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英语翻译探析

2020-11-25 18:24买尔旦江麦麦提依明
现代英语 2020年22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语言学语句

买尔旦江·麦麦提依明

一、引言

人类拥有丰富的语言,同时各语言之间并不具备独立性,在整个世界的语言系统中,不仅囊括了固定的基础符合和其构成的语言实体,同时还包含人们对各类事物的认知情况与程度。并且,翻译英语文献时,翻译人员不只是需要对英语文献内容进行深入了解,还需要接纳文献作者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认知结果和能力等。因此,立足认知语言学,对英语翻译进行指导,可以给予翻译人员帮助,加深其对英语文献原创者意图的理解与掌握。

二、认知语言学及其特点

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认知语言学可以对心理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知识进行整合,充分突显出语言学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对人类文化知识的理解。英语翻译,即输入和再输出英语语言,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认知语言学对语法性辨别极为重视。语法性辨别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具体运用时和语义、语境拥有关系,而在应用认知语言学方面,其具有渐进性和可变性的特点,要想将语法学翻译目标顺利完成,应正确、合理地使用认知语言学知识,精准翻译英语;第二,重视对认知的观照。认知包含多个层面意义,诸如心理学认知、语言学认知等。认知的内涵和识解主要囊括了两个方面,即特色认知和常规认知。将认知语言学引入语言学习中,指的是在语言常规认知情况中对共性进行挖掘,重视与心理学方面的人类经验和知识相结合,将语言知识成果的日益完善突显出来;第三,句法的非自主性。英语是语言的一种主要表达形式,在我国的英语学习中,不同句法的运用和表达,能够展现出不同的语言内涵和意义。并且,在具体翻译中,不同句法的表达也是将认知获得的过程中。如加深对句法特征以及格式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学会灵活利用句法促进自身翻译水平提高。

三、认知语言学基本原则

(一)语法性辨别与范畴化

话语语法或可接受性具有密切的联系,缺一不可,详细而言,即可接受或不可接受,同时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渐进性是语法辨别的显著特点。同时,相同语境、语法和语义息息相关。除此之外,实际上,生成语法学专家以及认知语言学专家的本质并不相同。认知语言学专家是将语法写成独一无二和语法的句子相符的语法。因为语法性判断存在语境可变性、依赖性和渐进性,难以将语法学预期目标顺利达到。

(二)语言与其他认知

认知语言学需要在常规认知中对语言现象的相似物进行探寻。有关专家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立足心理学方面形成的人类范畴化、记忆性和注意等研究成果,对理论进行完善,进而将认知语言学有效激活。所以,语言和其他认知系统之间联系十分紧密。

(三)句法的非自主性

句法是一种约定俗成模式。声音或相应语言借助这种模式对意义和文字等进行传达。所以,理论结构和特殊元素并非句法必须具备的要素。约定俗成的符号模式来源于人们实践中的话语。在此过程中,要想掌握语法知识渠道,就必须借助这种符号模式。尽管认知范式中所涉及的理论方法十分丰富,但以上原则将各类理论方法结合在了一起,并界定了认知语言学指的内容与范围。

四、在英语翻译中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前提

(一)词汇、语句与文章含义的关系

词汇和语义属于文章的主要构成内容,有利于促进英语文章质量的提高。认知语言学极为重视在文章中运用词汇语义,因此,对认知语言学囊括的词汇和语义进行正确运用,可有效促进英语翻译能力的加强。就英语词汇和语句的含义来说,主要有上下文相关内容,将英语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等密切联系在一起。一篇完整的文章属于一个整体,其内涵主要由词汇、语句等结合形成。同时,在语句的构成部分中,词汇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一篇文章主要由不同的语句构成,语句表述的含义和整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息息相关。但是,一般来说,语句和词汇等文章具有不同的含义,诸如运用隐喻之后,在理解文章时,就不能以文字表面含义为基础展开理解。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在对隐喻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会影响翻译文献包含的内容。具体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对原有词汇进行全面的理解,深入探究语句运用的各类修辞方法,以便掌握作者所要阐述的含义。之后,和原有含义相结合,在另一个语境中对适合的词汇进行探寻,抑或是语句代替,对原英语作品具有的文献价值进行传达和保留。另外,翻译人员要想更加正确地翻译文章,需理解文章含义才可以在翻译中避免文章偏离正确轨道。

(二)文本含义与作者意图的关系

实际翻译时,应注重文本含义和作者意图之间存在的关系,翻译出来的内容不可与作者意图脱节。同时,理解文章语义属于准确翻译的关键点之一,使现代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在文献中,文章含义是孤立的、机械的。通常情况下,文本自身涵义应正确解释作者的目的,并在解释文本的过程中将其作为标准。但篇幅不一样的文章和文学创新,在文章涵义方面也会有所不同。如文化背景和阶段有不同的文本,表述时会呈现出不同的含义。翻译中,要考虑文章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差异等,进而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另外,文本含义符合作者意图,必须加深对作者意图和文本含义的理解,这是使翻译质量得到保障的重中之重。

(三)翻译者文学加工和内用忠实性的关系

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运用认知语言学,目的在于促进翻译人员翻译能力的提高。具体翻译时,翻译人员除了需要具备良好外语理论基础能力之外,还需拥有良好实践能力,深入分析文章中的社会环境、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等,并立足对文章的正确认知,适宜地进行翻译,进而确保翻译的合理性。部分翻译人员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文章表述出来,会适当地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原创文章进行更好的翻译,并不是将原文本改变,借助加工后,文章未和原文真实性形成冲突,所以对原创文章予以加工,这种行为主要补偿翻译工作。同时,在各方面的影响下,如果要想在另外环境中将文本准确展现出来,那么就不能够加工文本文字。文字加工是采取有效手段对文本展开处理,确保语言更加准确,特别是已翻译好的作品,必须展开文字加工。在加工中,可以进一步提高翻译人员的文字处理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其英语翻译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显著增强。

五、在英语翻译中对认知语言学的应用

(一)准确掌握词汇、语句、篇章的意义

针对源语文本来讲,其是一种典型的语言体系,由词汇、语句、篇章结构构成,其中词汇是重点。如果未能正确理解词汇意义,那么就会影响整体翻译质量。认知语言学对词义、词汇分析的对等性极为重视,进而需要翻译人员准确掌握词汇语义内涵和意义。实际翻译过程中,要想解析词汇和语句的含义,需要根据书面词汇释义和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凭借语境文化掌握词汇意义,明确作者情感、态度、思想等。因此,翻译的基本单位,应先充分了解词汇的词义,但词汇含义的表达与分析属于重难点。通常情况下,翻译人员对源语文本予以翻译的过程中,没有准确掌握词汇、语句以及篇章结构包含的主旨意义,使得翻译与文本内涵之间脱节,妨碍翻译质量的提高。例如,莫言《丰乳肥臀》第20页中提道:“喜鹊在院子外那棵白杨树上噪叫。”这里所提到的“喜鹊”,从汉语角度分析具有“吉祥”的含义,表示喜事;从英语角度分析,则不具有这一层涵义,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就需要适当地解释,进而让读者能够了解“有喜事”的文化意义。因此,翻译时难以直接理解隐喻内容,无法根据字面词汇包含的意义进行思考。英文中存在的隐喻修辞,在翻译时应理解词汇本意、延伸意义等,弄清楚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进而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重视原文存在的隐喻,立足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文本含义进行理解,掌握正确的翻译方向。

(二)全面理解文本内涵

在英语翻译中融入认知语言学,翻译人员应全面了解文献内容,避免只是翻译语言文字的表面含义,并挣脱文字表面含义的束缚和影响。英汉互译时难免会出现各类错误,引起此情况的原因是,原发语、目的语之间的语义较为相似,极易对翻译人员造成误导。这一类语言隐蔽性较强,由于当地文化、认知水平及经济社会管理机制等差异的影响,导致在一种语言下将极易理解的内容与思想翻译为其他语言,这无疑是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对词汇、语句、篇章而言,其联系与矛盾较为明显,部分与整体的矛盾与联系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翻译英语文献的过程中,翻译人员除了需要具备良好语言能力之外,还应充分了解翻译资料中文字所关乎的历史、典故等,可巧妙地将其翻译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谚语、典故,这样才能够深刻理解文献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

(三)根据作者意图进行适当重构

英语文献翻译时,重构是一种典型的工具,翻译完成的文本不得受到原创文本的影响,然而重构时必须充分尊重文本。同时,作者意图与原创文献之间存在矛盾的情况较为普遍,引起此问题的原因表现为读者、翻译人员、原创作者在文化背景、生活经验等相关方面存在差异。因各种因素的制约,英翻人员需全面了解作者、读者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如此在翻译时才能够适当地对英语文献内容进行重构。另外,文学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意识,不存在形式,更别提艺术。艺术需要以某一媒介为基础,广泛宣传其思想。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时,应尊重原著,对原著文化价值及艺术魅力予以切身的感受。

(四)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英语隐喻翻译措施

1.认知对等的翻译措施

虽然汉语、英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但是在认知及思维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存在对等认知。如“bitter smile”“castle in the air”等,可采用对等翻译方式,将其翻译为“苦笑”“空中城堡”等,这便是我们常常提到的直译法。

2.认知不对等的翻译措施

(1)直接翻译法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得知,语言表现为人们通过对社会形成的认知,与世界进行融合获取到的结果,其将认知作为基础,生理结构、心理结构方面人类是相同的。在认知方面,各国家、地区及民主较为相似。例如,英语中“time is money”属于一种隐喻结构,以具体概念认知映射出抽象认知。从汉语层面分析,时间与金钱同样重要,这便是“time is money”的含义,也就是直接在目的语中转移出发语隐喻概念。尽管诸多直接翻译会在理解上出现错误,但直接翻译法通常可以将英语原本的意义保留下来,同时也能丰富目的语国家的语言。

(2)意译法

在英语中随处可见隐喻词汇,将其翻译为汉语时若采用直译法,则无法准确地表达出其真正的含义。对此,可采用意译法。例如,“Her heart rules her head”可将其翻译为“她的情感支配着她的理智”。英语中,“heart”指的是“心、心脏”,表示人的情感;“head”是大脑,对人理智进行有效控制。所以,采取意译法能够将所隐含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

(3)转换法

认知语言学指出,隐喻同特定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不同语言中隐喻可能具有一致的引申内涵,但受文化差异的影响,选择的喻体会出现差别。所以,翻译时可把英语中运用的喻体转化成汉语中对应的事物,进而让英语本身比喻意义不会发生变化,并帮助汉语读者更好地理解。

六、结语

综上所述,认知语言学包含多个领域与学科,需要根据不同层面进行认知。同时,认知语言学则是以全新角度,对翻译过程进行翻译,借助认知语言学准确翻译英语,并迎合社会大众认知事物的规律。翻译英语文献时,产生的问题主要由读者、翻译人员、原创作者的文化差异引起,进而需要通过认知语言学理念适当加工英语文献,确保能够在将原著思想与内容予以保留的同时,展开相应补充,进而增强已完成翻译的文献的实用性以及文学价值。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语言学语句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新形势下再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概述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