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效果分析

2020-12-02 04:09别志昕谢建新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20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针刺脑梗死

别志昕,谢建新,陈 勇

(东台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 东台 224200)

脑梗死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此病患者在被抢救成功后需要经历较长的康复期。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对改善其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各种物理疗法、生物治疗、中医疗法等逐渐应用到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治疗中。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刺激疗法。其治疗原理是利用磁场刺激脑代谢及神经电活动,促进大脑皮质功能的重建和神经功能的恢复[1]。针刺疗法是中医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主要是研究用针刺联合rTMS 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2018 年2 月至2020 年1 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44 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病情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其在接受规范化的治疗后病情稳定并处于恢复期。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22)与对照组(n=22)。在22 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各有11 例;其年龄为44 ~81 岁,平均年龄为(63.83±13.67)岁;在2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有13 例,女性有9 例;其年龄为43 ~79 岁,平均年龄为(65.25±14.22)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用rTMS 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用经颅磁电疗仪(由石家庄渡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对患者进行治疗,线圈选用蝶形线圈,其直径为7 cm,将治疗频率设为50 Hz。指导患者端坐在椅子上,放松身心。将线圈套在患者的头上,保证线圈上的刺激点对准患者的病变部位,对其病灶处的皮质运动区进行刺激。一个序列持续刺激20 组,共治疗5 个序列。两个序列之间需间隔1 min。每天治疗1 次,持续治疗20 d。1.2.2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用针刺联合rTMS 疗法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用rTMS 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的方法同上,对其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是:选择其双侧的内关穴、外关穴、极泉穴、尺泽穴、曲池穴、合谷穴作为针刺的穴位,同时对其头部的感觉区与运动区(主要位于头部颞侧耳尖上方、发际线上2 寸的位置及左右旁开1 寸处)进行针刺。对于气滞血瘀者,加刺其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对于风痰入络者,加刺其丰隆穴和太冲穴;对于肝肾阴虚者,加刺其太溪穴。指导患者取平卧位,用酒精对其上述穴位所在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用一次性毫针对其上述穴位进行针刺。太冲穴、极泉穴、三阴交穴和合谷穴的针刺深度为0.5 ~0.8 寸,内关穴的针刺深度为0.5 ~1.0 寸,足三里穴的针刺深度为1.0 ~1.5 寸,外关穴、曲池穴的针刺深度为0.8 ~1.0 寸,太溪穴的针刺深度为0.3 ~0.5 寸,尺泽穴的针刺深度为1.0寸,头针的刺入深度为0.1 ~1.0 寸。捻转毫针(200 转/min),得气后留针30 min,在留针期间每10 min 行针一次[2]。持续治疗6 d 后休息1 d,共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 个月及治疗后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表(FMA)的评分。FMA 包括上肢运动功能(分值为0 ~66 分)和下肢运动功能(分值为0 ~34 分)两部分,总分为100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运动功能越好。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改良Rankin 量表(MRS)的评分。MRS 的分值为0 ~6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神经功能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MA 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 个月及治疗后3 个月,研究组患者的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MA 评分(分,± 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MA 评分(分,± s)

注:* 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结束时 治疗后1 个月 治疗后3 个月研究组 22 50.23±6.39 80.57±3.16* 85.75±4.62* 90.32±2.85*对照组 22 48.97±5.89 74.65±4.52* 80.49±5.07* 84.62±3.30*t 值 0.680 5.035 3.597 6.131 P 值 0.500 <0.001 0.001 <0.001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MRS 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R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 个月,研究组患者的MR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MRS 评分(分,±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MRS 评分(分,± s)

注:* 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结束时 治疗后3 个月研究组 22 4.23±0.58 3.02±0.38* 2.42±0.26*对照组 22 4.33±0.62 3.58±0.41* 2.89±0.30*t 值 0.552 4.699 5.553 P 值 0.584 <0.001 <0.001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此病是导致我国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3]。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周期较长,对病情处于恢复期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中,采用针刺联合rTMS 疗法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其FMA 评分和MR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用针刺联合rTMS 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用rTMS 疗法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能增加其大脑内神经递质(5 羟色胺、多巴胺等)的水平,增强神经突触的可塑性,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促进大脑皮质功能的重建,进而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4-5]。临床实践证实,用该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治疗具有疗效好、无创、操作简便、费用低及安全性高等优点。针刺疗法是中医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常用方法之一。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可起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及调整气血和脏腑功能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可加快其大脑中5 羟色胺神经元的传导,提升β 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水平,利于大脑皮层新突触联系的建立,增强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进而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6]。

综上所述,用针刺联合rTMS 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其运动功能,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针刺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清明的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