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学科学困生成因与帮扶策略研究

2020-11-24 10:49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9期
关键词:成因学困生学科

沈 波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锦溪书院,浙江 宁波 315500)

在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学习中存在着学习困难学生,即体育学困生。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因此,如何精准“扶困”,提升体育学困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线中学体育教师重点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1 体育学困生成因分析

1.1 自身成因

体育学困生的自身成因包括遗传因素、认知水平、自身素质、意志品质、兴趣爱好、技能水平等。应当承认,一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差、意志品质薄弱、认知水平相对较低等因素,导致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足,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学习效果。如果不努力改进,很有可能就成为学困生。

1.2 学科成因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然而现阶段,由于初中、大学招生基本不看重体育成绩,高中招生虽有体育考试,但区区40 分的招考分数相对于其他学科的高分实在微不足道。另外,学生从小学步入中学,学科增多、学业压力大,不管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会更偏重文化课,会花大量时间针对“文化学困”进行补习,但没有对“体育学困”加以重视。因此,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定位偏低是产生体育学困生非常重要的原因。

1.3 学校成因

1.3.1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偏离由于“重智轻体”思想的影响,学校内也存在着体育教师和体育学科被边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打击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校体育工作质量下降,学困生随之产生并增多,严重阻碍了学生在体育学科中的发展。

1.3.2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针对性缺乏班级授课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这种授课方式很难实现分层教学,使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以大多数学生当前体育素养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忽略了一部分体育素养较低的学生,导致这部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陷入困境,学困生随之产生。长此以往,这批学困生逐渐远离体育与健康课学习,提升他们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也就成了一种“梦想”。

1.4 家庭成因

家庭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家庭成员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认识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据调查,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学困生与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饮食习惯影响学生的体重;家庭成员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错误认识影响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认识;家庭成员缺乏对孩子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等等。因此,家庭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认识不足也是造成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1.5 社会成因

学生是社会成员的一部分,五彩缤纷的社会影响着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由于长期受习惯思维的影响,社会上存在“重智轻体”的现象,大多数家长将注意力集中在子女学业上,往往忽视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这种现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观念。“健康第一”的理念仅成为一个口号,“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思想上轻视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课堂上又不认真学习,长此以往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就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的学困生。另外,现代社会的高节奏、高学历,学习生活的高效率、高难度,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多种压力和负担,个人抱负与现实生活的反差、教育方法的不当,使学生个性受到压抑,对体育学科失去兴趣。

2 体育学困生帮扶策略

2.1 针对自身成因的策略

部分学困生认为造成“学困”的原因是遗传因素,忽视了自身的努力,并以此为借口,在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中不注重自己的努力,得过且过。为此,教师应主动与学困生沟通,了解学困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困生精准寻求造成“学困”的自身原因,使他们明确遗传不是造成“学困”的唯一原因,更重要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遗传带来的弱点,并通过身边其他学生的例子改变这种错误认识,激励学困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身于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思想沟通,多鼓励和帮助学困生,使其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还可以带来很多的快乐和愉悦,应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刺激和激情。

2.2 针对学科成因的策略

(1)意识上的转变和加强。在中国教育体制下,学校以抓文化成绩为第一要素,主学科的地位尤为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也要让学生明白不仅要求发展和提高“智”的方面,在体、美、劳方面同样要得到进步,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成为新时代建设的合格接班人。(2)学校领导的重视。学校领导层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在学校发展的道路上不仅要合理设置课程,还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重视体育与健康学科,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明白体育的重要性,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3 针对学校成因的策略

学校是培养未来社会合格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应通过学校宣传橱窗、校园网、班队课等形式,宣传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在未来人才中的作用,提高学困生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重要性的认识,端正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困生以满腔热情投身于体育与健康课学习中。学校应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园运动会,通过竞技和趣味类多样化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积极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体育文化硬件设施,充足的学校体育设施设备是精准扶贫体育特困生的关键要素。

2.4 针对家庭成因的策略

班主任、体育教师应精准摸清学困生的家庭情况,包括家庭组成情况、父母工作、家庭环境等是否给学困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多渠道、多途径与家庭成员多沟通、多了解。例如,教师以朋友圈、微信群和家长会等多种手段与学生家长及时进行沟通;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情况等,让学困生家长感受体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适当运动和合理营养能帮助其全方面发展。应通过提高家庭对体育与健康学科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影响学困生,带动学困生以满腔热情投身于体育与健康课学习中。

2.5 针对社会成因的策略

只有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重智轻体”的思想,才能让学困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重拾兴趣。可通过新闻媒体、电视电影、报纸、新媒体等多角度宣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给是学困生多输入一些体育竞技的比赛视频和关于体育运动的优秀电影。通过积极向上的影视作品可激发学困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他们知道取得胜利的喜悦不仅仅存在于文化课学习中,在体育学习中也同样能明显地获得。

2.6 综合性帮扶策略

2.6.1 精心设计体育与健康课针对学困生的教学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内容众多,其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核心素养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尽可能选择学困生容易接受且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内容,避免难、深、冷的内容充斥在课堂中,以此唤醒学困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热情。

2.6.2 精心设计体育与健康课针对学困生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发现,一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往往对一个或若干个学生有效,而对其他的学生则无效。因此,应充分了解体育与健康课学困生的学习现状,精心设计与选择符合学困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在保障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重视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巧妙利用游戏、竞赛和团队合作等,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利用突发事件的德育渗透,培养学困生的体育品德;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负荷,提升学困生的运动能力,全方位地关注学困生的需求与发展,改变学困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认知,使学困生发现体育与健康的魅力,感受体育精神的凝聚力,从而真正提高学困生体育与健康课的核心素养。

2.6.3 所有的教学必须通过现象看本质,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例如,在跳跃类项目的练习中,不仅要把注意力放在跳跃动作的协调性和正确性上,更要着眼于学困生跳跃能力的发展上。教师只有转变这个观念才能更好地设计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是单一地教动作,而是从根源上解决学困生跳远远度不够的问题,在提高跳跃类远度时,将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内容合理安排在课堂内。再如,在立定跳远项目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困生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与评判标准,更要利用各种辅助性跳跃来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教师可通过跳跃游戏,组织学困生单脚跳、双脚跳、单双脚跳、障碍跳、跳楼梯、跳凳子、跳凳子等,提升学困生的跳跃能力,只有学困生的身体素质真正改善了,才能在跳远项目上发生质的飞跃。

3 结 语

学困生的出现,对教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从根源上解决学困生的问题,教师必须学习更多的教学知识与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积累、多思考。在参加学科的各项培训和比赛中,教师应认真学习,积极反思,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己教学能力与水平,为解决学困生这一“难题”做好扎实的准备。精准“扶困”,提升学困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涉及学生、社会、家庭、学校和体育教育的大课题,应融合学生、社会、家庭、学校和体育教师的力量,精准“扶困”,提升学困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新时期人才。

猜你喜欢
成因学困生学科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基于实证调查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