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之教学设计

2020-12-03 06:16山东省莱州市虎头崖镇中心小学赵伟伟
青年心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灾害课题教材

山东省莱州市虎头崖镇中心小学 赵伟伟

一、确立教学课题

教学课题一般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文本的既定内容和顺序而确定的,遵循从现实中来、从儿童中来、从问题中来的原则,在分析儿童现状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联系教材,综合分析而定。

教学课题的确立,有时要根据特殊的社会大背景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和需要,对教材前后内容的顺序进行调节。如2008 年,四川“5·12”大地震后,每位品德教师都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提前设计了有关“灾害中的救助”“当灾难来临时”等课题教学。进行这样的课题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热切关注了学生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使得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凸显了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现时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它是在特定课题的框架下,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与本课题意义相关的知、情、意、行四要素进行的描述和分析。

例如:五年级学生有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愿望,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由于长期生活在安逸安全的环境里,对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危害都是通过电视、媒体等渠道获取,不深刻,所以对灾害的防范自救等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也是少之又少。2008 年5 月12 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给孩子们一个强烈的震撼,引起他们对地震尤其是地震的防范与自救知识的关注,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另外,在学校或社会团体组织的各种“献爱心”活动中,部分孩子由于受家庭或各种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并不真正理解“献爱心”活动的意义,也不是怀着真诚急切的心去帮助别人,去参加活动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更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此课例详细地分析了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处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还分析了他们的年龄特征以及受生活影响而形成的思维、习惯、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三、研究教材课题

对教材课题进行准确的研究分析,一是有助于教师认识教材的结构特点,二是便于教师协调教材各个主题教学之间的关系,发挥教材的整体功能,并能为设计教学方法、编写教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如,本课题属于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中最后一个课题——“当灾害降临的时候”的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关注地球,了解生态环境,知道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从而学会面对灾害时的自救预防方法。本课题重点讲“灾害中的救助”,引导学生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学习防灾自救常识和技能。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活动教学:一是三只小球的测验告诉同学们面对灾害的第一反应是逃生自救,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慌张,不要拥挤,不要害怕,而要镇定、团结协作,有序地逃离;二是通过各种图例、故事教给学生地震、洪水等灾害发生时的自救小常识;三是通过观看图片,感悟“灾害无情人有情”,了解“红十字会”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关心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情感。

四、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指向。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从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四个方面来描述;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这些方面来描述。总体要遵循“情感目标在前,知识技能目标在后”的原则。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孩子们面对灾害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和顽强意志;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精神;形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2)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情景模拟演练等活动,孩子们能学会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我保护、自救、互救的方法。

(3)知识。了解曾经发生在世界、我国以及家乡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学习一些地震、洪水等灾害的征兆、预防、自救小常识。

此课例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提出目标。

五、确定教学要点

教学要点包括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是一节课中教授的重要内容。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教学知识感到难以理解、掌握起来有困难的部分。教学过程实际上是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过程。

(1)教学重点。面对灾害时,如何让学生掌握一些自我保护和自我救助的方法;怎样让学生感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真情,如何培养学生关爱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遇到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能学会合理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救护。

六、进行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分为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教师准备:是指要为开展好教学活动做好具体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教学资源等的准备。

例如:课前搜集地震、洪水、冰雪等灾害的相关知识,制作“当灾害来临的时候”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包括搜集资料、物品、预习教材、调查访问等的准备。

例如:让学生提前搜集灾害预防的谚语、灾害征兆的歌谣;调查身边曾经发生的自然灾害和自救方法。

七、设计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是新课堂教学设计最核心的内容,是由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前后步骤或顺序的各个主要活动环节构成的,也称教学程序。一般情况下分为导入、新授、总结、拓展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分别包含不同的、具有一定程序安排的活动内容。

例如:

1.震撼心灵,导入新课

(1)播放《可怕的自然灾害》视频片段,让学生畅谈感受。

(2)联系自己身边的实际情况谈谈家乡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

2.珍爱生命,防灾自救

活动一:防灾自救大擂台

(1)小组合作研讨课本46 页、47页内容,学习正确逃生自救的小常识。

(2)“灾害自救常识擂台”抢答赛,扩展课本上的知识,引导正确的做法。

活动二:情境模拟演练

(1)如果正在上课时警报响了,发生地震了,怎么行动?

(2)假如地震引发了火灾,接到离开教室的信号,该怎样行动?

(3)学生互相评一评、议一议,做法是否正确,该注意哪些问题。

活动三:预防预报有良方

(1)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主交流防御自然灾害的方法。

(2)朗读预防地震的谚语、歌谣。

3.学生总结,教师布置作业

多观察多发现,搜集整理,编制一本《灾害自救手册》。

4.爱心行动,灾害无情人有情

活动一:心系灾区,我们和你在一起

(1)播放课件——灾后的场景,激起孩子们的同情心。

(2)说几句鼓舞激励灾区人民的话。

活动二:感动在线,爱的奉献

(1)联系四川汶川地震、南方雪灾,讲一讲看到过的一些救助灾区的感人故事。

(2)结合课本48 页画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人们这样做是为了谁?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3)播放课件《爱在天地间》,重温灾难发生时,我们的政府、社会各界、全国人民是怎样真诚帮助、无私奉献的。

(4)启发迁移,想想个人、家庭、学校可以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教学设计是多种多样的,是富于变化和变动的,任何预测的知识、确定的答案、固定的教学步骤在生动的教学过程和突发的教学事件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必须留出足够的空白,要有一定的可调控性,要做到“胸中有书,眼中有人,手中有法”。

猜你喜欢
灾害课题教材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教材精读
巧设美术课题 传承非遗文化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灾害肆虐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