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养教育背景下高中体育建设青岛模式探究

2020-11-24 10:49栾先礼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9期
关键词:青岛市体质青岛

栾先礼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笫一中学,山东 青岛 266200)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 年颁布《国家体育建设发展纲要》,就学生群体体育教育提出“身体素养”教育理念,正式将学生身体素养教育提升为国家战略。自1998 年起我国针对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每年投入巨大,但教学成效产出一直难以如愿,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难题和发展困扰。学校教育是一个综合化活动与过程,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和文化属性,本文以青岛市高中学生体质健康为研究对象,选取青岛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即墨区、黄岛等几大区域50 所高中,对100 名教师、学校管理者和30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文献检索、数据分析、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共抽绎出青岛高中体育教育四大问题:(1)教学结构偏重显性化教学成效管理方式,“体育与健康”教学理念践行力差,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低,整体教学成效不足;(2)学生自主权过大,教学监管、惩戒权得不到尊重,导致学生运动强度、体育参与度低,体质健康状况逐年下降;(3)体质测试单一监测手段难以实现体育过程化影响,难以落实体育教学的延展性、能动性;(4)教师层面晋升与监管渠道少,缺乏教学改革与科研动力,学科发展驱动力低,造成教学手段、教学氛围创设不足。本文立足身体健康教育背景,以体育能力和体育素养发展为要义,以上述青岛主要区域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索高中体育教学青岛模式,以提升教学研究的实用性和青岛市学生体质健康。

1 青岛市高中学生体育教学成效现状及成因分析

1.1 体质健康水平整体不高

从体质测试结果来看,青岛市高中学生及格率走高、优秀率过低,表明体质健康水平整体不高。青岛市属于山东省经济发达区域,学生生活水平较高,家庭体育锻炼氛围较好,具有一定的体育保健意识和认知。家长、学生个体、学校3 个主体对体质测试教育影响认知力较高,较为重视,因而体质测试结果较好,高出山东省平均水平约7.8%。从体质测试分数构成来看,青岛市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及格率较高,约为88.9%,但良好、优秀率过低,二者分别为7%和4.9%,特别是女生800m 跑、铅球力量专项和男生引体向上项目成为体质测试困难项目,表明青岛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整体不高,仍需在身体机能和身体素养教育上进行深耕细作,提高教学成效。

1.2 体育教学影响有限,学生主动锻炼不足

从体育教学过程看,体育教学过程性影响水平低,课内外影响有限,青岛市高中学生主动锻炼不足。身体素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曲线上升式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科学的运动处方才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成效。根据本文对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教学作为副科,每学期18 次课,体育教师的影响力仅限于课堂,课下体育活动组织和体育运动开展权力被限制。这种管理机制导致89.7%的高中学校无课后活动、体育竞赛以及校园体育活动开展作为体育课外延伸,体育教学缺乏过程性影响,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率不足56.5%,因此难以落实体育教学结果影响。

1.3 显性化教学管理方式导致结构偏差,教学理念难以践行

从体育教学目标落实情况来看,显性化教学管理方式导致结构偏差,青岛市高中体育教学理念难以践行。“体育与健康”是2002 年我国教育部针对中学体育教育提出的教学理念,共包含体育活动参与、体质健康、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力5 个方面的教育。身体素养包含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身体素养教育由知识、能力和品格3 个能力层面共同构成,是一种包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综合品质教育。但从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结果来看,当前青岛市上述几大区域的高中体育教育主导思想仍是“以体质测试结果”为导向的功利化教学思想,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结构设计上仍偏重体质测试结果等显性化教学成效管理方式,导致“体育与健康”教学理念只践行体质健康和体育参与2 个指标,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力3 个重要指标则选择性规避或不执行,造成高中体育教育理念执行力差,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低的社会现实。

2 身体素养教育背景下高中体育建设青岛模式探究

2.1 政策层面深度研究身体素养教育执行策略,为高中体育教学与管理提供坚实的政策约束力

在当前高中体育发展策略和政策中不难看出,这些政策都是从宏观层面上对体育教育的宗旨、目标做了大方向的规范,但在微观执行层面上缺乏相应的约束力和施教过程监管,因而各地由于管理层的认知、教学策略和学校管理水平差异较大,这些宏观政策往往最后就成为高考指挥棒下的牺牲品,较少得到执行和落实。以体质测试为例,自2000 年提出“体质测试”概念,到2002 年才在高校执行,而全面落实到青岛市高中教学中则是2006—2008 年在教育部将“体质测试”写进学校评价因子时才得以实现。《国家体育建设发展纲要》指出,“身体素养是体育教育的结果”,更是青少年儿童得到全面发展和取得成就的基础。 只有将身体素养教育落实到青少年身心发育的各个时期,才能保障他们通过运动参与、体育组织和运动环境得到身心与能力的健康成长。青岛市作为教育先进市区和山东省教育示范区,在教学理念和教师认知力上处于优势地位和领先水平,之所以出现当前的教育困境主要在于体育发展策略缺乏约束力和管理支撑。因此,在身体素养教育背景下,探索高中体育建设青岛模式,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政策层面深度研究身体素养教育执行策略,为高中体育教学与管理提供坚实政策约束力和管理支撑,真正使高中体育教育从体质测试和体能教育的误区中解放出来,保证体育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和体育健康生活方式与情感态度的“能力”教学的落实。

2.2 参照招教评价机制,提高体育教学价值认知和身体素养教育影响力,形成运动内驱力

当前拉开青岛市初中与高中体质测试成绩和体育教学成效的最大因素就是招教政策将初中体育纳入中考成绩。在招教政策的刺激下,初中学校广泛形成了以教师、学校为教学监管力量,以家庭为敦促力和学生内驱力的综合教学成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锻炼主动性和运动能力发展的内驱力。而高考的特殊性使得招教政策尚未有时间表,难以对教师、管理者和家长形成体育教学价值认知和身体素养教育影响力,形成学生的运动内驱力。在身体素养教育背景下,探索青岛模式则需要在体育教学影响力上下功夫。本文认为,在身体素养教育背景下,探索青岛建设模式需要参照招教评价机制,提升体育教师的惩戒权和体育监管权,将体育测试成绩、体育素养和身体素养结果记入学生期末成绩和评优等重大活动中,使课内外体育一体化教学和“阳光体育”校园体育开展政策得到真正落实,创设浓厚的校园运动氛围,将学生从分数指挥棒下真正解放出来,形成持久的体育运动内驱力,通过多途径提高学生个体的身体素养水平。

3 结 语

学生身体素养是体育教育的结果,需要漫长的过程教育才能形成的能力与品质。体育素养和体质健康成为当前世界教科文组织和各国努力落实和追求的教育结果,为此国家频繁出台了一系列体育发展政策和校园体育开展方针,但当今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升反降的局面促使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其产生的根源,从实用性视角进行微观研究,真正提高体育教育的成效,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落实身体素养教育理念。本文提出青岛高中学校体育教育四大问题并结合《国家体育建设发展纲要》对青少年体育教育提出的“身体素养教育”理念进行深度解构,提出基于青岛市体育教学特点的高中体育建设青岛模式,这是本文的创新点和科研亮点。在教育远景建设中,本文认为,就当前的政策发展应深度研究身体素养教育执行策略,为高中体育教学与管理提供坚实政策约束力,特别要落实教育惩戒权和体育监管权,为高中体育教学提供开展基础和依据,同时在教育近景策略建设中,应参照招教评价机制,提高体育教学价值认知和身体素养教育影响力,才能彻底解放高中体育教学和其参与者,形成长效的运动内驱力。

猜你喜欢
青岛市体质青岛
我家的“小叶子”
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 “五育并举”,让校园充满活力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An analysis of “love” in Sons and Lovers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