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0-11-28 06:23龙昱罗玥佶李妍
科技与创新 2020年20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双一流医学生

龙昱,罗玥佶,李妍

“双一流”背景下“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龙昱,罗玥佶,李妍

(长沙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湖南 长沙 410219)

为积极响应本院基础医学进行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建设的要求,课程组开展了以创新思维培养及创新能力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手段、构建资源平台及科研创新平台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探讨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医学相关课程的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医学生物化学;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特色学科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要建成创新型国家,就需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提高核心竞争力。高等院校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基地和摇篮,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成为目前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衡量指标,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自2015年国务院提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开始[1],国家和地方陆续公布了一批“双一流”建设项目,我院的“基础医学”获批进行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建设,这就要求我院基础医学各课程教学积极响应建设要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医学生物化学”作为医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理论性和实践性,既是临床预防、诊断与治疗的理论基础,又是分子生物学等前沿学科的理论与实验基础。为有效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课程组在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开展以创新思维培养及创新能力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构建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医学创新教育及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培养能在各种创造活动中可以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并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去处理问题,构思出相关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结果的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2]。本科学习是高中与研究生学习的过渡阶段,多数学生在中学养成了被动接受的思维模式。进入大学后,很多教师在医学教学目标屈从于职业需求的现状驱使下,仍采用了“手把手”“灌输式”的模式化教学形式,注重学生就业以及短期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共性、轻个性,重记忆、轻思考,重模仿、轻创新,不利于个性发展,也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此外,现阶段的医学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很多医学院校开设的文献检索和实验设计等创新课程未能在本科生中普及,而繁重的课业及考试任务让医学生只能机械性地应付各类考试,没有时间和精力主动探索新事物。加之综合创新性实验比例偏小、科研实践条件有限、指导教师力量薄弱,导致培养出来的医学生虽然基础理论与学习能力十分优秀,愿意接触新鲜事物,也具有参与创新活动的意愿,但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创新意识、能力相对缺乏,能把想法转化成实践的学生不多,遇到复杂问题容易停滞不前或放弃,创新成效差,达不到创新教育的根本要求[3-4]。

2 具体实施措施

2.1 优化课程体系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多学科、多课程之间的相互协作。课程组与化学、细胞、生理、机能等课程协调,让学生在大一的学习中先学习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同时进行了“文献检索与信息获取”“大创课题选题与标书撰写”“科技论文写作”等讲座,并让部分学生作为教师的科研助手进入实验室,让学生早接触创新理念和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了解科研创新的过程;大二时,学生在已有的科研训练基础上,结合所学的“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内容,由教师指导,循序渐进地开展实验设计、科研实践与结果分析等活动;大三时学生结合取得的研究成果,参加创新经验交流、创新成果展示等活动或竞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培养体系,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能逐步地开展科研训练与实践创新环节,又避开学生在大四、大五实习及考研就业时间上的冲突,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改革教学内容

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理论及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突出与临床医学及科研实践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学科前沿动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愿意主动开动脑筋去探索尝试;在实验教学中增设融合新方法、新技术的设计性实验项目,开设了“肝肾功能及血脂的生化检测”“常见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含量测定”等设计性实验,涉及了多种常用化学、分子生物学技术,不仅能强化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也能提高学生资料收集和实验设计的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 创新实践的积极主动性,实现科研训练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目的。

2.3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医学生物化学”理论内容多、枯燥乏味,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案例展开生化机制分析、设置问题讨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分析并解决问题。同时,推广课程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通过课前导学、课中研学及课后练学等环节的设计,在教学中融入思维训练,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并利用资源解决问题与教学充分融合,做到寓教于创新,使学生在线上线下的学习过程中得到科研创新能力的训练。

此外,实验课上除了强化技能训练,还融入了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掌握好常规实验技术的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前沿的科研方法,拓展知识面,为实施创新实践打下基础。

2.4 完善平台建设

课程组建设了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微课、线上测试、虚拟仿真实验等线上手段及资源融入教学,拓展学生信息获取的渠道并提升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为了尽可能满足学生实验操作训练及科研创新的需求,课程组推进生物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建设,配备了一些常规且必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并完善了相关实验室管理及开放制度。此外,组建了“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兴趣小组”,吸纳一些创新思维活跃、科研水平相对较强的学生参与进来,并以此为平台定期开展课题讨论、思路指导、学科知识竞赛、实验操作大赛及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加强教师与学生、不同年级专业间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学生能开拓视野、少走弯路,更加熟练地掌握实验技术,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从兴趣小组中筛选出优秀学生进行创新课题的申报及实施,使其所学知识能有实践平台进行运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创新能力。

2.5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课程组采用了更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内容和形式,减小终结性考核比例,增加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的比例,考试内容不仅注重常规知识点的记忆,还增加了对学科间知识交叉应用能力的考查。形成性评价在原有的对课程学习各环节进行考查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学习能力、实际技能操作、自主设计项目的完成情况及论文发表质量和数量等内容,实现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创新能力及多方面潜能发展的综合评价,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3 取得的效果

通过改革进行了多学科、多课程之间的协作,实现了以学生为主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不间断地进行科研训练和实践创新,既注重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强调了能力和素质培养。课程组建设的线上课程教学平台资源丰富,目前有13所高校及社会学习者共3 835人选学课程,并且评价较高,不仅通过了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验收,还被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组教师获省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立项1项,并结合改革内容主编出版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在教学中使用。此外,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增加,创新能力较之前也有了提高,近3年来,课程组教师带领学生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课题3项、省级7项、校级53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60余篇。所组建的兴趣小组成立4年来,已发展成员50余人,累计申报大创课题49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5项。

4 存在的问题

教贵在引导,学贵在创新。从改革实施情况及学生反馈看,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中仍然发现一些问题的存在,例如,本院进行创新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很多跟学生有接触的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花在科研上的时间相对较少,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加之本身工作任务较重,指导学生科研创新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导致部分教师积极性不高;而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时间上相对自由、科研能力较强,但进入课堂授课、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又较少,这是影响学生创新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今后还需要在提高指导教师的素养、拓展创新资源、加强交流合作等方面开展更多的工作。

[1]董洪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15-11-06(006).

[2]陈诗慧,张连绪.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模式、经验及借鉴——基于美国、德国、日本等三国的比较[J].继续教育研究,2018(1):115-120.

[3]陈平,杨胜利,莫赛军,等.医学生科研与创新训练融入肿瘤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7(4):364-366.

[4]夏欧东,郑玮,余杨.“CDPS”医学生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6(4):70-72.

龙昱(1982—),女,土家族,湖南长沙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及研究工作。

长沙医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长医教[2019]145号-42)

2095-6835(2020)20-0133-02

G642

A

10.15913/j.cnki.kjycx.2020.20.057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双一流医学生
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当代就业发展趋势对生物化学专业学生求职的影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基础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专升本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以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