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花灯舞引入学校体育的价值及可行性分析

2020-11-24 21:29方敬秋
武术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布依族花灯舞蹈

方敬秋 张 瑾

1六盘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2六盘水师范学院学生处,贵州 六盘水 553004

独山县地处贵州黔南布衣苗族自治州,长期的少数民族杂居生活方式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及舞蹈文化。布依族花灯舞经过历史的洗礼并不断兼容和融合现代舞蹈元素,逐渐形成了载歌载舞、多姿多彩的独特表演形式,并形成了极具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民族舞蹈。特定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及生活习惯等因素使得花灯舞得以传承与发展,然而近十年了诸多原因造成了布依族花灯舞传承与发展呈萎缩之势,思考与探究通过学校教育这一载体传承和保护布依族花灯舞不失为有效途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适宜的体育教学内容,有效发挥民族地区课程资源教育优势”。[1]为此,思考布依族花灯舞引入校园,探寻与分析花灯舞引入的可行性具有现实意义。新时期,如何思考在不改变布依族花灯舞核心的特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经过挖掘、整理和改造,赋予学校体育教育的健身、教育等价值功能协调融合,引入系统的、成熟的学校对布依族花灯舞传承与保护具有现实性。

1 独山布依族花灯舞概述

独山布依族花灯舞是由当地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活动,并不断兼容了外来的民间歌舞与戏曲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活动。花灯舞是由布依族花灯舞蹈、花灯舞音乐、花灯舞戏剧和花灯舞说唱组成的独具特色的花灯舞艺术[2]。独山花灯舞主要是由花舞蹈和地灯舞组成的,花舞蹈是独山花灯舞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灯舞”是独山布依族花灯舞蹈的脊梁,不同形式舞蹈的融合与发展造就了当今的布依族花灯舞,从而形成了具有热情奔放与洒脱大方的独山花灯舞。花灯舞在鼓乐伴奏下具有鲜明的、浓郁的的地域性气息。花灯舞不仅具有音乐配而且具有扇子作为道具,乐器主要为三弦、月琴、竹笛组成,现代加进了杨琴、笙、唢呐等,辅助道具主要为“扇帕”,可见,配音的多样性与扇子的持法的多样性造就了独山地域性特色的花灯舞。当前,独山花灯舞中的舞蹈手势有10余种,扇帕动作有20余种,舞蹈身段有40余个。[3]“地灯舞”舞蹈由单一动作各自连成套子,由众多套子串成折子,舞蹈由步伐、手式、扇帕持法、扇帕耍法及动作身段组成。从步伐上来看,主要有四方步、矮桩步、野鸡步、梭梭步等20余种步子;从持扇的手法来看,主要分为二指夹扇、三指叉扇、五指抱扇、中指夹扇等20余种;从扇帕的耍法上来看,主要有八字花扇、扣扇抖扇等20余种;从舞蹈的手式来看,主要有甩手、盖手、兰花手、八字手等20余种;从动作的身段来看,主要有观音坐莲、岩鹰展翅、金鸡独立等40余种。

2 布依族花灯舞引入学校体育的主要价值

2.1 布依族花灯舞引入校园能丰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

民俗文化布依族花灯舞引入校园,与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合,有利于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材的结构体系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深入阶段的贯彻。学校体育教育需要借助于民族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形成本地区的特色,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结合起来,并拓宽学生多样化的选择健身项目。丰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夯实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的锻炼内容和形式乡土化、多样化。隐性的促进学校特色亮点体育文化内涵,为学生营造现代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多元锻炼方式,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布依族花灯舞与学校教学的交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可以实现二者的互补共赢。

2.2 布依族花灯舞引入学校可促使当地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布依族花灯舞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引入校园,不仅可以丰富当地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而且可以促使当地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花灯舞是一种根植于布依族的民族文化活动,学生从小就观看或从事这项民族文化活动,当地学生对花灯舞居于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与认同感。如果将花灯舞引入校园,学生首先能接受并认同这项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其次通过花灯舞与学校体育教育的相结合可培养学生对该民族文化的再认识。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项目,他们更具有亲切感并乐于接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民族传统文化与教育的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并使当地学生具有强烈民族文化感与民族文化认同感。

2.3 布依族花灯舞引入学校可促使其自身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商业经济发展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民族文化及传统体育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为民族传统文化奠定了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过分追求经济社会效益,使得民族传统文化及传统体育项目后备人才不足。布依族花灯舞作为地方性的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尽管受到国家的重视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花灯舞在其传承、保护与发展的道路上依然显得动力不足,其发展空间被现代的主流文化强势严重挤压,传承发展与保护困境重重,尤其是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随着当地政府及学校的大力推广花灯舞,社会媒体的关注及传播,在当地布依族花灯舞逐渐唤起了当地学生对民俗布依族花灯舞认知,并唤起了当地民众的文化的记忆。花灯舞引入学校是一个双赢的过程,花灯舞进入学校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并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成为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也可以不断拓展民族传统文化传播途径的扩宽,让校园成为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的有效途径。

3 布依族花灯舞引入学校体育的可行性分析

3.1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地方政府的重视为民族文化引入学校创造了条件

国家实施课改以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得以良好改善。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较大提高,自我健康意识内驱的主动性得到整体的良好扭转。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体育教育工作的核心。我国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国家对西部民族地区学校加大了制度和资金上的支持力度。此外,当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希望学校教育能更多地发挥传承与保护当地特色的民族文化,也希望当地学生能接受并认同当地的民族特色传统文化。故在政策与制度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与扶持,这也造就了学校领导不断重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为此,体育教师也应该转变观念,不断改变教学理念与思维,不要在抱着等、靠、要的态度,而是应该本着有条件的全力开发,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开发的心态,通过挖掘和利用民俗文化,让学生乐意接受以本民族民俗文化,为布依族花灯舞引入学校提供多方面的可行性因素。作为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我们应该抓住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机会并清楚地认识到营造以花灯舞为代表的民族特色传统文化氛围,不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而且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快感与民族教育的愉悦感。

3.2 布依族花灯舞自身多重价值与学校体育教育价值的一致性

布依族花灯舞在布依同胞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与创造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娱乐身心,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等功能,显示出极强的本土性生命力。它集健身、娱乐、音乐、舞蹈、道德修养、教育价值于一体而极富民俗风采和地方特色。布依族花灯舞在黔南地区民间广泛开展,群众基础好,民族文化气息浓厚,特征明显,并蕴含着黔南布依族人民的智慧、理念、思想感情的追求,表达自己民族生活的审美观念情趣的特殊表达方式,并具有多重文化价值。学校体育不仅要体现健身的教育价值,而且要体现学生情感培养。布依族花灯舞具有独特的表演、丰富的剧目、活泼的形式、幽默的语言、优美的音乐、灵活的结构。学校体育教育方式与场地等成熟与稳定,具有教育性、健身性、娱乐性、社会性等价值属性,学生对学校体育的可接受较高,如果对布依族花灯舞进行内容与形式化的处理,使其兼具乡土性,本土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教育性等功能,使其成为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势必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更能满足同学们寄托情感、表达敬意以及娱乐等精神生活的需要。如果将布依族花灯舞素材的潜性教学价值,通过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理性的挖掘和提炼,将其成为适宜学生发展的教学与教材内容,运用教育的方式一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完善人体形态、机能和智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为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奠定基础。通过民族传统文化活动的价值与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的融合,塑造或重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与身心健康的核心价值。

3.3 布依族花灯舞文化元素具有与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布依族花灯舞隐性的文化元素具有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四个领域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的一致性教育作用。首先,运动参与目标。布依族花灯舞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兼具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传承性等特性,深受布依族地区同学们喜爱,极具健身价值。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布依族花灯舞活动,课堂教学实践,特别是学生们自我创编,大胆尽情展示学习布依族花灯舞动作,能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作用。其次,运动技能目标。布依族花灯舞在音乐的伴奏下,要求身体姿态、基本技术,动作组合、以及步伐和手位、道具(扇子)握法和结合动作的技巧方法,运动路线、动作幅度、力度、乐感和协整体调配合等方面都均有较高的技术和技能要求,对学生的技能目标有促进作用。再次,身体健康目标。学生经常参与布依族花灯舞项目,对学生的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促进作用。进而对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内脏器官系统的功能、人体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等具有综合性帮助,从而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最后,心理健康目标与社会适应目标。花灯舞操单个动作组合对让学生的动作准确性和稳定性较高,需要身体和心理的良好乐感和节奏感。花灯舞操较为广泛采用集体形式,通过对布依族花灯舞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对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行为养成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布依族花灯舞教材所强调的动作的操作,以及技术动作的反复练习,不断增强体质,学习与掌握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化处理的成果对民族地区经费不足,场地要求不高,简单易行,能有效地缓解学校场地不足造成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困难的局面。

4 结语

学校作为传承与传播文化的栖息地,传承与传播民族民间文化应当首当其冲。[4]布依族花灯舞作为民族文化活动具有多重价值,通过不同形式的改造与改版使得其引入校园具有可行性。布依族花灯舞与现代学校体育的有效结合,既可以满足布依族花灯舞传承于发展的需要,又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弥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单一与不足,二者的融合可以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格局。如何实现布依族花灯舞与学校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关键就是要充分认识花灯舞的文化核心内涵及精髓,使其内涵与精髓在被保留的情况下引入学校。

猜你喜欢
布依族花灯舞蹈
看花灯
挂花灯
学舞蹈的男孩子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冰上舞蹈搭档
做花灯
闹花灯
我和舞蹈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