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28 08:37赵彬渤海石油航务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珠江水运 2020年23期
关键词:墩台温控体积

◎ 赵彬 渤海石油航务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李放 谭博文 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水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室外温度对其的影响较为显著,若持续5d温度在5℃以内或是存在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内的条件时,极容易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带来影响,伴有冻害等质量问题。因此,探讨冬季低温环境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极具必要性。

1.物理模型及温度监测分析

本文结合天津港某工程,该水运工程施工条件较差,冬季低温易影响混凝土的工程性能。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的基本特点对其展开数值模拟分析,视施工条件创建浇筑物理模型,于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埋设温度监测点,采集数据,进而准确确定其热学参数,给正式施工提供依据。

(1)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尺寸为4m×3m×2m,先浇筑高度为0.8m的部分,再完成剩余1.2m的浇筑作业,两个阶段间隔时间设为1d,所用材料均为C45混凝土。

(2)模型块循环冷却系统。以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量、现场环境温度等为参考,合理设置循环冷却水管,冷却水管以输水黑铁管为基础材料制作而得,基本尺寸为内径25mm、壁厚1.0~2.0mm,每层均存在进出水口,由此构成两个畅通的冷却水管循环。

(3)测温点的布设。在物理模型上共布设4个温测点,温度传感器的数量要求为各温测点均为4个、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为1个。

(4)测温结果。自混凝土浇筑后,在第68h出现温度峰值,具体达到51.6℃,经数据对比分析后确定其最大内表温差为15.5℃。以所得的温度监测数据为参考,对混凝土比热、热传导率等相关热学参数作出调整,以期提高其合理性。

2.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数值模拟分析

2.1 模型基本参数和建模

模型尺寸与物理模型具有一致性,掺和料水化热折减系数取0.91,按照该标准经折减计算后,将水泥当量值设为445.9kg。材料方面选用的是P.O42.5水泥。

以分阶段浇筑的流程为准,利用MIDAS/Civi1软件创建各阶段的有限元模型.

2.2 模拟内容

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条件较为苛刻,温度对其具有显著的影响。此处考虑到蓄热养护法和综合养护法,分别对各工况展开模拟分析,以探明温度对混凝土施工带来的影响机制,从而探寻合适的温控方法。

(1)蓄热养护法。以保温材料的类别和保温层的厚度为变量,分别探讨不同条件下墩台温度的实际表现。环境温度取-8℃,共确定5种保温工况,均应用蓄热法,由此探讨墩台混凝土温度场在各条件下的变化情况。

(2)综合养护法。取多种蓄热养护工况,改变墩台外部环境温度,在此条件下探讨不同温度下墩台混凝土温度的实际表现。

2.3 模拟分析

不同温控方案所带来的应用效果各异,为对其应用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考虑到内表温差、降温速率和内部最高温度三项指标,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结合表1内容展开具体分析:工况2和工况3中,各自的内表温差均超过规定限值(25℃);工况5、工况7及工况8降温速率表现良好,均满足要求(不超过2℃/d);所提各工况下的最高温升均未超过50℃,在此方面均满足要求。通过对三项指标的对比分析后,认为工况5、工况7和工况8具有合理性,所提的温控技术带来的应用效果可满足要求,因此从中加以选择并确定合适的温控方案。

3.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温控方案

3.1 环境温度控制

以电热风机为主要温控装置,在其作用下改善墩台模板内侧面温度场。于侧模外侧设置阻燃保温布,利用电热鼓风机向其中吹入热风,确保侧模内部环境温度至少达到20℃。

3.2 循环冷却系统

以1寸钢管为基础材料,分层依次布设到位(共2 层),按1 m的水平间距设置,流量稳定在1.1m3/h~1.5m3/h。各层均配套进水口和出水口,各自分别对应有特定的冷却水管循环系统。其中,进水口位于墩台中部,出水口位于墩台外围,通过此方式降低混凝土的核心温度,确保混凝土内部温度场具有合理性。

4.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要点

4.1 严把材料质量关,合理配制混凝土

以不影响混凝土强度为基本前提,在混凝土生产阶段掺入适量外加剂与粉煤灰,有效削弱水化热并减少水泥用量。碎石以5mm~30mm的级配碎石较为合适,砂料可取优质的中砂,细度模数应在2.30以上,含泥量<1%。为减少水泥的用量,可掺入Ⅱ级粉煤灰,其在降低水化热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要求,可掺入高效减水剂,在该外加剂的作用下能够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增强施工的灵活性。此外,混凝土和水灰比也是混凝土生产阶段的重点控制指标,前者以15cm~18cm为宜,后者以0.5cm~0.55cm为宜。

4.2 原材料蓄热保温

小粒径的砂石冻块掺杂至混凝土后易对其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伴有混凝土分布不均、局部质量明显不足的情况。对此,将提高搅拌用水的温度作为重点突破口,将其稳定在30℃~60℃区间内,由具有资质的人员完成搅拌作业,密切关注混凝土的搅拌状态。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温度的检测,要求其出机温度具有合理性,否则也易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4.3 加强搅拌、运输及浇筑阶段的温度控制

搅拌阶段的温度控制措施包含搭建暖棚、用大容量的搅拌机施工等。通过此类措施的应用可减少混凝土的热量损失,在短时间内完成搅拌作业,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混凝土生产期间的掺料顺序会对最终的质量造成影响,宜先掺入水和骨料,经过搅拌后再掺入水泥。相较于常温状态下的拌制时间,冬季施工环境下应取该值的1.5倍,使原材料得到充分的搅拌处理。此外,拌和站与现场存在特定的距离,混凝土在运输期间易受到低温环境的影响而快速降低温度,导致运抵现场的材料难以满足温度要求。对此,在混凝土装料后需采取防护措施,例如加盖篷布等,尽可能减少运输途中的热量损失,同时完善的防护措施也可隔绝混凝土与外界环境,以免因杂物混入影响质量。冬季施工条件下,混凝土温度下降速度较快,运抵现场后需要及时浇筑入模。

5.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综合养护法和循环冷却法的应用,可起到多重控温的效果,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差,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本文就具体的施工技术要点展开探讨,希望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以提高冬季环境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水平。

猜你喜欢
墩台温控体积
温控/光控片上纳米裂结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基于MSP430和Android温控距控智能电风扇设计
鲜为人知的“夹道墩台”
鲜为人知的“夹道墩台”
基于ARM7 和FPGA的风扇散热系统温控模块设计及实现
EH4测深法在赤水河大桥桥梁墩台勘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