当幕客,协助训练起义军将士。“天京内讧”后,他辞别翼王返新会。不久,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清政府追捕太平天国余党,陈享逃往香港,后辗转南洋哈蒙、明古、吧城等埠,行医授拳,蔡李佛随即也被迫开启了海外传播之路。

2.1.2 海外华侨的恶劣处境

1840鸦片战争爆发,随后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战争接连不断。鸦片战争失败后,外国人在中国沿海通商口岸获得了治外法权。外国人在华享有的特殊权利使他们运用各种方式(自愿、不平等契约、欺骗甚至是强征)征收中国劳工。与此同时,西方势力的入侵破坏了中国原有的社会经济秩序,出洋远走是青年人更好的选择。就这样,大批中国劳工经历远洋,幸存者躲过了饥饿、疾病与虐待到达殖民地或移民地区,却无法躲开歧视与仇视(如:排华法案)。中国劳工因勤劳、价格低廉受到雇主的青睐,缓解了当地劳动力的高度紧缺,却损害了原有工人群体的利益。再加上当时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中国劳工承受了更多苦难,并且得不到任何保护。

在恶劣环境中,海外华人社会逐渐形成各种形式的社团(地缘、亲缘、神缘、兄弟会),亦称之为“帮派”。他们之间不可避免会出现争斗、冲突,后期更是出现合作、联合,如建立“总会馆”(代表整个华人社会的宗亲团体联合会)。后来,蔡李佛拳成为海外移民强身健体,自我保护的手段之一。1864年,陈享抵达旧金山,受美侨“陈氏联宗会”聘任为国技教师,徒弟遍及全市。

2.1.3 陈享的蔡李佛精神

陈享一生都践行着其创立蔡佛拳的初衷,即以武强族,主张“吾技进可御外侮、退则强身健魄”。他心存民族大义,当国人受欺辱时义不容辞,慷慨赴会,雪“东亚病夫”之耻。不仅如此,陈享还有良好的武德和医者的仁心。1864年,一位叫基利士的外国恶霸向“金山大埠”中国会馆勒索“年规”,华侨们以中国会馆的名义请陈享主持公道。基利士立下“生死状”与陈享比武。陈享将其打败后,在场观战的华侨一致要求将其毙命。陈享没有乘人之危,而是为其治伤直至康复。基利士完全被陈享的技艺武德所折服,在当地登报公开向华侨致歉,并保证永远不欺侮华侨。

2.2 蔡李佛海外传播的路径

陈享故去后,其后代延续其遗志,为蔡李佛拳的海外传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时至今日,蔡李佛拳的海外传播经历了五代,海外传播路径如下:

第一代:陈享 任教地区:南洋哈蒙、明古、吧城等埠;旧金山

第二代:陈官伯(陈享之子) 任教地区:悉尼;旧金山 张炎(陈享之徒) 任教地区:新加坡(后人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三代:陈耀墀(陈官伯次子) 任教地区:荷兰埠;旧金山;吧城埠 蔡伯雄(陈官伯徒弟) 任教地区:法国

第四代:陈洁芳(陈耀墀女儿) 任教地区:美洛杉矶

第五代:黃虾、陈郁 任教地区:多伦多、温哥华 陈永发(陈享玄孙) 任教地区:悉尼等30多个地区

蔡李佛人承接海外雄厚的历史根基,不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除已回归祖国的港澳地区外,蔡李佛相关组织、协会分布东南亚、北美、南美、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共有约48个。以陈永发为代表的蔡李佛人,始终秉持祖训,饮水不忘思源,始终致力于传播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

2.3 蔡李佛海外传播的纽带

2.3.1 师生—师徒—拟制宗族

蔡李佛的海外教学过程中,陈永发先生的角色变化十分明显。在对洋弟子的访谈中了解到,初级的蔡李佛学生主要由助教(陈师父的入室弟子)教授,陈师父是总教练,只偶尔在集训时进行提点。待学习进入了高等级,跟着陈师父学十年以上,过了考察期后,回国在祖师爷遗像前进行拜师仪式,成为入室弟子,此时与陈永发正式成为师徒。待彻底融入后,蔡李佛则更像一个大家庭,此时便成为父子/父女关系,也就是拟制宗族。有来华留学经历的澳大利亚人Callum这样理解他与师父之间的关系:“对于我来说,我和师父之间的关系是父子关系,他像是我的父亲,不仅教我功夫,而且教导我成为一个好人。要谦逊(So can be humble)。”不仅如此,蔡李佛拳本身亦具有浓厚的宗族认同色彩,始创蔡李佛拳的陈享没有冠以自己的姓名来显耀于世,而以恩师姓氏命名以作纪念,并要求世代不忘。且收徒亦需在祖师爷的见证之下,体现了浓厚的“祖宗崇拜”色彩。

2.3.2 武德教育

蔡李佛的武德文化是蔡李佛在海外传播广泛的关键,主要体现在蔡李佛人牢记并始终坚持蔡李佛拳术的宗旨、门派特色与门规。陈享的《蔡李佛技击学》自序提到:“此术本源惟是技术虽精,只可自图保卫,慎勿以技凌人;既毋滥相授,庶免挟武犯禁;亦要代代有传人。”蔡李佛的门规则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宗旨:(1)对弟子要求严格,言行举止有所规定:不讲脏话,不随便动手,不得已也应适可而止,不得败坏门风;(2)收徒严格:考察期长(10-15年),必须在师叔伯前辈的见证下到祖师爷像前拜师后才是正式的入室弟子,且师父在世不可收徒;(3)教徒弟不仅教武术,更是教做人,时刻保持谦逊。可谓“先训德、后授艺”。

2.3.3 在地化与文化认同

蔡李佛在海外的传播过程中,先是做到了“在地化”。陈永发师父成立拳馆后,通过各种资源在多个国家或地区主要以培训班模式开展教学,每年飞往几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每个地方逗留半个月或一个月,逐渐培养起助教和不断发展新的学员。教学内容上,在保留传统拳法套路的基础上加入国外的搏击训练法,使得洋弟子们更容易接受。通过身体技术的习得,武德教育的熏陶和多年的言传身教,最终海外弟子们认同蔡李佛文化并向往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采访发现,部分蔡李佛弟子从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职业(如中医理疗师,功夫老师等)。一位波兰的功夫老师认为,练蔡李佛的人都学习中文,不仅是为了练(蔡李佛拳),更重要的是学习文化。

3 蔡李佛的向心聚合

蔡李佛的海外传播经历了从向外发散到向心聚合的过程。追溯蔡李佛人回国祭祖的原因,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强大的综合国力。首先,洋弟子对蔡李佛文化存在高度认同,在访谈过程中发现,他们渴望了解蔡李佛文化,对蔡李佛的发源地充满好奇,对拜师仪式也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再者,回国祭祖彰显了蔡李佛的门规和价值观:对拜师的庄重与收徒的高要求。最重要的是,回国祭祖规模的日益壮大得益于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这使得中国文化日益受到重视。政府包括当地的人都开始了解中国人的传统,有大型节目/活动例如开幕式,都会请蔡李佛拳会进行表演。

4 文化自信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性传播

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性传播首先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其次是要有文化自信,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优秀的传统文化,正确对待社会变迁过程中,因中国发展速度和话语权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一文化堕距引发的文化焦虑。蔡李佛拳在海外传播将近150年,始终奉行着自己的价值准则,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文化自信。国家积贫积弱、民族危难之时,提倡“以武强族,可御外侮,饮水思源”;祖国强大后,提倡“强身健魄,谦逊待人”。其价值观之正派,与我国“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十分符合。全面的文化认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足够的耐心定能使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