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思路

2020-11-24 19:12刘建军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旗新小学
灌篮 2020年1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体育课德育

刘建军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旗新小学

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了教育过程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小学体育作为我国教育系统初始阶段的重要课程,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远影响。怎样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围绕目标进行思想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持续探索的课题。体育课是侧重活动实践的学科,德育思想的渗透得到了体育教师的广泛重视,体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强健体魄,还要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

一、小学体育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基本要求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这其中,德育是排在最前面的,可见,学生的道德品质、精神面貌是教育最为关注,也是着力培养塑造的重要课题。当前小学教育中德育的渗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体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体育课本身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及趣味性,受到学生的普遍喜爱,有着德育教育的优势,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发挥课程优势,将德育教育理念渗透其中,并予以有效利用,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德育教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对学生看待个人、看待集体、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角度的培养,是对思想观念的全面引导和认知。体育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德育渗透更为高效。例如进行有关团结协作思想的教育时,教师如果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只口头强调,学生恐怕印象不深刻,没有学习兴趣,德育落实效果大受影响。而相反的,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能够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德育的熏陶,是最自然而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德育教育的渗透思路

(一)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渗透

培养体育精神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与德育教育的要求是相吻合的。小学体育课堂重视学生意志力、合作力等方面的培养,教学内容丰富,不同的教学内容侧重的培养方向也各有不同,教师要挖掘出其中蕴含的各种德育元素,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1]。例如耐力跑训练的是学生的耐力,在长距离的慢跑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坚持的意义,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意志,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不畏艰险、勇敢向前;学生跑步的过程其实是自我突破、自我成就的过程,教师给予科学的指导与鼓励,学生一旦做出了成绩,哪怕只是相对自己而言的微小进步,也能够提高自信心,肯定自己的努力,这是建立良好心理素质的有力途径[2]。而在一些球类项目的教学中,如篮球、足球等,需要团队的配合才能有效地进行,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认识到协同作战的重要;要想获得胜利战胜对手,还需要运用策略、战术,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格局,全面地看待事物的发展。所以,德育的渗透要把握住体育学科特有的优势,依据教学内容来进行对应的德育教育。

(二)游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可操作性,发挥其中蕴含的趣味因素,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指导。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放松,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更有效率,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对于教师而言,学生这样的活动状态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能够通过游戏环节解决很多德育方面的问题[3]。教师也要注意控制课堂秩序,把握好游戏教学的尺度,不能让游戏教学变成玩,忽略了教学目标的落实。例如在进行队列教学时,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的游戏,帮助学生掌握队形转换的要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学生要认真听从教师的口令指导进行变换,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准确的反应力,否则队形就乱了。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之后,适当放手让学生自行发挥,由体育委员发指令进行自主训练。而在进行“跳跃”相关的教学时,可以锻炼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比如利用跳皮筋游戏,将几根橡皮筋按照一定的距离分别设置在跑道上,皮筋的高度是逐渐增加的,要求学生在跑步的过程中,用单脚跳、双脚跳等不同的形式越过皮筋。随着学生对动作要领的掌握和熟练,难度也可以相应加强,皮筋的起始高度增加,或者要求学生像跨栏那样,不可以碰触皮筋。这种小游戏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激发起学生的挑战心理,想要做得更好,既能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又能让学生在游戏中领会互相帮助和鼓励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多媒体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当中,相对来说,体育课的户外教学活动比例较大,室内教学较少,运用多媒体的机会也不多,但这并不影响多媒体教学在体育课上的应用。当受到天气、场地等因素影响不适合室外教学时,室内多媒体教学就成为体育课活跃课堂气氛的主要方式,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体育理论知识用多媒体形式展示,同样能够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可以模仿体育视频中运动员的标准动作,学习技术要领等,可以比较直观地体验和感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比如在室内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关于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历史,让学生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以及国家对于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视,理解体育课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我国体育状况有比较宏观的了解。然后可以针对性地展示某一运动项目的发展,比如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110米跨栏项目中的比赛录像,他最终获得了冠军,并且追平了世界纪录,成为我国首位在世界比赛中获得该项目金牌的运动员。观看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黄种人在类似短跑项目中的劣势,引导学生意识到这次夺冠的意义和价值,然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提高民族凝聚力。年纪小的学生不一定能够理解得很深刻,至少能够学习到克服困难,奋力突破的精神。多媒体的应用是灵活多样的,教师除了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利用之外,还可以进行一些课外的拓展,让学生的眼界更开阔,促进思维发展,在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或赛事时,如校际运动会中,可以刺激学生的表演创意。

(四)生活化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德育教育是一项重点内容,在体育课中也同样能够进行相关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小学生是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年纪较小,普遍人生经验有限,但是很多知识的理解需要依靠经验的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成长特点有充分的了解,从学生角度出发,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体育课程中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4]。以“障碍跑”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比如让学生扮演小小消防员,模拟出警执行任务的场面,在跑道上设置各种障碍,让学生拿着体育器材比赛前进,用自己最快的速度营救出位于终点线的“被困人员”。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消防员救援工作的艰难和辛苦,让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又能在运动中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和自救常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引发学生对消防工作的崇敬之情,从而管理好自己,提高个人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

(五)课间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体育课相对数学、语文等科目来说,在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占比还很有限,但是学生能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却很多,如果把课间休息、午休等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计算在内,运动时间还是相当充足的。那么,为什么不能把这些时间也加以利用,让学生沐浴在德育的氛围中呢?现在多数学校在课间十分钟都会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得到放松。体育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简单、不限场地的放松操,伸展一下四肢,活动一下肩颈等,缓解学习的紧张情绪。同时与学校广播室沟通,选择合适的音乐,如《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这类旋律优美的歌曲,学生伴着音乐的节奏让头脑和身体得到调节,而这样的歌曲还能营造爱国主义氛围,自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外,学校上午的大课间活动通常是做广播体操,当下“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学校的课间操形式丰富多样,小学生广播体操只是常规活动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富有时代气息的,融合了舞蹈元素的跳操,深受学生喜欢。在这方面就可以发挥体育学科的优势,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可以设计编排《英雄少年》武术操作为大课间的常规运动之一,将中国传统武术元素与体操相结合,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学生平时或多或少受到一些书籍、影视作品的影响,对武术的兴趣远超于体操,运动起来也比较有效率,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结束语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体育课堂,要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并将这一思想作为长期目标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运用游戏化、生活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开展高质量的体育德育课堂,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领会体育精神,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体育课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中国德育》
体育课上的“意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讨厌的理由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